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时间:2025-04-10 15:43 来源: 事业登记系统 浏览次数:
单位名称开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法定代表人陈贝
住所  永吉二路7号行政中心4号楼15层
开办资金(万元)5.00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5期末数(万元)5
宗旨和业务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规划、保护政策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和抢救;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保护科研等。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824313591024A举办单位开化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文广旅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2024年,本中心严格按照《开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章程》有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具体业务活动如下:(一)非遗活动全面开花。一是唐头古佛节被省民宗委、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列入2024年“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之一,3月22日,非遗保护中心与县委统战部民宗科、苏庄镇政府、唐头村委共同举办唐头古佛节活动。二是5月启动非遗六进活动(进景区、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部门、进企业),截至12月底,已开展各类非遗项目展示、非遗节目展演、非遗互动体验课程和非遗培训等共40场。三是5月25日起,与妇联合作开设“小小非遗传承人”课程,截至目前,已开展花棍舞、竹编、戏曲头饰制作等五期非遗体验活动,共吸引75组亲子家庭,150余人参与。四是6月8日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邀请10余组亲子家庭体验制作香火草龙纸灯,通过科普非遗知识,体验非遗技艺,进一步强化开化非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非遗展示形式丰富。一是配合《理想乡村·春耕季》走进开化节目组完成开化满山唱的录制,并在线上直播环节向全国网友介绍开化香火草龙的历史渊源和舞蹈程式,讲好开化非遗故事,传播传统文化精髓。二是携县内优秀非遗项目产品参加南孔精英“开”创未来——浙江工业大学开化周暨“时代潮声·书记县长进校园”活动,向浙工大学子们展示了我县根茶瓷纸等非遗项目产品,得到学生们的好奇询问与啧啧称赞。三是9月12-13日,我县4个优秀非遗项目,齐詹记冻米糖制作技艺、开化董氏剪纸、戏曲头面制作技艺、南少林武术应县委统战部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浙江馆)“衢州周”展陈活动,展位和武术表演共吸引千余人次驻足欣赏。四是组织5个特色非遗项目赴绍兴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展示开化非遗风采。(三)助力共富做法多样。一是为彰显非遗助力共同富裕成果,2月5日春节前夕,开化县与桐乡市共同举办了山海协作·共富市集活动,我县齐詹记冻米糖等12项优秀非遗项目参与到文旅雅集、非遗年集的版块展示、销售中,“开化十大碗”与“桐乡十碗”共同亮相“百县千碗·嘉肴百碗”展区,此次是开化非遗项目首次深入桐乡展示,深得桐乡市民朋友的喜爱。二是报送非遗助力共富典型案例——《非遗“开化纸”结对乡村助发展》,阐述开化纸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已入选案例集待发布。(四)非遗展演斩获荣誉。一是开化县非遗保护中心选送的戏曲音乐新创作品《那一声高腔》荣获2024“非遗薪传”第二届浙江传统音乐暨戏曲音乐新创作品展演活动“优秀创作奖”。二是非遗保护中心选送的婺剧折子戏《辕门斩子我祖上本也是簪缨之家》荣获“南孔婺韵戏润三衢”2024非遗传统文化婺剧展演活动银奖。8月30日晚,颁奖演出在衢州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菱湖举行。(五)非遗申报成果颇丰。一是“开化贡纸”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入选15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名单之列,“齐詹记冻米糖”非遗工坊、“开化御玺贡芽”非遗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名单。二是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体验点获评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点。三是4月7日,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我县新增南宋涂人和和合酥制作技艺、开化柿花制作技艺、开化粉皮制作技艺、大兴和席4个市级非遗项目,至此,开化县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达到53项。四是第五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公布,我县13名传承人顺利入选,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市级非遗传承人49名。五是开展第七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预计将新增13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六)非遗项目争取有力。3月,与县委宣传部共同对接省非遗保护中心,争取2024非遗影像展落地开化,4月8日-9日,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储晓焱一行赴开调研2024全国非遗影像展活动举办场地情况,基本敲定10月底在开化举办。10月22日-25日,2024非遗影像展在开化顺利举办,本次非遗影像展共征集到非遗影像作品500余部(组),涉及浙江省、山西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甘肃省等22个省(区、市),涵盖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仪式节庆等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活态化传承难。除却一些有传承主体,进入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非遗项目拥有存续能力,仍有许多非遗项目不可避免受到时代变迁、城市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仅靠政府推动而自身无发展竞争力,只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存续现状堪忧。(二)经费投入不足。我县非遗保护工作点多面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依然显得不足。尽管国家对于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拨款也逐渐增多,但是仅仅能满足各地最基本的需求,活动的开展与传承都需要很大的费用,现在的经费难免力不从心。(三)人才队伍匮乏。从传承人角度看,一些优秀的传统的民间艺术得不到传承,主要原因是传承人的年龄普遍偏大,而愿意从事非遗传承的年轻人少;从乡镇层面来看,近些年老一批的文化从事人员相继退休,文化岗位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下一步打算(一)开化贡纸制作技艺申报国遗准备工作开化贡纸制作技艺作为我县优秀传统技艺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争取通过全方位的准备,能顺利列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二)组织做好“非遗茶空间”“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的申报参赛工作力争完成1家“非遗茶空间”的申报,组织1-2件茶联创作品参加“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并获得名次。(三)开展第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尤其针对我县产业化发展较好、能带动群众共富的根雕、龙顶茶、传统榨油等传统技艺类项目进行全面的摸排挖掘,从就业群体中发掘出优秀代表并鼓励申报,逐步构建完善的传承发展梯队。(四)开展非遗六进活动继续开展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部门、进企业的六进活动,活动根据进驻对象的需求及工作实际需要,以计划性进驻+点单式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各类非遗项目展示、非遗节目展演、非遗互动体验课程和非遗培训等。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无变更事项。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