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8244720003243/2025-0055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1-15 | |
发布单位: | 浙开大开化学院 | 有效性: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2024年标志性工作
1.成功举办5场培训行业聚集活动,品牌影响力触达全国24个省份,全年活动全网传播量超130万,“头雁讲师团”成员破百位,成功发布356共富协作区“1小时课程圈”,承接社会培训、考察等共960余批次,培训达6.07万余人次。
2.大力实施全县夜校全覆盖计划,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群着力打造“流动夜校”“共富夜校”“青年夜校”等夜校品牌,开展“民宿农家乐培训”“书法技巧培训”“广场舞技能培训”等社区培训课程百余期(次),惠及居民万余人次。其中,《“流动夜校”服务进卡游》成功登上省开大新闻首页。
3.荣获全省开放大学市县办学单位办学评价A等,省县级招生万人比排名第一,连续6年荣获全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有3位学生荣获省开大体系“网上学习之星”称号,此成绩衢州唯一,学院辅导的文学专业学位论文入选浙江开放大学2024年开放教育优秀学位论文,是衢州市唯一获此殊荣县级学院,获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
同时,全面推进学院工作争先创优,高效推进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一是学历教育稳扎稳打,再创佳绩。今年全年招生508人,连续6年荣获全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共开设土木工程、会计学、汉语言文学等22个专本专业,招生群体涵盖退役军人、村干部、教师、企业员工等多类人群。在教学教研方面,学院依托浙开大与我县的校地合作政策,争取衢州市第3家浙江开放大学博士服务团工作站落户开化。二是社区教育深耕细作,惠及万家。依托村、镇、县、企业各级教学点,开化学院着眼家庭教育、老年教育、流动夜校、技能培训四个社区教育方向,打造“1+N”社区教育模式,深耕新市民学堂、钱堂家庭教育讲坛等精品项目,创新打造“流动夜校”“共富夜校”“青年夜校”等夜校品牌,“点对点”服务市民的文娱休闲和继续教育需求。共服务10余个村镇、社企,开展健康养身、家庭亲子、兴趣娱乐等课程百余次,惠及居民万余人次。三是社会培训走深走实,勇攀高峰。学院锚定打造全国村支部书记培训新高地目标,依托“一体两翼五品牌”发展载体,以校政企发展模式,深耕党员干部全链条教育培训,分层分类聚焦“三农”人才培养、教师进修研训、司法政法干部培养、退伍军人适应性培训、“大交通”人才发展、党校高校干教合作。截至目前,承接来自上海、四川、福建、新疆、内蒙古、贵州、安徽、海南、江西、浙江等全国24个省份培训班、考察团等共960余批,覆盖6.07万余人次。
(二)存在问题
(一)社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匀。学院目前已经在金星村、高合村等设立书法班、民宿班培训等,但是还有部分村还未开展相关工作。新市民学堂目前主要集中在元启社区,城西社区等,其他社区还未有很好的成效。
(二)教育科研氛围不够浓郁。学院教师在科研意识和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对于上级开展的教学比赛、各类课题申报和论文参评等方面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省开大的教科研立项较少。
(三)破解招生瓶颈力量有待加强。开放教育在招生方面面临着外部竞争激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学院宣传方式有限等多重挑战,难以让潜在学生了解开放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导致招生信息无法精准传递到目标人群。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一是聚焦学历提升,推动全民化学习型社会发展。力争2025年全年招生数据突破550人,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二是全面抓好社会教育,实现终身教育全覆盖。力争2025年县域范围12个社区的社区教育全覆盖,惠及万余人次。三是全面推动社会培训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年培训、活动、考察不少于1000批次,不少于6万人次,实现20%的业务量增长。
(二)2025年标志性成果
1.向上争取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试点落户开化。
2.向上争取全省老年游学试点落户开化。
3.搭建村支书信息交流平台。
(三)具体举措
1.强化服务理念,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一是不断开拓招生渠道,扩大招生覆盖面。在原有与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的合作基础上,新增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卡游科技有限公司等为合作对象,丰富合作维度与广度。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针对性活动。例如开展卡游扫盲系列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浓郁学习氛围。二是坚持以“服务到不好意思为止”工作理念服务学生。计划以农民大学生为切入口,深入调研农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开展一系列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同时,还将举办各类校园活动,如校园开放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让学生们真学真听真感受,实现知识和精神双向收获,进而转化为对学校的良好口碑,实现以生招生的良性循环。三是优化数字化平台建设。组织教师分批次外出学习,深入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教务管理模式和技术。引进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破解教学人工操作数据多、易出错的难题,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2.深化社区教育创新,推动夜校与老年游学项目发展。一是优化夜校课程,传承地方文化。在现有夜校课程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兴趣,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计划结合开化本地的特色文化和就业需求,增加具有地方特色或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开化根雕课程,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根雕的纳入不仅能传承传统技艺,还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升艺术素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二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力。以芹阳办社区为试点,计划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的特色教育模式,如元启社区的新市民学堂、芹南社区的书香学堂、城西社区的亲子课程等,力求实现县域范围内社区教育的全覆盖。同时,努力争取省市开大社区教育条线的奖项和荣誉,并开发两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三是创建老年游学项目试点,促进银发经济发展。计划与省老年大学对接,建立开化老年游学基地路线。依托我县茶产业、根雕产业等特色产业,成立开化老年游学基地,并争取成为全省老年游学项目试点。以“银发队伍”增添开化旅游人气,助力“两山”经济效益转化。
3.加快构建共富培训高地,推动社会培训全面发展。一是赋能活动与市场全面深化。计划举办全国性村干部交流活动、教师进修专题交流及培训推进会等行业活动,各不少于3场,以强化行业交流与合作。扩建“头雁讲师团”至200位成员,并常态化开展“头雁讲堂”不少于10次,提升讲师团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搭建村支书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信息互通与经验共享,形成行业智慧聚合体。二是深化山海协作,拓宽培训市场。依托山海协作、对口支援等战略机制,积极争取新疆、桐乡、越城、上城等地的村干部及三农技能培训业务。重点攻坚山东、云南、贵州、甘肃、湖北等五省培训市场空白,将全国培训业务覆盖省份扩展至30个,深度挖掘市场潜力。三是强化人才队伍与教学课程建设。联合两山培训业务有限公司,打造一支职业化市场拓展团队,聘请至少6名职业经理人,专注市场开发与业务增长。整合退休老干部、乡贤、技能名师等资源,组建开化学院课程研发团队,深入挖掘县域特色与文化底蕴。精心打造不少于10门具有开化特色的精品培训课程,满足学员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培训品质与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