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002626621C/2025-006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1-15
发布单位: 人力社保局 有效性:
开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1-15 15:59 来源: 县人力社保局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2024年标志性工作

今年以来,县人力社保局着力打造6大标志性成果。一是“两有”招牌进一步打响。持续深化“两有”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相关经验相继获人社部和省厅领导调研肯定,1篇经验信息在省政务信息刊登,获徐文光等3位省领导批示,2篇经验材料在“中国就业创业”刊发。二是共富路径进一步拓宽。创新打造以卡游、芸恩为代表的“产业链接型”就业创富体,市县联动申报浙江省第四批共富试点获全市PK赛第一名;五“岗”联动助推城镇化建设,相关做法入选市城镇化专刊(今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7502人<全口径>,帮扶重点群体就业2790人)。三是人才生态进一步优化。创新“美食+引才”“文旅+引才”模式,引进青年大学生3112人、博士9人;承办全省“三支一扶”培训班暨出征仪式,开化作为唯一服务地代表作典型发言;率先探索创新“高职低聘”竞聘机制,推动专技人才“能上能下”。

(二)存在问题

一是招工引才成效不明显。我县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规上工业企业仅102家,就业吸纳能力偏弱,10月初动态缺工摸排仅291人,企业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难以吸引留住大学生和高层次人才,招工引才等指标完成压力较大。二是职工保参保扩面难。受企业体量限制,我县企业职工参保仅2.48万人,灵活就业形式参保2.99万人,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办理停保中断人次明显增加,9月中断参保381人次,同比上升300%,参保扩面压力增大。三是根治欠薪压力不减。受大环境影响,国家欠薪线索平台投诉案件与日俱增;工程项目“六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部分建设单位人工费用未按月足额拨付,导致欠薪问题时有发生。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聚力推进“两有”共富集成改革,迭代升级“1+4+N”就业平台,全年提供就业岗位10000个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持续实施“万人持证 技能开化”行动,全年开展职业培训6000人次以上,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超36%;扎实推动社保扩面提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始终保持全市前列;加强工资支付兜底保障,年度安薪指数保持在95以上。

(二)2025年标志性成果

1.“两有”就业创业体系实现全国层面推广。“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相关经验做法取得更显著成效,并在国家人社部、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国家级平台刊登推广,不断放大理论实践成果,为争取“两有”纳入中国就业理论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2.深化“就业创富体”共富试点工作。全力争取全省共富试点,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加快培育“产业链接型”“村企联动型”“品牌带动型”“平台牵引型”4种模式的就业创富体,探索形成切实有效的山区县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路径。

(三)具体举措

1.聚焦“业有所就”,实施延链强链“拓岗”行动,放大产业倍增效应。一是健全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全力做好“就业创富体”共富试点工作,深化“龙头企业+链条产业+共富工坊”机制,支持卡游、芸恩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打造链条式就业样板,力争2年出成果,到2026年累计培育“产业链接型”就业创富体4家。二是健全完善创业成果转化机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创新“平台+基地+创客+农户”模式,加强电商类创业人才培训,制定专项培训计划(三年1500人),助力打造阿里巴巴“电商谷”场景,鼓励支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累计创成省级“创业村”10个,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20万元。三是健全完善品牌引领带动机制,依托“钱江源”“开化龙顶”等县域特色品牌,大力发展开化美食、龙顶茶等产业,助力打造“中国第九大菜系”,构建品牌、产业、劳务与市场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促进就业渠道多元化发展。

2.聚焦“需有所应”,实施服务提质“供岗”行动,放大平台增值效应。一是构建一体化就业服务网络,迭代升级“1+4+N”就业服务平台,依托“智享用工”应用建立全量就业信息数据库,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零工驿站等打造就业创业服务综合体,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就业创业服务,全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50场以上。二是打造精准化就业帮扶模式,针对大学生、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实施大学生“131”帮扶、送岗上门等举措,全年提供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200个以上,稳定公益性岗位760个以上。三是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大力推进“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改革,加强浙皖赣省际就业合作,谋划设立“365省际劳务合作总站”,通过总站汇集、共享三省六地就业政策、岗位信息等,促进人力资源有效流通,全年引育市外员工1100人以上。

3.聚焦“技有所长”,实施能力提升“适岗”行动,放大提技增收效应。一是健全多元化技能培训机制,聚焦重点群体开展定向培训,紧盯产业需要开展定制培训,全年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等50期次,开展职业培训6000人次以上,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1400人以上。二是构建全贯通技能创富体系,依托“两有学院”打造“县级学院+镇级校区+村级基地”三级培训平台,将共富技能培训向村社延伸,力争2025年培育技能型乡村2个、技能型企业5个。三是全面打响“开化三师”劳务品牌,实施专项培养计划,围绕特色产业壮大厨艺师、茶艺师、根艺师“老三师”队伍,聚焦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电子商务师、养老护理师、乡村运营师“新三师”,每年新增培训1500人次,力争到2027年形成万人规模。

4.聚焦“才有所为”,实施引才励才“入岗”行动,放大人才集聚效应。一是畅通引才渠道,依托县领导挂联高校机制,持续开展高校“人才周”活动,将引才直通车开进省内外80余家高校,全年开展各类赴高校招才活动20场以上,引进大学生3100人以上、高层次紧缺人才50名。二是释放人才活力,扎实推进民营企业和教育、卫健系统职称自主评审工作,不断完善专业技术岗位“高职低聘”竞聘机制,定期开展竞聘上岗,持续激发县域专业人才职称晋升动力。三是优化人才环境,全面落实人才新政4.0,依托“浙里人才之家”“企呼我应”等平台,推动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按时足额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贴、租房补贴等,以人才服务“软环境”打造人才发展“硬支撑”。

5.聚焦“劳有所得”“医有所保”,实施强化保障“稳岗”行动,放大共富兜底效应。一是完善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扎实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改革、职工养老参保扩面、城乡居保提档等工作,通过数据找人、政策找人、服务找人,扩大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切实有效保障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合法权益。二是强化农民工工资兜底保障,严格落实“六项制度”,加快推进建设领域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加大欠薪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力争实现案件数、投诉人数、涉及金额、群访事件数“四个明显下降”。三是加强医保托底保障,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落地,健全病贫防范长效机制,切实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持续打响“365共富协作区”医保便捷服务区域品牌,进一步打通政策、服务、数据壁垒,满足群众毗邻县域之间的就医保障需求。

开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