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002626373N/2025-005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1-15
发布单位: 开化县民政局 有效性:
开化县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1-15 09:30 来源: 县民政局 浏览次数:

2024年,开化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中心大局,保民生、兜底线、优服务、促发展,一年来,多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1.探索有产权养老公寓试点工作获得徐张艳市长批示肯定;2.长虹乡北源村成功获评第三批“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3.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2.25亿元,成功承办省、市会议四场次,获省厅市局领导表扬肯定;4.“善居工程”获人民日报党媒平台专刊报道;5.圆满完成省级老旧墓地生态化改造试点工作;6.殡葬基本服务全流程免费政策实现县域全覆盖,并有效整治全县殡仪礼炮乐队噪音扰民问题。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严管厚爱,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一是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制度,开展民政领域警示教育活动,党组书记带头讲党课,班子成员到分管单位和支部讲廉政党课,邀请党校老师专题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签订拒绝酒驾醉驾、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不当网络行为等承诺书150余份;召开了“贤内助”座谈会,签订家属助廉承诺书40余份;常态化开展周一夜学,党员干部全年集中学习1000余人次;开展廉政谈话15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党纪学习教育50余次,廉政提醒30余次。二是集中整治高效高质。全面开展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点围绕殡仪馆乱收费、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资金漏发迟发、骗取侵占、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理赔不到位等问题深入推进民政领域15+7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整治工作,共下发提醒函及交办单15份,整改问题28个,建章立制4项,追回救助资金1.2万元;延伸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治理,从工作作风、资金管理、对象认定、信访线索处置开展排查整改,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关心、关切的突出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全年共新增特困、低保、低保边缘737户1221人,退出特困、低保、低保边缘1059户1469人;结合殡葬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开展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有效治理殡葬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目前共发现殡葬领域问题线索5个,其中1人移交检察院起诉,共完善10项殡仪服务规范、10项内部管理制度,构建了立体监督网。三是作风建设提质增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节日期间廉政提醒,营造风清气正节日氛围,有效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制度,进一步规范议事规则和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五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制”等局班子议事规则。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谈话等制度。按照关口前移、主动监督、着眼防范的要求,分级分层开展廉政谈话,及时沟通情况、交换意见、研究问题,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敢抓敢管、严抓严管,2024年“第一种形态”处置2人次,警告3人,民政领域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二)保基本惠民生,救助慈善融合发展。一是救助保障精准有力。2024年全县7439户11070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年共发放特困、低保、低保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临时救助、困境儿童生活补助资金1亿余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528万元;实现探访关爱和幸福清单送达 3万余人次,完成率达100%,完成“善居工程”改造110户。二是救助标准稳步提升。2024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100元提至1145元,特困供养基本生活费由1430元提至1489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由330元提至344元,低保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由110元提升至114.5元。三是救助慈善融合发展。围绕“共富同行”“山海协作”结合“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赋能”5个方面引入慈善资金2166万元,联动17个政府部门,发动13家社会组织入驻县助联体参与社会救助,开展项目帮扶47个,覆盖率85.95%。

(三)抓改革优体系,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一是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持续推进敬老院规模撤并,完成8家(林山、金村、大溪边、音坑、塘坞、张湾、杨林、中村敬老院)养老机构撤并,同时打造2家(村头、池淮)示范型特困供养机构,完成1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为17个村社照料中心配置了智能服务终端,完成低保低边老年人、“三老”人员、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784户,今年扩面开展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累计改造金额303万元,完成率达100%;为320户老人家中安装了“安居守护”一键报警、烟感报警等设备。二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持续推进“助老三件事”,全年新增10个老年食堂、18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助餐配送餐服务人次达57.6万,为800名低保和低边的失能失智及高龄居家老年人提供2万多小时上门清洁服务,完成6.5万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常态化开展服务;试点开展紧急呼叫、日常照料、健康监测、法律咨询、代买代购、精神慰藉等适合老年人的居家上门服务,促进老年人健康生活。三是推进山区养老公建民营。积极引入社会化企业,不断扩大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覆盖面,目前全县15家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率达93.33%;村头镇养老服务中心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物产中大,今年1月正式开始社会化运营,池淮镇、苏庄镇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连锁化公建民营。

