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0026265253/2025-0046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1-14 | |
发布单位: | 县发改局 | 有效性: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发改局全面强化理论武装,提高站位抓谋篇布局,稳字当头抓经济运行,开拓进取抓改革创新,固基增效抓项目投资,先立后破抓能源保障,全力以赴抓要素争取,展现了顽强韧劲和发改担当。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业绩
“两有”共富出彩出新。“两有”论述在总书记批示文章中亮相、获多位省领导批示肯定;365共富协作区获评全省创新案例和全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ESG发展模式成为全市城镇化标志性改革成果。综合考核争先进位。高质量绩效和“3+10”考核进位明显;省重大产业项目获土地指标32.24亩;固定资产投资承压而上、全市第3;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保持全市前2。政策承接有力有为。争获“两新”以旧换新资金额外资金966万,获市主要领导肯定;争获省级粮食安全专项资金816万,创历史新高;争获各类政策性资金4.83亿元。
(二)工作成效
坚持以学铸魂,发展定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以改革钉钉子精神,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热情,保持住高质量发展的定力。我们聚焦全覆盖传达学习,第一时间召开全体干部大会进行传达学习,迅速奔赴基层一线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和党小组等形式,深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活动,切实将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员,确保全局上下入脑入心入行。我们坚持“学懂、弄通、做实”,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主线,聚焦“新的成长烦恼”,创新迭代发改论坛、青年研习等学习调研平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高质量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省际协作等15个重大调研课题,深挖细思事关开化长远发展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形成十大突破目标和“四重攻坚”清单,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实绩。
坚持项目为王,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抓手,创新“1441”工作体系,统筹推进“四新”项目工作,以高水平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项目前期推进更快,建立用地时序保障清单、项目前期节点跟踪等机制,日日跟踪推进,周周通报晾晒,以最短时间完成205国道外移可研审批及批复工作。截至目前新建项目开工率72%,较2023年提升11个百分点。项目投资生成更足,严格落实四大统筹办协调监管机制,协调解决山甸安置地用地性质等14个项目堵点,专题研究推进专项债、国债等政策性资金使用,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项目谋划储备更实,以“1532”为总体目标,创新2024年“专题+专场”项目谋划,形成了卡游动漫小镇、国家公园小镇、金丰片区等十大平台项目,谋划报送政策性项目167个,符合政策导向的136个项目,总投资769.9亿元。
坚持共富先行,发展效益进一步释放。我们以“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为根本指引,以“两有”共富集成改革为主抓手,统筹推进“2+2”协作模式,着力打造山区共同富裕新模式。“两有”理论冲顶见效。“两有”实践先后在国新办发布会、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文章中亮相,典型经验上报中财办,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要媒体累计报道点赞60余次。先行地建设全面推进。创新“34510”共同富裕工作体系,共富信息专报获3位省领导批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全面迭代,获省委主要领导在共富例会和署名文章上提及,并以全市第一推送省第四批共富试点。省际协作破题出新。高标准举办浙皖闽赣省际交界地区区域战略融合工作座谈会,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新格局,形成“规划+方案”“改革+项目”清单。“365共富协作区”有望列入国家融合战略要点、明确列入全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政企协作模式创新探索。创新形成“1351”ESG县域发展体系,高质量召开ESG政企协作创新大会,率先在政府层面与上市企业探索实施ESG县域发展模式,谋划ESG政企协作项目35个,成为市级重点关注支持的标志性改革成果,经验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全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以新一轮山海协作结对为契机,深化与杭州上城、嘉兴桐乡、绍兴越城等结对地区全方位合作,谋划布局“发展飞地”新模式,推动科创服务中心项目成功落地,钠创电池材料项目竣工投产,飞地效益加速显现。
