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313661061K/2025-0080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1-20 | |
发布单位: | 文广旅体局 | 有效性: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全县接待全域游客565.3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其中过夜游客296.5万人次,同比增长29.2%。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文艺赋美”工程、推进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列入省厅2023年真抓实干激励名单。
(一)全域旅游开拓新局面
一是旅游资源持续丰富。衢州生态康养城·开化县入选2023浙江十佳康养目的地,开化县入选浙江省汽旅生活十大自驾游目的地城市。“钱江源头·寻迹开化”精品旅游线路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夏季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省唯二),“诗画钱江源自驾游线”入选浙江省十大自驾车旅游精品线路,“世界那么大我要去开化-钱江源追云观星之旅”入选浙江省十大秋季主题自驾游线路。建成省4A级景区镇1个、3A级景区村6个、金3A级景区村1个,创成省等级民宿3家、省文化主题民宿2家。开化暗夜公园列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全省首例)。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53亿元,其中双百项目完成投资12.907亿元,双百项目投资完成率140.12%;省建行档案数据中心、开化县综合体育中心项目如期开工。
二是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聚焦发展根雕历史经典产业,制定《开化根雕产业传承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浙江玄妙艺品有限公司入选2024年文旅历史经典产业梯度培育企业名单,获评第四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企业梯度培育新锐型企业,宫佛国体验馆暨杭州谷青工艺美术馆顺利开馆,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创成全省首批非遗主题旅游景区,根缘小镇入选第五批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名单,根宫佛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获评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围绕发展“钱江源·开化味道”美食产业,基本形成《关于加快开化美食产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暂行)》;新增“钱江源·开化味道”品牌门店15家,增幅87.5%;创建“味美浙江·百县千碗”省级美食体验店(旗舰店)3家;培训“开化大厨”取证960人;“开化美食”3次登上央视频道,在全省美食类新业态项目全网传播量排名中位列前3。
三是市场活力更加迸发。修订出台《开化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开化县民宿提质富民专项扶持奖励办法》《加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发展提升扶持政策》。指导成立开化县旅行社协会、开化县旅游协会。培育省文化和旅游领域骨干型企业1家,金树叶级绿色饭店2家、金桂品质饭店1家、银鼎级特色文化主题饭店、四星级品质旅行社1家。引进信乐团“伟大信仰”世界巡回表演,启航演唱会经济新篇章。开展文化市场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日常巡查出动检查808人次,检查出动403家次,发现违规21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20件,办结案件20件,公开案件20件,移送综合执法部门1件,罚款28000元人民币,没收非法所得1738.8元人民币,没收非法物品369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300余处,均已整改。全年累计办理行政许可事项40件。
四是营销宣传迭代出圈。推出“芹江大明星”2.0版,直播90余场,线上线下观众超千万,直播间互动点赞数超三千万次,粉丝量突破十万,跻身抖音全国区县50强。组建“开化文旅星推官”队伍,选拔聘用首批“星推官”21人,通过小红书、抖音平台发布文旅资讯200余条、短视频50余条,总浏览量超10万次。策划“百万年薪聘宫主”,主流媒体报道30余篇,新媒体原创内容300余条,微博话题阅读量5227万次,同城热搜第一;吸引全球各行业5000余名旅游爱好者报名,其中百万级博主30余名。《理想乡村·春耕季-走进开化》直播7日内新媒体总曝光量超2亿。优化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运营,累计阅读量30余万,视频号累计播放量10余万,抖音累计播放量150余万。高质量举办“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2024浙江开化(长沙)文旅推介会、开化-休宁文旅共富市集,引进旅游专列17趟。加快构建城乡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全年完成应急广播农村建设任务562个,城市社区建设任务14个,互联互通率和15秒响应率均达到95%以上。
