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002626488W/2025-008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1-21
发布单位: 华埠镇 有效性:
开化县华埠镇人民政府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1-21 15:33 来源: 华埠镇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2024年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华埠镇忠实践行“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决策部署,接续奋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持续推动经济稳中向好。2024年,全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4亿元,同比增长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6万元,同比增长4.4%;工业总产值49.5亿元,同比增长4.9%;规上工业总产值29.5亿元;税收收入达到1.36亿元,同比增长35.7%,实现历史新突破。

(二)标志性工作

1.朝阳征收圆满收官。面对有史以来体量最大、涉及群众最多的征收工作,华埠镇迎难而上,科学指挥调度、统筹资源要素、汇聚各方力量,以“三种理念”强力攻坚,成功破解十余年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两个100%,腾出土地3400亩,顺利完成436户宅基地择位安置工作,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相关经验做法被列为全市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观察点观摩学习。

2.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华康、七一两大产业园做大做强。华康股份投资1.5亿元的年产1万吨精制功能糖醇及粉粒状车间扩建项目主体完工,成功获批省重点实验室、全市唯一,再次入选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位列全市第二;七一电器顺利完成股改激励,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实现县域“零”的突破。

3.重点项目全速推进。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动项目快起步、稳推进、早建成,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1个,浙西农贸市场、华康职工宿舍、龙成华庭等一批重点项目主体完工,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9亿元,同比增长5%,创历史新高。

4.要素保障强劲有力。大力推进“五未地”处置,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86亩,新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出让3宗、面积21.65亩、占全县总数55%。平稳有序完成综合体育中心项目42.78亩土地征收,实现净地交付,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加快破解用地要素制约,基本完成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5.城乡环境焕然一新。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彩虹公园改造提升、4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全部完工。一体推进治气治土治废,秸秆焚烧、污水排放管控有力,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全年出境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优秀率100%,Ⅱ类水质以上占比99.7%,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98.4%。

6.共同富裕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35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625.64万元,同比增长17.71%,实现30万元全覆盖,50万元以上村25个、占比71.43%。迭代升级“大金星”共富实践区、未来农业园区建设,共富茶厂初步完成运营招引,“共富中心”正式启用,“新青阳”共富联盟省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加快推进,9个项目全部开工。启动封家片区食用菌产业振兴,成功组建产销研一体化“食用菌共富联盟”,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

7.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高标准推进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城镇燃气安全等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基层应急消防一体化规范化建设,全年妥善完成应急处置66起。织密防汛防台“安全网”,成功抵御全省最大第四轮强降雨,妥善处置风险点16处。妥善化解天悦湾业主群体性上访事件,顺利完成412户业主收房工作。圆满完成佳源快乐康养项目破产重整处置工作。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节点维稳安保任务。

(三)存在问题

1.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产业总量小、链条短、集群效应不明显,工业企业呈两极分化态势,华康、七一一枝独秀,多数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缺少核心竞争力,产业总量小、链条短、集群效应不明显。

2.经济社会发展抗风险能力还需增强。华埠镇下辖35个行政村、3个社区,近年来,尽管持续推动“162”体系与“141”体系贯通,不断优化基层治理,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领域风险隐患仍时有发生,尤其是道路交通领域,2024年度华埠镇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293起,同比上升1.78%。

3.老城区基础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尽管近年来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集镇改造,但因历史原因,华埠镇在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完善、集镇秩序管理、建筑风貌管理等方面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经过全年努力,实现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速,城乡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二)重点举措

1.坚持龙头牵引,促进经济稳进提质。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总量扩张、存量变革、质量提升,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华康年产1万吨精制功能糖醇及粉粒状车间扩建项目建成投产,持续推进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力助推七一电器中德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支持七一电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全力打造“服务到不好意思为止”最优营商环境新名片,提升“一中心一平台”功能,高效落实“三分钟·我必到”协同机制,确保涉企问题全量收集、闭环解决。

2.加大项目攻坚,持续激发发展潜力。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全面掀起“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热潮。精准聚焦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两重”“两新”政策投向,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动态储备高铁新城综合客运枢纽等可行项目不少于10个。抓实项目前期八大节点,狠抓项目开工,新安村综合服务用房、华民村乡村振兴发展大楼、华民片区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健全“周会商、月晾晒、季推进”,实时有效解决项目推进存在的各种难题,确保龙成华庭、青联村为民共富中心等一批续建项目“能快则快、应快尽快”,形成更多实物投资。

3.夯实产业基础,大力改善民生福祉。加快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持续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实现35个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全覆盖,50万元以上村达80%以上。加快推进“大金星”共富实践区建设,丰富业态布局,共富茶厂建成投用,围绕马金溪生态画廊做大做强共富游船、水上运动、深渡鱼灯等水上共富产业,围绕总书记考察线路和“6+1”故事加快打造“初心之路”、“两有”打卡点,加快民宿农家乐改造提升。建优建强“新青阳”共富联盟,用好用活2000万元省财政试点资金,力争9个省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全面完工,全力打造绿色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强力推进封家片区“食用菌产业联盟”建设,推动“兴菇富民”乡村振兴综合共富试点项目开工建设。

4.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以“衢州有礼”金溪画廊诗画风光带为主轴的和美乡村建设,积极申报打造溪东未来乡村。加快构建金星、下溪、下茨未来乡村联动运营机制。巩固农村“三大革命”成果,实施美丽田园改革,深化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统筹抓好农村建房管控、“四好农村路”建设、村庄长效管理等专项提升行动,全力扮靓乡村风貌。高标准做好高铁新城片区开发,加快推进高铁新城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谋划综合客运枢纽、市民公园等公建项目落地。

5.深化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抓好“农村三件事”、城镇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深化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抓实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健全“民呼我为”工作体系,持续提高初信初访办理质效及多元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常态化推进“问题大起底”,全力攻坚“清淤见底”,动态清零信访积案。迭代“141”基层治理体系,加强综合信息指挥室规范化建设,深化警源、访源、诉源“三源”治理,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6.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担当过硬作风。深入实施“工作效能提升年”活动,把“抓落实”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大力弘扬“六干”精神、“五拼”劲头,不断强化“三种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坚持用实干担当践行“服务到不好意思为止”。强化“一般不过夜,最多过一夜”,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实现高效率推进、快节奏落实。按照“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要求,下苦功夫抓产业、建平台、谋项目、招大商、争要素,完善“清单+督办+考核”工作机制,坚持用数据说话、凭实绩交卷,让“变不可能为可能”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