开化县文广旅体局:
凌素培委员在县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县研学产业品质提升的建议》(第045号)提案,已经由县政府转交我局协办。接到提案后,我单位进行了认真分析,现将协办建议函复如下:
一、生态铸魂·全域研学新篇章
一是重点依托“国家公园科普馆”“高田坑暗夜星空馆”等推动建设省、市级生态科普类研学基地。推动“浙西革命斗争纪念馆”“福岭山红色研学基地”提档升级,建成为一批省、市级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依托各乡镇、社区休闲观光园区,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实践研学基地。依托茗博园、御玺明代贡茶园、开化龙顶茶文化园建立市级“茶文化”研学基地。到2025年底前,争取建成省级研学基地3个以上,市级主题研学基地8个以上。二是引进专业设计团队,将自然教育与文旅产业发展融合推进,开展适合我县的研学精品线路设计,引导我县各研学点位串联成线,推介研学;并适时组织召开研学推介会,宣传和推广我县的研学产品。逐步将我县研学市场做大做强,推动我县研学旅行市场良性循环发展。
二、规划引领·研学产业新机制
一是政府引领,高位统筹。研究出台研学行业相关的扶持性文件及制度,设立研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为“后旅发时代”注入强心针,为我县研学旅行的持续良好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二是厘清工作职能,明确职责分工。文化旅游部门作为研学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研学发展规划的编制、研学基地(营地)建设指导、研学承接规范制定、研学企业引进、县内研学产品推介宣传等。教育部门作为研学产业发展的重要部门,重点做好研学课程开发和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的组织,以及联合文旅部门做好研学基地的开发评审和宣传推介等系列活动。三是坚持市场主导。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科学编制《开化县研学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后旅发时代”研学旅行相关项目建设,不断推出研学新产品和精品研学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同时,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同时引进外地优质企业开展合作,打造我县优质研学产品和承接系列研学活动,打响开化研学品牌。
三、人才强基·研学师资新动能
一是政策破壁,打通教师参与研学“双向通道”。对接编办、人社局出台《开化县中小学教师研学兼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参与研学基地营地的研学教学工作,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学校申报—基地考核—教育局备案”绿色通道,发放“研学导师”聘书,持证上岗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二是资源整合,构建“校地共建”研学网络。支持学校与景区联合申报课题,整合全县资源,实现课程预约、师资调配、效果反馈“一网通办”。打造20个“校地共建研学示范基地”,实现“一校一基地、一班一课堂”,每年组织2场研学教学大赛;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建设一支具有我县特色的高素质教师研学人才。
四、协同聚力·资源整合新生态
一是各中小学校要组织专家、团队开发以开化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县情、人文科普、学科实践为内容的主题研学课程。到2025年底,全县各校至少开发一套特色研学活动课程,每个营地、基地至少开发一套特色研学课程。二是各中小学校加强与旅行营(基)地的对接服务,按照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做到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并规范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三是建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行“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协同教学,选拔景区资深导游、非遗传承人担任“实践导师”,与学校学科教师结对,暑期完成首批教师景区跟岗实训,共同设计“课堂+户外”融合课程。
开化县教育局
202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