(二)文化惠民走出新路径
一是公共文化供给更加多元。全民阅读普及方面,县图书馆服务读者78.87万人次,其中进馆读者63.32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3.87万人次、22.63万册次;举办读者活动557场,服务读者11.69万人次。其中,服务儿童读者18万余人次,完成少儿图书流通14万余册,举办“萌宝趣书房”等儿童主题阅读活动80场;接待进馆老年读者1.8万余人次,举办老年阅读活动15场;开展军地共建活动5场、阅读助盲活动2场。全民艺术普及方面,通过举办免费培训班、展览展演等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公益培训班3期,涵盖葫芦丝、手机摄影、爵士、中国舞、戏曲、架子鼓、声乐、国画、茶艺、钢琴等10个门类,累计培训1.1万余人次。举办新年画展、手机摄影线上线下展等展览,观展超4万人次。送文化下乡方面,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4个(池淮、芹阳办、马金、华埠、林山5个乡镇)、南孔书屋2家(杨林馆、桐村馆);全年完成送戏(演出)下乡263场,送书下乡15240册,送展览、讲座下乡375场,送电影下乡3272场。
二是文艺精品创作再攀高峰。原创小品《称心》获浙江省第三十五届群众戏剧小品大赛金奖;原创舞蹈《晒秋》获浙江省第三十四届群众舞蹈大赛银奖;原创歌曲《浪漫天花板》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群众音乐大赛银奖。依托根宫佛国、城市阳台、文化客厅开展“文艺赋美”活动707场,服务市民游客30余万人次,入选2023年度“文艺赋美”工程“十佳区县”。
三是传统文化“两创”再结硕果。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助力2024非遗影像展落地开化并圆满落幕。“千年开化纸复兴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唐头古佛节列入2024年“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化贡纸列入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创建)名单,齐詹记冻米糖、开化御玺贡芽列入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那一声高腔》获2024“非遗薪传”第二届浙江传统音乐暨戏曲音乐新创作品展演优秀创作奖。组织优秀非遗项目赴北京参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浙江馆)“衢州周”展陈、赴绍兴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历史文脉赓续方面,完成402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核,三普复核率100%,收集新发现文物线索12条。创成省级乡村博物馆3家(长虹乡暗夜公园天文馆、村头镇士谷村地质文化陈列馆、龙坦窑瓷文化博物馆)、首批省级方志驿站1个;开化青瓷香薰、蛋仔派对文具系列获2024浙派好礼铜奖。龙坦窑非遗馆顺利开馆,成功举办“龙坦双青”新品发布会暨“龙坦窑-浙料青花瓷发源地”专家论证会。
四是文化交流合作出新出彩。赴365共富协作区和山海协作区等地开展“文化走亲”17场,线上线下累计20余万人次参与。举办“邻里同心 共富共情”开化-休宁-婺源三边文艺晚会,重启“三边艺术节”。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根雕艺术文化周暨第九届“醉根杯”根雕现场创作技艺大赛。
(三)体育强县激发新活力
一是全民健身普及有序。举办健身跑、广场舞大赛、环浙步道登山赛等“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74场,2024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率达43.5%。开展体育设施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三进”活动,2024年开化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增长率为9.89%。
二是竞技体育成绩斐然。指导开化籍运动员在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省级田径冠军赛获1金1银4铜,浙江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获7金9银6铜,浙江省青少年举重冠军赛获8金6银6铜。加强与兄弟县市区体育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篮球、足球、登山、游泳、气排球等友谊赛,提升竞技水平。
三是赛事经济蓄势赋能。出台《开化县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新增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开化瑞达塑胶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举办首届钱江源公路自行车赛、浙江省第三十六届地掷球锦标赛等赛事活动50余场;全国门球宣传文化交流推广活动在开举办。
四是省运筹备压茬推进。综合体育中心项目于2024年9月开工,预计2025年1月主体完工,8月底竣工并达到测试赛使用标准。举重、摔跤、三人制篮球女子乙组三大参赛项目完成组队并开展训练。完成赛前加计金牌7枚。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将紧抓杭衢高铁开通、钱江源通用机场使用、国家公园授牌有利契机,全力打造长三角一流国家公园旅游目的地,力争全年接待全域游客60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330万人次。