(四)重规范严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增效。2024年新增社会组织14家,注销社会组织9家,全县现有社会组织251家,其中慈善组织8家,3A级以上社会组织44家;持续推进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2024年共整治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12家;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投入资金48万元,实施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11个;“开化创新机制聚力赋能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工作在2024年全省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五)优政策精管理,社会服务暖心到位。一是办好甜蜜婚姻。全年办理结婚登记757对、离婚登记448对,实施“婚育户”一件事联办604件,婚姻家庭辅导服务1018件,成功劝和258件;成功入选全省婚俗改革试点。二是做细殡葬管理。殡葬基本服务全流程免费政策实现县域全覆盖,累计为2175户家庭减免殡仪费用199万元,其中173户家庭殡仪费用零花费;实行16款骨灰盒“双限”管理,降利140%;出台《开化县节地生态殡葬奖励实施办法》,完成海葬11例、树葬5例,兑现奖励资金24.5万元,列全市第一;持续推进公益性墓地建设,补助资金650万元,全年新建穴位5500个,受益人口2.5万人;创建市级生态安葬示范点3个;完成龙山公墓改造提升项目,圆满完成省级老旧墓地改造试点验收。三是提升地名服务。实施“乡村著名行动”,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6场,规范设置140处地名标志,安装门牌4000余块,出具地名证明560份,编制、变更、撤销门牌号共1.4万件;积极向上对接,长虹乡北源村成功获评第三批“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四是提质提效移民项目。全县水库移民项目总投资1.09亿元,补助移民资金6294万元,2024年度下达项目计划40个,开工率达98%,已下达2024年度补助资金4281万,项目验收率75%,资金拨付率75%;五是加强救助服务。2024年共救助送返25人,并加大力度为6名已落户安置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寻亲工作,通过采血DNA祖籍检测,成功送返3名落户安置对象。

(六)重大局促发展,重点领域实干担当。一是全面建设“三支队伍”。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决策部署,专业化、系统化推进民政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两期养老护理员培训,其中47人取得中级养老护理员证,35人取得高级养老护理员证,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24.4人;全年新增社会工作者154人,其中专职社区工作者取得证书89人,兑现人才政策资金25.5万元;推进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社)儿童主任,全年共计培训356人,儿童主任全年参训率100%。二是法治建设抓紧抓实。全年开展合法性审查5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4次,联合任务率100%,掌上执法率、检查公示率、任务完成率、后续任务处置率均实现100%。三是安全生产稳定发展。制定下发《开化县民政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联合消防、住建、市监等相关部门及第三方公司等开展季度检查、专项督查,累计下发《安全隐患整改交办单》4份,完成安全隐患整治114处,问题整改率100%;及时研判民政领域信访、安全形势,积极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办理信访件92件,2024年民政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群众满意度100%。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年,开化县民政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上,对照省厅、市局决策部署, 不断强化“三种工作理念”,以“比学赶超”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开化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5年标志性工作

1.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主要目标:全力争取街道的设立,拟将我县8镇6乡调整为9镇5乡1街道。具体举措:优化基层行政区划空间布局和形态,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研判分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各项指标体系等相关工作,对上轮调整进行成效评估,待省政府《浙江省设立街道标准》新标准出台后,全力向上争取汇报,力争2025年启动新一轮区划调整。

2.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主要目标:2025年全县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比例达到70%以上。具体举措:一是推动县两山集团与物产中大达成养老运营合作,完成县福利院公建民营;二是完成桐村敬老院撤并,并推动芹阳、马金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届时,全县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比例将达到70%以上。

