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00262700X6/2025-007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1-17 | |
发布单位: | 村头镇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村头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2024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4年以来,村头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上来,笃行实干、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镇规上工业生产总值1.1亿元,财政收入4366.0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5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10.18万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产业为要、扩能提级,产业品牌更加突显。
一是农业产业延链补链。积极推动“四季果园”向“四季精品果园”迭代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强链补链。新建小溪边、兴旺、石畈精品冬桃基地、武源村太秋甜柿基地、青山村新品种枇杷园、望圭谷水果种植示范基地等一批精品水果产业基地,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超2000亩。加快推进果蔬加工厂房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延链增链。投资800万元的茶果飘香产业联盟共富园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冷链仓储加工设施,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农业产业附加值。2024年,全镇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中,果蔬等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达239.08万元,占比45.36%。
二是粮油生产再创新高。以耕地功能恢复、抛荒地整治为抓手,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完成耕地整治340余亩,全县率先完成年度耕地整治任务。其中,古竹村充分利用整治耕地种植小香薯,获市农科院共富示范单元创建二等奖;前庄村利用整治抛荒地种植大豆、薄荷,积极增加村集体收入。2024年,全镇水稻播种4300余亩,产量2350余吨;油菜种植7352.5亩,亩均产量全县第一,列入省级秋冬播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名单,全市唯一。
三是农旅融合迸发活力。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根脉,持续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士谷村成功挂牌浙江省地质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地质文化陈列馆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第一批乡村博物馆,武源柿花和富林粉皮制作技艺列入衢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进一步打响休闲采摘、生态观光、研学拓展、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品牌蓄势赋能。
一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大干快上,经济发展更加稳健。
一是千辛万苦攻项目。坚持目标导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中精力攻坚重点项目。全面完成投资3.4亿元的80MW林光互补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投资1000万元的大溪垄灌区综合治理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工,村头镇污染地断源控源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黄山萤石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两周内完成采矿区土地征收100%签约,比原计划提前24天,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荣获集体嘉奖。朝阳片区征收6个征迁小组中率先实现108户100%签约,100%腾空,荣获集体三等功。
二是千言万语招投资。聚焦“招什么”“怎么招”“怎么落”三步走策略,重点瞄准有情怀、有意向、有基础的产业企业,逐人逐企分析制定招商项目清单,专班精准对接,先后赴杭州、苏州、广东、上海等地外出“上门招商”,获取有效项目信息34条,转化在谈项目9个,招引税源项目2个。主动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协调资金需求、土地供给等问题,成功招引投资1.08亿元的年产18亿支铅笔项目签约落地并完成土地摘牌,村头招商荣获全县乡镇第三。
三是千方百计谋未来。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围绕整体规划、现实需求、发展短板,组织镇村干部开展项目谋划头脑风暴,谋划村头镇农贸市场综合体、秸秆高效利用绿色发展示范区、士谷水库综合开发利用、村头镇智慧产业园、村头镇蔬菜全产业链提升等一批契合村头未来发展方向的项目,不断做大项目“蓄水池”。
一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优化提升,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一是文化服务充实“精神粮仓”。 以“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方向,多层次提升文化服务覆盖面,村头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通过2024年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认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礼堂、党员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开展芳林“过小年”、长庆孝道文化节、石畈年猪宴等文化节庆活动,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寻觅钱江源”摄影展、“老家乡音8090”集中宣讲等文化活动180余场,文化服务受惠群众3.5万余人次。
二是社会保障兜牢“民生底线”。以“发现一户、帮扶一户”为原则,落实668名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发放保障金598.76万元、医疗救助款7.1万元,完成困难家庭危房改造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净居亮居改造2户。稳岗就业助民增收,帮扶残疾人就业12人,开设公益性岗位58个。积极开展教育帮扶促振兴,“雨露计划”滋润困难学子15名,发放助学金4.5万元。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助餐服务覆盖12个村老年群体,累计助餐65000余份;免费理发服务惠及老年人778人次;全县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中心有序运营,让“养老”变“享老”。