坚持战略统筹,发展合力进一步积聚。我们充分发挥了发改统筹协调作用,在战略布局、要素争取、指标争先上下苦功、抢先机,促进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要素争取有力有为。统筹“8+4”“两重“两新”政策,争获政策性资金4.83亿元。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2607.08万元,争获额外资金补助966万元,资金使用率达198.47%,带动消费1.3亿元,做法获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十五五”规划工作率先抢跑。高质量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等前期研究课题45项,初步形成“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两有”元素成功纳入省市“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杭淳开高速、衢黄铁路列入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三张清单”(全市仅6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效推进。完善出台新服务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政策,着力提高服务业政策兑现频率、效率,累计兑现资金5212.04万元、惠及企业159家次。建立服务业综合研判联系机制,完善“一库”“两表”,全流程服务企业升规入库,新增入库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创5年新高。
坚持改革深化,发展潜力进一步厚植。我们坚持以高标准目标体系引领改革攻坚突破,超常规落实县委全会部署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攻坚性改革。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标准召开全市城镇化例会,统筹推进共富搬迁、山区就业、服务供给优化等重点工作,累计完成农民搬迁4190人、整村搬迁13个。持续拓宽绿色发展路径。新增光伏并网装机94.5兆瓦,腾出用能空间1.4万吨标煤,提前超额完成绿证消纳任务共3万张,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1.1%、全市第一。拓宽“两山”转换路径,高标准打造15个生态标准地项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践经验亮相自然资源部UP论坛,重点生态功能区展馆全面建成。提质扩面社会民生领域改革。聚力推进“扩中提低”等牵一发动全身改革3项,统筹实施钱学森学校等公共服务“七优享”项目4个,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保障进一步夯实。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充分发挥以领导干部为核心的“头雁领学”和以党小组为主导的“日常促学”双学并行机制作用,发动全体党员干部逐章逐条、原原本本学,深入开展《条例》解读和警示教育,开展谈心谈话60余人次,严肃查处违纪党员干部2人,查处整改隐患问题8个。干部梯队培育有力有序。聚焦“124”梯队培育,深入实施复合岗位墩苗等六大干部培育行动,创新建立“1+2+X”导师帮带机制,打造揭榜挂帅、开门谋划、项目吹哨、上挂锻炼等一批实践活动,整合迭代发改论坛、“发声”8090宣讲、发改青习社、头脑风暴等互学互进平台,引导干部“敢为、能为、善为”。严管厚爱体系迭代完善。建立“4+4+4”工作机制,推出“清单+例会”“复盘+通报”“揭榜+赛马”“首问+闭环”等工作机制,分赛道、分梯队开展“工分+排名”实绩考评,树立能者优先、庸者退后的用人导向,提拔中层干部9人,持续为担当干事者鼓劲撑腰。
(三)存在问题
过去一年,在县委县政府关心领导、各方面大力支持、全局同志共同努力下,全局勠力同心、超前谋划、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一是狠抓落实定力不够深。对照“一般不过夜,最多过一夜”工作理念,交办事项闭环落实的颗粒度不够细致,特别是在狠抓重点指标、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落地上还不够持续深入。
二是统筹协调合力不够强。对照“服务到不好意思为止”的工作理念,服务大局、服务部门、服务企业的统筹意识不够深入,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情况仍有存在。
三是改革创新能力不够新。对照“变不可能为可能”工作理念,班子队伍中破除经验主义和思维定势还不够有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生态优势的思路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够创新。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发改局领导班子将深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局干部,抓战略争要素、攻项目促改革、建平台优民生,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更多“变不可能为可能”新篇章贡献更多发改力量。
(一)聚焦经济稳中向好,以更高站位抢抓战略政策。一是经济调度要系统集成、有的放矢。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穿透式经济形势分析体系,对考核体系调整开展动态评估,持续做好“周监测、月调度、季研判”,深化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研判,定期开展工作提示预警,突出政策集成,梳理战略新导向、政策新变化,形成干货政策要点清单,助力经济发展争先进位。二是“两有”论述要加力冲顶、持续发声。深化推进“两有”论述上山入海、创新实践和内外联动,争取“两有”纳入中宣部关于发展战略思想研究体系,开化山区高质量就业体系纳入中国就业理论体系,多维度推动“两有”内参上行、力争获得省委层面关心支持,加快打造就业创富体、共富市集、环国家公园跨省域协同保护机制等7项标志性改革试点。三是“十五五”规划要谋深编实、抢先布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主线,从“思路集成、课题破题、改革创新、项目支撑”四个维度来谋篇布局“十五五”县域发展。全力向上对接争取,把县委、县政府最想干的大事要事纳入上位“十五五”规划,以“工作纳规、项目纳规”为未来五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二)聚焦项目大干快上,以更高力度推动项目建设。