1.聚焦重大政策:牵头开展文化和旅游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钱江源国家公园旅游规划,调整钱江源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根缘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美食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完善场馆联运扶持政策,完善文旅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2.聚焦重大平台:推进传统景区转型提质专项行动,加快打造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实施乡村旅游“星计划”,点面结合提升全域旅游品质能级,建强美食产业、根雕历史经典产业平台载体,塑造产城人文高质量融合城市样本。
3.聚焦重大项目:以“千项万亿”项目为重点,推进实施文旅投资“双百计划”,通过谋划一批政策性项目、招引一批新业态项目、盘活一批历史性项目、争取一批“一县一策”扶持性项目,激活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4.聚焦重大试点:创新“365”共富协作区文旅抱团机制,深化与阿里巴巴政企合作路径,丰富“山海连心·情牵桐开”山海协作内涵;深化“文艺赋美”工程,建设公共文化共同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培育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品案例。
立足文旅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抓紧抓实六个方面:
1.抓指标高线达标。省市考核排名再提升。力争2025年旅游产业增加值23亿元,占GDP比重达11.5%,位列全市第1,全域旅游桥头堡勇夺五星。其中,文旅爆款产品培育全省排名进位5位以上;省民生实事项目全市排名保三拼二争第一,浙江文旅码绿码率全市排名保二争一,安全生产市对县ABC赋分确保A档;持续加大文化市场“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力度,全年查处案件8起。全域旅游品质再提升。持续发力5A景区城创建,创成3A级景区3家(家思牧场、仁宗坑、文化客厅);培育三星级以上星级饭店3家,三星品质旅行社、五星品质旅行社各1家;创建浙江省金3A景区村2家、3A级景区村3家,浙江省高等级民宿、文化主题民宿4家,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三星级农家乐10家;创建浙江省工业旅游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CCC露营基地、采摘基地各1家,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企业梯度培育单位1家。公共服务效能再提升。完成“艺课堂”公益培训活动300场,文化走亲16场,送展览、讲座、培训下乡250场,送戏下乡350场;举办各类读者活动400场以上,完成送图书下乡1.5万册以上、送展下乡66场以上,争取服务进馆读者60万人次,人均藏书量超2.5册;完成年度公益电影放映指标(原指标3100场/年);争创体育现代化县,完成硬件设施建设,乡镇二代室外体育健身器材覆盖率100%,建设多功能运动场3个、笼式足球场1个、国球进社区5个、环浙步道30.88公里,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3%。省十八运金牌任务完成数再提升。新增赛前金牌任务10枚(累计14枚),完成现场金牌点位布局,强化队伍组建、资金保障、向上对接,确保全市省运首金(举重)落地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核心竞争力再提升。以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为牵引,以全域旅游游客接待中心、核心商业街、微短剧基地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力争2025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推进根雕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从培育平台主体、强化创新引领、加快跨界融合、壮大人才队伍、深化交流合作、加大宣传推广等6个方面助力开化根雕产业发展,全面擦亮“世界根雕看中国,中国根雕在开化”金名片。
2.抓改革创新突破。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大文旅高质量发展机制。梳理大文旅与醉根公司、两山集团、钱江源国家公园关系,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一县一策”工作推进体系,迭代“钱江源·开化味道”标准及政策体系,争取2025新增“钱江源·开化味道”品牌门店10家。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调机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年开展非遗“六进”、展示展演、指导培训等活动40场,全力推动开化贡纸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高质量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点推进19处2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安工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漳田汪氏宗祠修缮工程两大文保项目,对接省文物局争取2025年文物专项资金支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谋划建设根雕博物馆。