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0026274480/2025-0065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1-16
发布单位: 生态环境局开化分局 有效性: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化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1-16 10:28 来源: 生态环境局开化分局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2024年标志性工作

1.收获了一批领导关怀。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宋秀岩组长带队来开调研,胡伟副省长专程来开考察治水工作,两位领导都对我县有关成效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胡伟副省长还对我县治水、生态警务等工作给予正面批示;省生态环境厅麻胜聪副厅长对我县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做法给予批示肯定。

2.争获了一批示范荣誉。美丽浙江考核实现“七连优”,全市唯一。构建“源头水”管护利用机制勾勒水美城兴“共富景”做法入选省委改革办《竞跑者》,金融活水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被评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生态警务助力山乡绿富美案例进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获得半年度绿色生态桥头堡五星评价。

3.开展了一批创新实践。启动创建省级环境健康友好城市,成功创成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创新开展高田坑生物多样性友好村落建设,相关做法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中宣传展示,并出台全国首部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地方标准。

4.承办了一批重大活动。会同经信部门成功举办全省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暨专业化工生产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现场推进会,高质量承办衢黄南饶“绿色生态联盟”联席会议,与黄山休宁联合参加浙江省衢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园)一策一图”应急实战演练,生态共建“朋友圈”不断扩大。

5.打赢了一批攻坚战役。圆满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保障任务,实现“无负面典型案例”“无开化个性问题”,《浙江日报》等媒体宣传我县边督边改成效。督察转办的25.56件信访件均一次性调查办结,其中22.56件信访件已完成整改。体系化、项目化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着力抓好汛期污染治理、秸秆焚烧治理和治气三大减排项目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县出境Ⅱ类水及以上比例为99.7%,其中Ⅰ类水占比为59.9%;PM2.5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6,同比改善5%,创历史新高。水气综合指数均跻身全省前十。

(二)存在问题

1.部分领域污染管控不到位。汛期污染防治难度大。一季度,下界首国控断面汛期污染强度排名全国第8差,霞山断面水质反弹。涉水施工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仍有不力,农业面源排放强度依然较大。春夏季大气臭氧污染明显,今年以来共发生6天臭氧轻度污染。餐饮油烟、噪声投诉较多。

2.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有欠账。化工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尚未投入运行,园区多级防控体系建设还需加快推进。农污治理设施、矿尾水治理设施需加快提标、加强运维。全县排查发现的13个问题排水口仍有2个未完成整改。

3.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待加强。基层环保网格监管力量薄弱。3月1日至12月31日,我县共76起露天焚烧火点被省市发现通报,排名全市第2。龙潭、密赛等水源地环保隐患经过治理仍有反弹现象。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锚定“示范窗口”打造,紧扣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生命线,以“保二争一”为标准,以美丽建设为抓手,坚持生态环保、绿色转型“双轮驱动”,全力完成年度和“十四五”有关任务,为“十五五”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好步、夯基石。考核目标上,实现美丽浙江考核“八连优”,再夺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绿色生态桥头堡年度考核五星。主要指标上,出境Ⅱ类水及以上占比、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98%以上,PM2.5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水质综合指数、大气综合指数在全省保“十”争“五”拼“三”。生态环境满意度力争进入全省前十。

(二)2025年标志性成果

重点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钱江源国家公园”“365共富协作区”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领域,谋划突出亮点成效,打造具有开化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概括来说,是“三个聚焦、三个一”。

1.“三个聚焦”方面。

一是聚焦重大试点勇探路、立标杆。全力推进高田坑友好村落试点建设,争创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村落,同步总结经验、梳理流程,力争“高田坑做法”上升为省级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规划标准。

二是聚焦重大改革抢机遇、出经验。我省正在推进全国首个省级“环境健康友好创新区”建设,开展环境健康改革创建。我局将抢抓机遇,以环境健康友好支持国家公园城市建设为主题,争创并建好省级环境健康友好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开化经验”。

三是聚焦重大政策谋项目、争要素。紧盯“两重”“两新”等政策支持方向,围绕水环境治理提升、水源地保护监管、大气超低排放改造等我县“刚需”领域,谋划好项目,力争中央、省级环保资金支持。

2.“三个一”方面。

一是确保一项最高荣誉命名。深挖殷殷嘱托“富矿”,打造“两山”转化典型案例。强化向上对接,确保国内生态环境领域最高荣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落户开化。

二是实现一批试点完美收官。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省首批省级水生态环境保护示范试点县、全省首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试验区和三批省级低零碳村社试点验收。创成省级无废城市。

三是打造一批典型经验案例。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跨区域协作、生态融治等特色工作,总结经验、提炼做法,争取至少2个案例入选包括“七张问题清单”在内的省级及以上示范榜。

(三)具体举措

以六个聚力为牵引,推动生态环境工作提质增效。

1.聚力水气指标提升。实施全流域污染溯源项目,结合水生态调查成果,摸清全县水质影响分布情况,精细化、项目化、全域化深入治水,破解汛情污染强度大等突出问题。深化大气污染减排,通过“治气、控烟、降尘、换车、管油”等五方面攻坚,实现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强化噪声污染治理,积极开展5个“宁静小区”建设。

2.聚力国家公园建设。依托钱江源森林站,开展钱江源国家公园昆虫多样性调查、亚热带森林植物生物多样性监测等项目,更好支撑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文章,精品打造高田坑生物多样性友好村落,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等创新性工作,完成典型案例白皮书发布。努力打造环境健康友好型国家公园城市,积极推动国家公园建设成效在世界生物圈大会上展示。

3.聚力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经开区赋能提质,完成经开区规划环评,优化项目准入程序。加快“两新”园区化工集中区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和省级“污水零直排区”星级培育“双试点”建设。完成经开区多级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瑞力杰地块移出省污染地块名录。依托省生态环境科技帮扶驻点机制,强化“院地”“校地”合作,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指导。推进山茶油等产品碳标签、碳足迹探索,助力深绿产业打造。

4.聚力问题起底整治。基本完成央督交办的25.56件信访件整改,5个反馈问题和1个突出问题整改确保达序。借势借力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统筹抓好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国家、省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暗访拍摄迎检,确保“少出事、不出事”。强化水源地保护,完成姚家源千吨万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修编,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5.聚力项目服务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审批服务,助力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发展,配合做好衢黄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要素争取。全面完成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征收工作,启动“十五五”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核定。

6.聚力美丽开化建设。完善美丽开化建设领导小组架构,深化跨部门、跨层级生态协同共治,做好“十五五”美丽开化建设规划。紧扣高水平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部署,深化“365共富协作区”生态共保联治,谋划更多合作载体、创造更多经验成果。加强美丽单元建设,着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示范创建,奋力走好美丽建设县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