三是基础设施筑牢“发展基石”。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构建畅通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城底线—青山、苦竹—芳林“四好农村路”农村公路工程和5条路段灾毁修复应急工程基本完工,全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完成富林溪堤防水毁修复工程,为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全面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青山山塘“病险山塘”综合整治项目,受益人口550人,受益农田500亩,有力保障防洪安全,促进农业灌溉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为先、绿色发展,乡村环境更加宜居。
一是厚植绿色护青山。立足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写好“护绿、增绿、活绿”文章,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清理枯死松木337亩,义务植树1500余株,梳理可造林地块1000余亩,申报林地指标开发400余亩。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灭火巡查512车次,排查整改森林防火隐患点57处,发放防火教育宣传册456份,织密森林安全网。
二是综合治理享绿水。持续落实“河长制”,镇村两级河长常态化巡河履职。深入开展五水共治“找寻查挖”专项行动,闭环整改问题24例。多措并举保障生产生活用水,14个农村单村水站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工。规范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和矿山尾水处理水平,省级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污染耕地断源控源工程全面开工,城中村污水纳厂项目启动设计,学校生活污水终端工程圆满完工。
三是群策群力焕新颜。依托“巾帼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巩固行动560余次,参与人员5100余人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自查12次,整改问题39个。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环境卫生秩序集中整治行动24次,清理牛皮癣109处,整治房前屋后乱堆放300余处,有效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焕新颜。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定为基、和谐共建,基层治理更趋安定。
一是综治维稳守牢阵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三民工程”平台,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全年受理办结各类事件1238件,结案率100%,筑牢群防群治维稳防线。完善基层信访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受理办理信访件112件,实现信访积案清零,调解矛盾纠纷138起,确保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化解、一条龙督办、全闭环整改。
二是法治建设树好风向。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村头为目标,切实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环节。大力推进“六进”普法行动,推广“以案释法”,发放反诈、普法等宣传册1200余份,2024年诈骗案发同比下降50%,案损数同比下降47.09%。规范落实政务公开,利用政务新媒体“老家村头”账号,发布“平安三率”知识科普,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2条。
三是安全生产绷紧红线。强化责任落实,组织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和集中学习30余次。突出抓好安全隐患排查,着力对辖区内企业、学校、来料加工点等重点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排查整改涉及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水利工程等领域大小隐患问题485条,全面闭环整改。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大小喇叭常态化开展安全宣传,切实抓好防汛防台,成功抵御全省最大第四轮强降雨,实现“零亡人、零伤人”,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各位代表!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单位鼎力配合的结果,更是全镇人民团结进取、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村头镇人民政府,向全体代表,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老家村头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是村集体经济仍然较弱。虽然每个村都有产业基地,但是受管理、销售等因素制约,导致投多产少、产多售少,多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仍然不高。二是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全镇果蔬产业以一产种植为主,二产加工和三产采摘游不多,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低。三是干部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在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上,少数镇村干部担当意识有待提升,务实作风还需锤炼,争先精神仍需加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202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10+2”重点工作,聚焦“一路(杭淳开高速公路)、一矿(黄山萤石矿)、一园(四季果园)、一镇(地质文化镇)、一库(士谷水库)”的建设思路,不断强化“三种工作理念”,拼尽全力“行”、想尽办法“变”,心无旁骛“干”,加快迈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样板中谱写更多“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村头新篇章。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迭代,奋力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擦亮四季果园品牌。以“建基地扩增量,创模式提品质”为思路,强化省农科院和浙江农林大学人才与技术支撑,加快精品水果基地建设,现代设施标准化配套,推动“四季果园”转型升级。围绕打造智慧农业、循环农业“村头模式”,深入推广石畈、孔山、长庆等村“种养结合”模式,加快推动茶果飘香产业联盟共富园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形成“基地+产业园+市场”的现代化农业体系,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亩均效益。
二是巩固夯实工业支柱。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完善政务服务功能,提供涵盖技术咨询、市场拓展、安全保障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加快中申制笔有限公司培育升规,提升村头制笔产业市场份额。积极帮助金峰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拓展市场,努力提升规上工业产值。强化黄山萤石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对新型材料产业上下游企业吸引力,全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是融合发展农旅产业。深化“地质+生态旅游”模式建设,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推动“地质+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丰富农文旅新业态,进一步挖掘余玠、赵抃、余仁合等历史名人文化,积极开展余玠文化节、孝道文化节、勤勉日等文化节庆活动,利用村头特色余玠文化、地质文化、四季果园以及节庆活动,努力构建“文旅带动农业,农业服务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
