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0960946021/2025-006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1-15
发布单位: 市场监督管理局 有效性:
开化县市场监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1-15 17:07 来源: 县市场监管局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工作情况

1.创优营商环境。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基本服务与增值服务双向互融,市场监管窗口连续21年获评“最满意窗口”,提供便利办事服务3000余件次,免费刻制首套公章 1051套,免费邮寄营业执照721份,为企业节约开业成本22万元。二是抢抓新规(《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契机,打破药品批发流通省域界限,推动全省首张“异地设仓”药品经营许可证落地开化,助力企业增收2.5亿元。三是增设知产服务专窗,依托“企呼我应”集成式办事平台和服务专区,打造“线上+线下”知识产权服务通道,形成画像、预警、入企“三位一体”定制服务,指导企业申报专利50余项、商标43个,收集问题65个,按时处理率、企业满意率实现双100%。

2.助推“两有”共富。一是新增“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授权企业1家,总量全市第1;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1家,三同产品4个,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开化七一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获全市首批碳足迹认证证书;全省首批开展乡村民宿服务认证,6家民宿成功取得认证证书,其中2家获最高等级五钻评价。二是坚持标准引领,放大特色优势,《清水鱼流水养殖标准化试点》入选第二届中国标准化大会标准化成效展示、《开化高山云雾有机茶》获批2024年省级标准化试点。三是强化个体劳动者队伍提升服务供给,建设认定个体劳动者技能培训基地1家,培育餐饮、旅游、茶艺等领域导师10名,认定清水鱼养殖“师徒工作室”1个,累计开设课程60余次,培训5002人次,培训人次数全市第1。

3.维护民生民利。一是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累计查办各类行政处罚案件386件,其中大要案32件,司法移送3件。其中某公司非法销售肉毒素妨碍药品管理案,涉案金额93.8万元、附带民事公益赔偿诉讼赔偿550万元,实现了行政与刑事和公益诉讼的双向衔接。二是设立开化县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搭建县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格化架构,在食品安全“抽、检、研、处”基础上,实现了风险前端的自我完善和提升。三是开展无忧乘梯安民行动,安装电动自行车“电梯阻入”物联系统400台,制定、张贴《开化县安全乘梯注意事项》400份,发送安全乘梯提示短信10万条,切实提升住宅小区电梯安全防控水平。

二、2025年工作思路

1.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最满意办事窗口。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加快“一类事”、“一件事”扩面,持续推行“掌上办”“容缺办”“帮办代办”服务,力争再创群众最满意窗口。全力破解泰康药业取证复产、物产康福增点扩仓等企业经营堵点,推动生命健康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完善知识产权专窗服务供给和联动,力争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00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量突破8亿元。

2.聚焦助企利民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依托个体劳动者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分型分类精准培训,系统提升县域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探索推进“大企帮小店”服务模式,根据县内特色产业,精选2家企业与相应个体户进行结对,促进不同规模主体优势互补,形成“大企领航、小店伴飞”良好生态。深化与各大银行信息共享,开展信用评级,丰富“贷款码”使用场景,推广“贷款码”应用,形成“信用”换“信贷”的金融服务模式。坚持“管育相济”,围绕茶叶、卡牌等特色产业,打造高品质直播间3个以上。

3.聚焦两有共富实践,推进本地重点品牌提质升级。加强“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钱江源”系列农副产品标准制定和提升,以“品牌+标准”模式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设“开化龙顶”品牌指导站,汇集茶叶协会、监管部门、制茶大师等多方力量,规范龙顶品牌使用、促进品牌发展。积极培育区域特色商标品牌,跟进“365”“青蛳JUE宝”“钱江源开化味道”等地方特色商标的注册和使用,以品牌建设赋能实体经济,助力“两有”提质升级。

4.聚焦高效集成监管,加强经营主体全链条信用赋能改革。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推行“三书同达”机制,实现“一端申请,一次办结,全面修复”。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抓好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法院执行企业及涉刑企业修复或吊销工作,提升社会信用水平。深化全过程公正高效集成监管,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分类结果应用,严格执行排除机制和信用规则,双随机抽查检查占比60%以上,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40%以上。

5.聚焦健全“大平安”体系,推动实现安全风险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优化食品包保工作机制,形成分层分级精准防控食品安全工作体系。深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建立常态化风险分析机制,加强哨点监测,实现风险“监测-预警-研判-处置”全流程闭环治理,力争食品安全满意度全市前列。推进电梯监管数字化改革,全面铺开住宅电梯“一梯一码”和电梯物联感知系统,实现对电梯使用、维保、检验等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监管。推动基层所执法装备更新、模式创新、能力提升,成功打造一个小而精、细而全、美而新的国家级星级标杆所。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靶向性开展监督抽检行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770批次,监督快检1000批次,茶叶快检4000批次,药械化监督抽检95批次。

6.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公平竞争先行先试改革。深化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建立健全公平竞争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加强存量增量政策措施审查,确保规范性文件公平竞争审查覆盖率保持100%,公平竞争指数达到全省前列。大力整治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试点,构建渠道畅通、规则完善、监督高效的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机制。

7.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两大强县战略。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落实,制定本县《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意见》。实施企业标准筑基工程,加强企业标准管理,培育一批以华康药业、七一电器为代表的标准引领发展的先导型、创新型企业。结合“两新”标准提升应用行动,加快推动化工、糖醇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定4项以上,培育标准“领跑者”产品1个以上。打造县检验检测研究院“三平台三中心”技术支撑体系,发挥检验检测、计量、认证认可、标准等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服务效能,助力有机硅、光伏、卡牌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8.聚焦打造“大消保”格局,着力优化放心消费市场环境。统筹推进第四届消保委换届选举工作,推选一名副处级领导为消保委主任,提升消保工作权威性与统筹协调能力。优化消保组织人员配备,纳入律师、行业专家、维权义工等社会力量,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建立消保成员单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搭建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共商共治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权益保障服务。推行放心消费单元承诺制改革,加强放心消费单位培育和管理,创成放心消费单位800家以上。

9.聚焦风险隐患消除,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安全形势。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围绕“防范风险、查办案件、能力提升”三条主线,加强对校园食品、地产食品等重点领域,农村地区药品、村镇医疗机构等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坚决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两个规定”,加强电梯、锅炉、场内叉车等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优化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机制。重点防范五洲城店面回购群访风险,在协助市场运营方做好市场日常经营管理的同时,持续关注业主动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接访和稳控工作,并支持经营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