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综合实力
时间:2025-04-10 11:15 来源: 开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开化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省“3+10”重大工作和市“10+2”重点工作,全年经济运行稳进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3.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8%(下文均为同比)。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5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3.27亿元,增长12.4%,其中工业增加值46.88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14.2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0.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9.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5%,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长2.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7.6:36.1:56.3。全县实现人均GDP8305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同比增长8.2%。

       全社会用电量119044.24万千瓦时,增长3.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0151.27万千瓦时,增长0.6%;工业用电量59548.36万千瓦时,增长2.0%。

二、农业、水利和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1%。

农作物播种面积35.5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5.4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9.2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18万亩、瓜果类种植面积0.49万亩。

粮食总产量6.32万吨,增长1.67%;油料产量1.2万吨,增长3%,其中油菜籽产量1.15万吨,增长3.02%;蔬菜产量12.04万吨,增长4.04%;食用菌产量0.94万吨,下降5.37%;瓜果类产量0.76万吨,增长7.84%;茶叶产量0.41万吨,增长8.83%。

肉类总产量1.22万吨,增长2.52%,其中猪肉0.99万吨,下降4.57%;全年生猪出栏11.4万头,下降1.38%;家禽出栏69.55万只,下降8.27%;禽蛋产量0.15万吨,下降15.53%;水产品产量0.64万吨,增长5.36%。

开化龙顶、开化清水鱼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三茶融合”创新园开工建设,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茶叶、清水鱼、中药材”三大十亿产业链总产值突破38亿元。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产品销售额破4亿元。“两有”共富中心建成运行,“两山培训学校”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上安共富模式”入选全省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下淤水岸经济获评全省乡村经营“十大业态”,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104家,其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2家,中型企业8家。

全部工业增加值46.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30.48亿元,增长15.5%。规上工业总产值152.10亿元,下降0.8%,其中,重工业产值79.65亿元,下降25.7%;轻工业产值72.45亿元,增长57.0%。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18.56亿元,增长0.2%;新产品产值35.67亿元,下降27.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产值25.49亿元,下降3.5%;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产值37.43亿元,增长24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34.14亿元,下降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72亿元,下降32.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16.95亿元,下降5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8.30亿元,下降44.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2.13亿元,下降8.9%;金属制品业产值2.96亿元,增长30.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产业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16亿元,增长19.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13亿元,下降38.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66亿元,下降43.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2.78亿元,下降49.7%;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30亿元,下降55.9%;环保制造业增加值1.89亿元,下降61.2%;健康制造业增加值0.30亿元,增长5.5%;文化产业增加值8.18亿元,增长195.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77亿元,下降39.4%;十七大传统产业增加值14.47亿元,下降11.8%;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0.1%;新材料产业增加值6.68亿元,下降10.2%;民营经济增加值27.62亿元,增长16.9%;小微企业增加值9.25亿元,下降6.0%;新能源增加值1.95亿元,下降58.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38家,下降7.3%;亏损企业亏损额1.69亿元,下降5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3.92亿元,下降3.6%;利润总额15.72亿元,增长196.0%;利税总额19.34亿元,增长149.0%;税金总额3.62亿元,增长47.4%;应付职工薪酬8.93亿元,增长2.2%;应交增值税2.90亿元,增长46%。

建筑业增加值26.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9%。全县共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76家,其中特级资质1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二级资质企业47家,三级资质企业2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5.37亿元,增长11.1%;其中省内建筑业产值72.65万元,增长10.6%。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87.60亿元,增长11.7%。从结构看,制造业投资增长36.7%,交通、水利、能源投资增长16.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7.3%。分产业看,一产投资增长76.8%,二产投资增长27.8%,三产投资增长5.6%。

房地产开发投资8.67亿元,下降40.9%,其中住宅投资6.5亿元,下降43.7%。房屋施工面积50.78万平方米,下降37.3%;新开工面积4937平方米,下降98.3%。商品房销售面积5.77万平方米,增长115.9%,其中住宅销售5.63万平方米,增长126.1%。商品房销售额6.97亿元,下增长72.2%,其中住宅销售额6.81亿元,增长84.1%。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0亿元,增长8.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1.24亿元,增长34.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84亿元,增长39.8%;餐饮收入1.40亿元,增长5.3%。主要商品类别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7.8%、19.0%,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0.1%。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4.55亿元,增长132.9%。

全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2.64亿元,下降13.5%。其中,出口总额20.14亿元,下降7.6%;进口额2.51亿元,下降42.6%。2024年,有出口实绩企业78家,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7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4家。亚洲、欧洲、北美洲为开化2024年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市场,其中,对亚洲出口7.18亿元,下降14.44%;对欧洲出口6.37亿元,下降6.67%;对北美洲出口2.99亿元,下降0.33%。在主要商品出口中:木糖醇出口4.54亿元,下降21.09%;金属硅粉出口0.77亿元,下降9.71%;山梨醇出口3.22亿元,下降5.34%;绿茶出口1.04亿元,下降10.31%。

