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全力推动“小县城”实现“大平安”
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91起,排查整治748个重点场所、重点部位,摸排处置道路交通隐患832处,完成重大决策风险评估61个,电信诈骗发案数、案损数分别同比下降30.6%、61.7%……
2024年,开化县以系统思维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交出了一份县域治理的亮眼答卷。
着力跨域构筑大平安格局
去年10月,开化县钱江源生态融治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辆自江西乐平开往浙江诸暨的大客车行李舱中,存放着一个装有活物的蛇皮袋。面对工作人员的问询,物主韩某始终吞吞吐吐,也不愿配合开袋检查。
“有问题!”工作人员当即作出判断。果然,袋中的5条乌梢蛇和3只白面狸被查获,它们都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综合行政执法和公安等部门人员赶到后,妥善放生涉案野生动物,并将相关线索移送江西省乐平市林业局进行查处。
“开化地处三省交界,平安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主要在于边界治理和跨域案件的处置。”开化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充分发挥省际边界区位优势,依托“365共富协作区”,加强与浙皖毗邻县(市、区)的省际边界治理合作,迭代升级“六联机制”,坚决守住浙江“西大门”,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4年,开化与毗邻县(市、区)开展联合整治行动64次、互通线索182条、查处跨区域案件70余起,连续16年未发生跨区域重大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此外,该县全力推进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平安景区等系列平安创建,持续发挥钱江源老娘舅、佳节有约等品牌效应,汇聚大平安格局,有力提升了“平安开化”品牌形象。
聚焦生态绘就治理新画卷
开化地处钱江源头,生态治理是当地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全省首家生态融治中心便诞生于此。
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生态融治”新模式,推出了联勤联动、严打严防、共治共享、全链全域的治理组合拳。得益于此,2024年,该县生态类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0.5%,主动查处率同比上升17.7%,发案率同比下降61.1%,办结涉生态修复案件60余件,追缴生态修复赔偿金300余万元。
去年2月,由公安民警、党政干部、平安志愿者、生态义警等组成的“钱江源卫士”生态守护队伍正式成立,生态巡查、宣防、教育等工作氛围更浓、工作更实、效果更好,实现了对县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管理全覆盖。去年,这支队伍累计开展护渔巡查1904次,组织禁猎巡护660次。
如今,“钱江源卫士”已经成为当地生态治理的一张“新名片”,也为当地“生态融治”品牌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法治”是开化社会治理的另一张“名片”。该县积极探索“企业法管家”“法律服务包”等“微改革”项目,以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风险,助力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2024年,通过涉企“挂案”清理、追赃挽损,挽回企业损失2357.27万元;审结企业破产案件19件,清理债务总额1.248亿元,清缴税款2357.43万元。
开化县还聚焦“根治欠薪”,创新推进了“实名制考勤补丁”改革,不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提升根治欠薪效能,实现案件数、投诉人数、涉及金额、群访事件数“四个明显下降”。2024年,全县共受理处置各类欠薪举报投诉814件,化解810件,化解率达99.5%,累计追回欠薪3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