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82410/2025-0179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3-24 | |
发布单位: | 财政局 | 有效性: |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化国资国企聚焦开化所需、国资所能、群众所盼,加快探索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机制,扎实开展国资国企助跑共同富裕行动,努力为“两有”理论深化提供坚强保证,为全面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开化国企样板。
一、四轮协同激活生态资本,两山转化赋能共同富裕
(一)生态资产集约增效
将闲置农房、坑塘、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整村经营等产业类项目纳入两山合作社体系。制定出台确权、分级定价、储蓄管理、交易管理、收益分配等在内的清水鱼“九办法一规范一政策”,出台夯土房和整村经营价值评定、重点资产交易、开发运营、收益分配等4个办法,并结合项目进行闲置农房收储与整村经营开发。截至目前,两山集团总授信67.15亿元,提贷36.21亿元,已收储厂房5栋、学校1栋、农房101栋、馆3个、耕地8640亩、山林96136亩、水库3个和坑塘51个,收储费用7.5亿元,并基于收储的资源定制了21个生态项目,项目总投资38.8亿元,并以收储资源的租金、发展资金、入股分红、就业薪资、运营效益等收入分配模式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6404.87万元,并以两山产业发展间接带动文旅、培训、农业、餐饮、林业等主体人群增收超10亿元。
(二)标准地项目攻坚突破
两山集团实施的生态标准地项目共21个,其中已完工项目18个,包括钱江源数字三农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厂项目、钱江源未来农业示范园项目、茶产业提升项目、密赛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金星典范村项目、共富中心建设项目(一期)等;在建项目7个,包括365共富联盟龙顶茶文化产业园项目(一期)、法开署项目、中央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国家战略储备林项目等。如林业共富项目,项目整体建设规模47.1万亩,总投资53.1亿元,融资规模39.1亿元,首创“两轮入股四项收益”林业共富机制和模式,四项收益包括林木资产一次性变现的收入、林地经营权流转收入、入股分红收入、就业薪金收入,已惠农4400余户,已支付村合作社、林农等林地流转款6700余万元,预计支付林地林权总价款共计12亿元,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共富建设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提供样板经验。如三茶融合创新园项目,项目运行投产后,将推动开化茶产业从“经验制茶”到“数字制茶”茶科技应用转变,实现带动茶农茶企从“60天采茶制茶”到“250天采茶制茶”的共富增收飞跃,直接带动就业30余人,就业增收200万元,带动茶产业链就业1000余人。
(三)绿色金融创新突破
为推进金融创新,帮助主体获得生态资源项目融资,两山合作社联同开化县农商行创新推出三款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一是在全国首创清水鱼活体抵押贷款,用于发展清水鱼产业,已发放贷款3000万元。二是“零碳相伴”贷款,在全省首创将森林碳汇价值作为质押标的,已发放7笔贷款共1310万元,涉及森林4.7万亩,用于油茶基地改造、山林抚育等。三是颁发全省首本土地经营权证。2023年10月,在开化率先创新突破,筛选池淮镇池淮村智慧农业园作为试点,与农业局、资规局等联合,成功办理全省第一本流转经营权证,这是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农户可凭经营权证进行融资贷款。
(四)生态品牌价值提升
以“钱江源品牌+”为县域内生态产品赋能,通过基地建设促就业、品牌赋能提溢价、渠道助农促采销等方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是基地建设方面,流转下淤、密赛、池淮等地的村集体和农户土地用于打造钱江源品牌农产品基地,年支付租金151.2万元,雇佣周边农民从事种植工作,提供就业收入600万元。同时,在下淤村建设未来农业示范园,为我县34个村带来180万元/年的固定分红。二是品牌赋能方面,打造“两中两茶一鱼”为主打的钱江源品牌系列产品,将开化县农业企业、家庭农场、食品公司等40余家主体纳入品牌授权产品体系中,累计授权产品70余款,授权产品年产值达4亿元,品牌溢价20%~300%。三是渠道助农方面,管理开化农贸市场自产自销区,向农户无偿提供摊位用于农品销售,农户通过农品销售实现营收120万元。在我县乡镇村集体、农户开展扶贫采购,年采购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超100余万元。主动与阿里等合作线上直播带货助农,如通过“十个勤天”淘宝直播间助农活动,直播销售鸭头、小香薯等过万单,有效帮助农户销售产品。
二、三驱并进构建共富新路径 多元融合激活乡村新动能
(一)村企联建光储,共享绿色红利