六、交通、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6%。

境内公路总里程1616.5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11.80公里。公路客运量944.33万人、公路货运量889万吨。民用汽车拥有量56230辆、载客汽车52938辆、载货汽车4803辆、私人汽车拥有量3280辆、摩托车拥有量19109辆。

全县共有国家A级景区14个,其中1个国家级5A景区、2个国家级4A景区、10个3A级景区、1个2A(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建成省4A级景区镇1个、3A级景区村6个、金3A级景区村1个,创成省等级民宿3家、省文化主题民宿2家。开化暗夜公园列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全省首例)。新增“钱江源·开化味道”品牌门店15家,增幅87.5%;创建“味美浙江·百县千碗”省级美食体验店(旗舰店)3家;培训“开化大厨”取证960人;“开化美食”3次登上央视频道,在全省美食类新业态项目全网传播量排名中位列前3。

七、财政、金融业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6亿元,下降25.7%,其中税收收入11.70亿元,增长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72亿元,下降5.3%,其中民生支出53.69亿元,下降8.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9%。

金融业增加值1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91.52亿元,增长4.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17.91亿元,增长7.5%。

八、教育、科学技术

全县有中小学校4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培智学校1所、小学31所,另有小学教学点2个。全县有幼儿园35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9所,民办幼儿园6所,另有9个幼儿园公办教学点。

全县有在校学生(含幼儿园)34444人,其中普通高中4870人,职业高中1441人,普通初中7687人,小学15148人,培智学校104人,在园幼儿5194人(含托班145人)。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小学、初中巩固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到99.27%。

全县各类学校专任教师与学生比分别约为:普通高中1:11.49,职业高中1:10.44,普通初中1:11.97,小学1:14.13。

年末拥有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校地共建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研发中心21家、市级创新联合体1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7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省众创空间1家、县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华康股份全省功能性糖醇绿色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后的全市首家全省重点实验室;作为省科技厅第二批科技特派团试点县,获得省科技特派团专项项目3项;龙顶茶农业科技园区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全年专利授权数43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53件;商标申请878件,商标注册727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1.9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62.96万册,县图书馆服务读者78.87万人次,其中进馆读者63.32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3.87万人次、22.63万册次;举办读者活动557场,服务读者11.69万人次。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4个(池淮、芹阳办、马金、华埠、林山5个乡镇)、南孔书屋2家(杨林馆、桐村馆);全年完成送戏(演出)下乡263场,送书下乡15240册,送展览、讲座下乡375场,送电影下乡3272场。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1家,其中医院、卫生院18家,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136张。卫生技术人员2137人,其中,执业医师769人,执业助理医师173人,注册护士1044人。

全县共有7个体育场馆,群众健身活动场所102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开化籍运动员在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省级田径冠军赛获1金1银4铜,浙江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获7金9银6铜,浙江省青少年举重冠军赛获8金6银6铜。

十、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

森林面积181600.47公顷、森林覆盖率81.41%,造林更新面积376.38公顷、森林抚育面积2283.10公顷,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107.1公顷。

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66天,AQI达标天数357天,其中空气质量为优天数257天(占70.2%),空气质量为良天数100天(占27.3%),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天数9天(占2.5%),AQI优良率为97.5%。出境水有效监测天数360天,其中Ⅰ类水质213天(占59.9%),Ⅱ类水质146天(占39.8%),Ⅲ类水质1天(占0.3%),Ⅱ类及以上水质天数占比99.7%。

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3起,同比下降25%;死亡1人,较去年持平。未发生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户数12.22万户,户籍总人口35.33万人,其中,男性18.21万人、女性17.12万人。按公安口径,全年出生人口1792人,出生率为5.06‰;死亡人口2327人,死亡率为6.57‰。据2024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4.5万人。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71元,增长7.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30元,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59元,增长7.4%。农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1.78,较上年同期缩小0.04个百分点。全体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4687元,增长7.9%,其中,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1457元、18472元,分别增长5.8%、8.5%。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849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24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50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6848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512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2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12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34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206户、保障人数257人、保障标准1145元/月·人,城镇低保资金全年支出314.6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5290户、保障人数7083人、保障标准1145元/月·人,农村低保资金全年支出8305.99万元。养老服务机构数8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885张。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统计部门的数据为12月份快报数,非2024年年度报表数据;非统计部门数据来自相关行业单位。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范围为500万以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