3.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主要目标: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2025年底前争取完成开卡1.2万张。具体举措:一是落实养老服务补贴、养老护理补贴政策,为3000余名低保低边老年人每月发放爱心卡积分完成开卡;二是通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价的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元服务,探索纳入养老服务爱心超市、爱心理发点等汇聚更多优惠服务产品和项目,吸引普通老年人家庭主动开通爱心卡常态化使用爱心卡;三是统筹整合政府、集体、社会、市场、家庭各方资源力量,通过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的模式加强资金保障,鼓励广大党员示范带头,为家庭老年人充值“爱心卡”,引领形成敬老孝老的社会风尚。

4.推进婚俗试点改革。主要目标:我县已被列为全省第三批婚俗改革试点县,为期两年。2025年将以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创建为主抓手,加快婚姻登记新场所建设,打造集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结婚颁证、婚姻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的景区综合性婚姻登记中心,2025年投入使用。具体举措:一是深化全周期辅导服务体系,运用好开化县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平台,常态化开展一对一婚前心理辅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离婚辅导等全周期辅导服务;二是积极倡导婚俗新风尚,2025年计划在“5.20”“七夕”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婚事新办主题公益集体婚礼(颁证)活动不少于2场;组建“公益红娘队伍”,提供公益性联谊交友服务不少于4次;依托县婚姻家庭协会等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三是助力甜蜜经济发展,为婚俗改革建机制,明确婚俗改革中各部门在引进青年人才、催生甜蜜经济一系列政策,突出婚恋元素概念;为婚服行业搭平台。联合相关部门,积极为从事婚嫁和文旅行业的企业牵线搭台,推出有特色的“甜蜜套餐”,打造婚嫁经济。

5.促进移民扶持项目提质增效。主要目标:重点围绕年度项目验收率(85%以上)和年度资金支付率(80%以上)两个指标,着力加强移民扶持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具体举措:提前两个月下达2025年第一批建设计划;加强项目进度管理,用好三色管理机制;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乡镇主体责任落实,用好内审、绩效、纪检监督等涉及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6.致力打造一批可感可知重大项目。开化县民政局共有重点攻坚项目1个,开化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拟在芹阳办事处一北一南常住老龄化率较高的两个社区即荷花社区(41.17%)与芹南社区(24.96%)选址存量闲置资源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2个。芹南社区选址于烟草大楼旁原妇保院地块,土地成熟,建设方式为新建。荷花社区选址望江弄原农业农村局地块,建设方式为加固改建或拆除新建。项目总建设面积4687平方米,新增床位86张,建设周期为2025—2027年。预计2025年可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1406万元,剩余2794万拟争取专项债,资金需求0.42亿元。

(二)重点工作

1.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兜牢民生底线上有新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作用。通过拓宽“线上+线下”主动发现渠道,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政策覆盖面,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纳尽纳”。进一步简化优化经办流程,对于急难情形,实行先行救助,事后补办手续,结合探访关爱和幸福清单送达,认真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及时开展动态调整,力争社会救助政策覆盖率达100%。二是不断完善多元供给格局。持续完善救助政策主动告知、信息主动公开、对象主动发现“三主动”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困难群众政策知晓率。建立完善村级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建设及助理员配置,切实优化申请受理、入户核算、审核审批程序。以开化县“融合救助慈善信息共享”试点工作为契机,联动浙里心晴应用平台,实现救助需求与帮扶供给精准匹配,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占在册保障对象80%以上。三是着力提升动态监测水平。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信息平台,筹备召开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细化完善部门间信息沟通、数据共享机制,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组织开展定期核查、定时监测,建立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有效防止困难群众返贫致贫,确保资金发放和信访回复100%。