村企抱团,实现合作共赢。国控集团创新推出光伏入股营收模式,在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牵引下,联动政、企、村三方资源、优势,下属华铁城市服务公司与村集体构建“投资共担、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公司负责光伏电站全流程建设运营,村集体按一定的比例投资入股,双方按实际投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2024年至今,生态资源公司累计向村级分红817.5万元,共有何田乡共富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桐村镇阳光共富项目、开化县宋村村农光互补光伏项目三个光伏项目通过村集体与国有企业合作开展,其中村集体自筹4840.53万元、财政补助资金4619.47万元,县生态资源公司负责光伏小康工程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财政补助资金对应的权益由村集体享有,资产统一由生态资源公司代持。截至2025年2月底,已与37个村集体达成3个光伏项目的投资合股协议,其中已建成2个光伏项目(开化县桐村镇5.6MW、何田乡3MW光伏电站项目)年发电量可达820万千瓦时,联建的19个村集体年均可获得固定收益310万元。
(二)资金抱团置业,多元收益稳增
国控集团精选下属专业从事工业平台开发、建设及运营的开化县三江生态工业投资公司作为专业运营主体,选取产业孵化园一期、创业谷等收益较高的标准厂房、物业店面,采用“售后返租、委托运营”模式,与村集体签订购置物业产权和委托运营协议,产生效益后每年按照出资金额的5.5%给予村集体经济保底分工。截至2025年2月底,三江公司先后向386个村集体出售物业近9万㎡,村集体累计获得租金收益7724万元,村均收益达20万元。
30个村集体出资与两山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购买桐乡—开化“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合资公司每年向村集体支付分红150万元,村集体资金年收益率达5.77%。。
(三)典范引领振兴,三产融合富民
结合典范村项目建设,确定在金星、密赛、下淤、高合、高田坑5个村开展共富村建设,形成每个村的生态资源“一本账”、共富项目“一个库”。一是密赛村。开发集合社区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健康之家、创业家园、特色民宿为一体的“浙西忘忧谷山水藏密赛”田园综合体项目,由上海乡伴公司负责运营,种植向日葵、嘉红小番茄、萱草等,密赛烧烤休闲游等已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但因涉及水源地保护及整治,目前运营暂停且生态场地拆除。二是金星村。盘活闲置农房资源,打造特色民宿产业,引进“心渡”“二食一宿”“隐乡”等中高端民宿以及竹文化展示馆等主体,扩展民宿、手工艺、电商等新业态;招引浙江建设投资集团,拓展县内外党建、研学培训业务;成立浙西最大的共富中心,建设完成钱江源党建治理馆,打造“开化领雁”培训品牌,累计培训接待13万人次,间接带动周边关联产业、集体村社及居民群众经济收入超5000万元。三是下淤村。与村集体合作统一发展农旅、文旅产业,打造艺创花街、艺“宿”家村落、未来农业示范园、两山展示馆等项目,富足村民钱袋子和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仅钱江源未来农业园项目,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54.6万元/年的租金收益和180万元/年的分红收益,已发放4年。四是高合村。以“生态立村、富民强村”为战略目标,全方位规划村庄,实现村内闲置、荒废资源为“聚宝盆”。五是高田坑村。以“星宿高田”为主题,开发高端民宿集群,集观星、研学、旅游、景观、乡村、艺术等多业态的独具标签性的超级文旅IP符号,引入杭州锦舍、过云山居、杭州未迟等知名品牌负责运营。目前每年可新增稳定就业40人,让长虹乡高田坑这一藏在大山里的“空心村”变成仅民宿、农家乐项目收入达100余万元/年的旅游胜地。
三、三链协同强基固本,产改融合振兴乡村
(一)规划统筹促升级,产旅融合强动能
制定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以生态旅游为纽带,将农业、文化、民宿等产业有机结合。例如在农业项目中融入观光体验、科普教育等旅游元素,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在文旅项目中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与美食文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产业协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效益共创。
(二)联盟共建提效能,品牌集群拓市场
建立产业联盟或合作组织,加强企业、农户、合作社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推动品牌共建与营销推广,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以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产品价值提升。
(三)确权评估固根基,平台赋能活资源
一要加快产权界定与确权进程推动农村土地、林地等资源的产权界定与确权工作,明确资产范围,整合资源并入资产池统一运营和开发,扩大资产规模。二要建立专业评估机制。引入专业评估机构,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准确衡量农村资源的经济价值,增强资源吸引力,推动资产规模扩大。三要完善配套政策与交易平台。完善确权、抵押、流转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健全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与难度,提高资源流转效率,盘活闲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