一是全力做实项目储备。按照“1532”总体目标,以项目储备清单、前期攻坚清单、点题谋划清单“三张清单”为抓手,分梯队推进“两债一资金”等政策性项目谋划,力争储备可行项目不少于100个,列入上级政策性项目储备库不少于50个,成熟可申报项目不少于30个,争取政策性资金占全市比重不少于10%。二是全力加快项目开工。以“1441”工作体系统为牵引,紧盯立项、用地、方案设计等八大节点,责任到人、细化至周,集中攻坚205国道华埠至长风段、寺坞矿等35个投资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确保61个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35%、二季度70%、三季度90%,四季度100%”。三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常态化运转四大统筹办协调统筹职能,聚焦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问题破解、重点短板提升,围绕项目“投建管运”全过程,迭代“四个定期”协调监管、“三张清单”交办、红黄牌项目晾晒、问题闭环管理等高效机制,推动杭淳开高速、卡游动漫产业园、绿色肥料研发生产储备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开化水库、芹阳二期等56个项目有序竣工、颗粒归仓。
(三)聚焦协作迭代扩面,以更高水平探索合作共赢。一是加快形成省际协作新模式。以纳入国家融合战略要点为契机,自上而下搞创新实践,尽快形成“规划+课题”“政策+要点”工作体系,重塑365协作区理论体系、工作体系、成果体系,争取更多国家层面战略支持和国家级试点。同时以阿里巴巴资源优势、平台优势、人才优势为联结纽带,深化形成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点改革等跨行政区域的实质性合作,加快形成一批整体联动、多元多层、一县一特的标志性成果。二是全面探索政企协作新路径。迭代“1351”ESG发展体系,充分发挥阿里巴巴ESG战略领军优势和开化生态优势,推动阿里“七瓣花”战略落地,谋划形成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公益事业等领域ESG项目10个以上,系统推进“两有”共富集成改革、新型城镇化等一批标志性改革,加快开化经验向外辐射,引入更多上市公司、结对国企、本土优势企业合力探索ESG发展模式,力争更多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导入开化。三是聚力打造山海协作新模式。以项目为基础,探索双向“发展飞地”模式,立足结对双方资源禀赋及优势特长,因地制宜落地一批生态工业、农文旅融合等项目,同时深化本地山海协作平台建设,持续推动本地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谋划布局山海协作文化产业园二期项目,进一步提升平台产业聚合力和新质生产力。
(四)聚焦改革全面深化,以更高标准打造创新试点。一是全力做好“生态价值化”改革文章。抢抓国家公园夺牌命名、重点生态功能区深化建设的战略机遇,以高品质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作为战略目标,完善GEP核算应用、探索VEP核算机制,谋划打造国家公园小镇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平台,系统探索试点设立、单列考核、生态产业特区、“市场化生态补偿”激励政策等新机制,提升打造一批生态开发“标准地”项目,着力破解流转经营权证颁证等改革难点堵点,进一步畅通“两山”转化通道。二是全力做好“新型城镇化”改革文章。用改革的理念、创新的办法抓紧抓牢“人”“地”“钱”“房”“岗”五大环节,创新探索人口“内聚”“外引”新模式,系统推进就业创富体、省际劳务合作、“以地养老”模式等一批关键性改革,因地制宜招引落地“劳动密集型”高效能企业,力争全年农民搬迁3000人,城乡属性村调整1000人,奋力打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国家公园城市。三是全力做好“民生均衡化”改革文章。创新深化“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位一体的山区县分层分类就业创富共同体模式,争取纳入中国就业理论体系,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产权式养老公寓等集成化改革试点,全力破解山区就业、养老服务等发展难题,切实让更多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幸福养老。
(五)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以更高质量凝聚发展动能。一是聚力构建大服务业统筹体系。以“两业”融合特色化为牵引,着力构建“科创引领、数实融合”现代服务业政策体系,推动税源政策向平台政策平稳过渡,统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筑底提升,提升发展电商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品质消费、银发经济三大生活性服务业。二是聚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农(林)光互补、基础电网等项目建设,有序开展抽水蓄能、风力发电等项目前期,加快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新模式,力争全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40兆瓦,完成新能源投资4亿元以上,协调推进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工作,探索高能耗平移或外移可行性,进一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三是聚力构建新时代县域国防动员体系。一体推进军地协同、潜力调查、人防建设、预案编制等重点行动,加快塑造衔接J地、贯通平战的整体优势,加大优势企业、先进技术培育力度,依托通用机场,探索无人机等新质领域动员队伍建设,谋划布局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JMRH产业,力争民参J企业数量突破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