2.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有新作为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合理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健全完善老龄委和老龄办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加大城西社区老年友好型社区培育创建。持续推进“1+5+1”养老服务机构布局优化;全面完成福利院国企化改革和公建民营;确保2025年12月底前五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占比达70%以上。二是完善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保障力度。落实困难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救助政策;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居家上门服务的评定与支持政策,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个体消费”的养老资金筹措机制。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新增改造80户以上。落实好老年人意外伤害险政策,与医保衔接落实好长护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强化养老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夯实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白名单”制度,全域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有效整合各方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价的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元服务。开展困难老年人结对帮扶,提供经常性上门服务,积极防范和及时发现意外风险。2025年全县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达到每万名老年人20张。对池淮镇、林山乡等选址偏僻、服务覆盖面过窄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序转换至乡镇政府附近或老年人集中居住区。

3.深化殡葬等各项改革,在基本社会事务上有新提升

一是持续优化婚姻管理服务。持续推进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继续扩大异地户籍居民婚姻登记服务供给,妥善解决各类疑难复杂问题;推进乡镇、村(社)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站点建设;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开展2011年—2018年婚姻登记纸质档案移交县档案馆工作,推动婚姻登记及相关服务便利化。二是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持续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提升殡仪馆硬件设施及管理服务能力,深入剖析、深挖深改散埋乱葬、建大墓、殡葬行业管理制度失序、监管失灵、人员失管等殡葬乱象。加强乡村公益性墓地等殡葬设施建设,2025年计划安排20个村建设公益性墓地。持续开展礼炮乐队整治规范,牢牢夯实殡葬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三是持续强化水库移民后扶工作。做好水库移民年度复核和资金发放工作,2025年4月份完成年度复核及直补资金发放,及时开展动态预警追缴,力求直补工作及时、准确、透明。做好移民综合服务工作,科学合理安排移民培训工种、技能考证,加强同就业部门、企业对接,积极开展针对库区移民的招聘,提高移民就业率。以移民“入千访万”为载体,持续关注移民信访,密切关注开化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及时化解信访苗头。

 4.加强社会组织和区划地名管理,在社会治理上有新气象

一是提升规范管理。坚持“五个两”思路举措,开展业务培训和印发宣传册“两个提升素质”;推进行业协会收费和慈善组织风险排查“两项专项整治”;完善社会组织负责人审核流程和社会组织公示“两项规章制度”;提升社会组织年检质量和僵尸型及非法社会组织整治工作“两项工作质量”;建立主管部门联管和信用监管“两项联动机制”。力争2025年社会组织率年检率98%以上,僵尸型社会组织完成整治80%以上,全县4A、5A级社会组织数达到26家以上。二是提升服务能力。抓实“五个一”工作目标,打造一个县级民政服务综合体,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树立一批示范型社会组织,完善一份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清单,招引一批慈善公益项目。2025年计划创建市级清廉社会组织1家,评选社会组织省级领军人才1人,引进公益项目20个,公益资金600万元,打造品牌项目3个,新增社区发展基金会1家,慈善组织2家。

三是区划融合发展。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做好乡村道路命名、路门牌设置、地名文化标志导览牌设置、地名文化展馆建设、地名文化宣传平台打造等工作,完成乡村地名命名30条以上,力争完成标志性道路(钱江源大道)命名工作。

5.促进民政事业发展,在有效发挥民政力量上有新举措

一是集中整治方面。持续深化开展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殡葬、社会救助、老年保险领域,找准切入点、突破口,严肃查办一批“口碑差、民愤大、反映多”的典型案件,推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形成长效机制,切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二是队伍建设方面。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引领、引育并举,进一步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鼓励局干部参加全省民政业务培训及执法考试,持续开展干部讲堂活动,以讲促学、以学促干,形成“人人是讲师、人人是学员”的浓厚氛围。创新党组专题研究会等各项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问题清单、任务清单、督办清单“三张清单”,不断提升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助推民政高质量发展。三是安全建设方面。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 (消防)责任书,借助第三方力量,开展县、乡、村三级联动检查和“四不两直”安全检查,深入排查整治“一老一小”、殡仪馆、救助站等重点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抓重点、攻难点、补弱点,推动民政服务机构落实落细安全生产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