完善文创体系,依托下淤两山展示馆,打造文创产品集中展销窗口,培育3件以上作品入选“浙派好礼”全省文创大赛获奖名单。围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建设公共文化共同体,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个、南孔书屋2家,推动龙坦窑陈列馆、福岭山浙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历程展纳入“十馆联运”产品体系。创新“文艺赋美”载体形式,依托文化客厅音乐露台、根宫佛国景区等文旅地标性建筑,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景观。创新“芹江大明星”全民才艺大舞台展演形式,放大线上引流效应,提高开化知名度。
3.抓试点示范引领。启动乡村旅游“星”计划试点培育。依托百里黄金水岸线,深化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聚焦“大金星”“泛下淤”“聚高合”首批节点,探索“组织共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产业共推”发展模式,力争三大片区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8万人,旅游收入280万元;2025年全年接待游客85万人,旅游收入3000万元,连同辐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合计突破800万元,带动周边村就业千余人、人均增收1.2万元;同步推进长虹、苏庄、齐溪等乡镇乡村旅游发展,动态更新“星”计划扩展名单。创新抱团融合发展文旅模式。深化365共富协作区文旅协作,借力阿里优势资源,开展“山海连心·情牵桐开”桐乡人畅游钱江源活动,实现跨区域景点联动、游客互动、资源共享,打响“长三角最佳康养旅游度假区”品牌。打造“一县一策”迭代帮扶发展样板。持续牵头各乡镇部门对接省级部门、山海协作城市、国企等,在资金土地要素、项目包装、宣传推广、人流引进、品牌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展示展销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
4.抓项目提速增效。精心谋划政策性项目。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各专项资金,依托根缘小镇、国家公园等平台载体,谋划开化县体育场、根缘小镇旅游全景中心及配套提升等政策性项目。加快落地招商项目。南北大门业态招引,要在2024年底签约3-5家(汉服体验、茶业态、酒业态、非遗业态)基础上,2025年再签约8家;根缘小镇文旅街区建设项目争取2024年底签订框架合作协议、2025年9月前开工建设;在2024年“飞”起来基础上,谋划“根宫佛国+国家公园”环线旅游体验产品,招引市场主体落地,做精低空旅游运营。全速推进在建项目。建行档案数据中心项目有序推进,综合体育中心项目按照既定工期完工,根博园四期市政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力盘活闲置项目。发挥两山集团旅游板块作用,争取省属国企(省二轻集团、省旅投集团)牵线搭桥、引进主体,推动盘活白石尖、裸心源、花开溪上、水湖枫楼、圣潭沟、佳源快乐康旅、花牵谷及金佰汇片区等闲置资产和低效景区。
5.抓活动出圈引流。赛事活动方面,开展省运会办赛项目测试赛、全省匹克球、地掷球、大学生篮球等比赛,培育钱江源国家公园公路骑行赛、钱江源溯源跑等自主品牌赛事,持续引进全国匹克球公开赛、环浙骑行赛(开化-千岛湖)、浙江省青少年摔跤冠军赛、浙江省地掷球锦标赛等系列赛事,争取全年引进赛事70场。营销活动方面,放大“百万年薪聘‘宫主’”活动效应,全年与“宫主”共同策划执行文旅活动5场以上,持续谋划“百万年薪聘”系列活动;高质量举办“5·19”中国旅游季、第十三届根雕艺术文化周;“十馆联运”开展国家级活动1场,省级活动4场,市级活动4场,县级活动100场。美食活动方面,鼓励美食经营主体参加“六进”等交流推介活动,借势省市层面“味美浙江”“厨王争霸赛”等活动,创新举办美食品鉴会、JUE王挑战赛;举办首届“钱江源·开化味道”美食节,举行开化大厨PK赛。
6.抓落实常态长效。构建高水平、复合型、应用型文旅人才体系,为文旅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对标“三种工作理念”,全面打造立得正、靠得住、信得过的文旅高素质干部队伍。着眼政治底色,优化大文旅模块化干部配备力量,锤炼干部守根护脉、绝对忠诚的品格,强化“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意识,打造“立得正”的干部队伍。致力唯绩唯实,坚持能者上、庸者下鲜明导向,建立长效学习机制,用好“传帮带”机制,推动年轻干部知重负重、能抗能打、善作善成,打造“靠得住”的干部队伍。坚持勤廉并重,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以年轻干部为重点,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围绕制度执行、“八小时外”等情况开展廉政风险大排查,用好干部谈心谈话机制,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打造“信得过”的干部队伍。狠抓工作执行,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披甲枕戈而眠”的战斗姿态,组建机关效能、工作清单专项督查队伍,在督查中狠抓落实,全面推动文旅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奋力开创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