(二)聚焦项目赋能,奋力推动发展动能聚势增强
一是聚力项目谋划强储备。以更宽视野抓好项目谋划,坚持跳出村头发展村头,关注民生福祉、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谋划有前景、效益强的“一村一品”产业类项目。牢牢把握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等政策窗口期,挖掘更多要素资源,找准村头契合点,谋划储备一批后劲强、管长远的项目,丰富镇级产业项目储备库,形成“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是聚力重大项目强支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土地报批、手续办理、政策落实等要素保障,逐一落实开工条件,确保“应开尽开”,力促重点项目建设“大提速”。扎实推进年产18亿支铅笔、彩色铅笔项目能评、环评等工作,5月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黄山萤石矿采矿区土地“三通一平”工作,2月开工建设;启动选矿厂土地征收,加快推进选矿厂建设。全力推进杭淳开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镇村发展尽早享受“融杭接沪”红利。
三是聚力招商引资强基础。致力服务细致周到,组建招商项目服务专组,协助客商破解难题,加强服务保障支持,发挥现有萤石矿综合开发利用、茶果飘香产业联盟共富园等项目“磁场”效应,结合士谷水库综合开发利用、村头镇蔬菜全产业链提升、村头镇农贸市场等前期谋划项目,聚集资源、筑巢引凤,着力引进一批基地型、示范型的重大项目落户村头、扎根村头。
(三)聚焦民生福祉,奋力推动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一是更大力度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加大困难群众摸排力度,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信息汇集、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就业帮扶等方式,分层分类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实现困难群众精准救助、综合帮扶。用心用情做好农村助残扶残,持续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实现重残对象基本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全覆盖,切实让残疾人受关怀、增幸福。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民生投入、回应民生关切,加强医疗卫生、基本养老、基础设施等重点民生领域服务建设。标准化提升村头卫生院,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围绕充实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内容,加快推进敬老院老楼提升改造工程,提升集中照护服务水平。持续创新“养老机构+助餐”“中央厨房+专业配送”等老年助餐服务行动,让更多的老年人暖心又暖胃。
三是更大力度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坚持以文育民、以文乐民、以文富民的思路,全面推动文化建设。深挖细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申报非遗项目,在守正创新中激活非遗文化活力。以“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演出活动为载体,以乡风文明宣传和建设为主旨,将文艺演出、健康义诊、8090宣讲等送到群众家门口,增强群众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聚焦平安保障,奋力推动发展安全良性互动
一是社会稳定扎实平安根基。实施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帮扶,按照“一人一档”标准,动态更新完善建档特殊人群信息,做到底况清、现状明。实施跟踪帮扶,结合集中点验和家访,针对性管理重点人员,定期进行特殊人群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增强帮教对象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水平,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基层治理延伸平安触角。进一步健全“镇—村—网格”三级平安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员平安“前哨”作用,排查走访“零距离”联系群众,隐患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各村党员带头走访、征求意见,强化各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自治功能,全面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
三是安全监管保障平安建设。紧扣安全隐患事故“零发生”的目标,围绕安全生产、消防隐患、交通隐患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挂号管理安全隐患问题,持续跟踪督促整改进展,严格评估把关整改效果,实现安全监管闭环落实。多形式组织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镇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思想防线,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五)聚焦自身建设,奋力推动政府效能稳步增强
一是为民服务践宗旨。持续推行“组团联村”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挥镇村干部“联合作战”作用,经常性走村入户、调研走访,把握群众需求,提高办事质量,让联村工作“活”起来。常态化、规范化落实政务公开工作,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
二是清廉务实勤为民。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廉洁文化活动等形式,推动党员干部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四风”,持续落实基层减负,自觉抵御腐败思想和不良风气。坚持从源头上加强政府监管,强化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各项财政支出标准,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三是锤炼本领强担当。紧扣“选育并举”发力点,大力弘扬“六干”精神和“五拼”劲头,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把“变不可能为可能”“一般不过夜,最多过一夜”“服务到不好意思为止”三种工作理念融入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各位代表,梦虽遥,追则可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勇闯新路、勇开新局,进一步团结全镇人民,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努力在改革发展中抢占先机、在成效成果中提振信心、在争先创优中勇立潮头,主动融入全县“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核心区”发展大局,向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样板的村头篇章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