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31350009X5/2025-004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1-14
发布单位: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有效性:
开化县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1-14 14:35 来源: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浏览次数:

2024年,县综合执法局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抓创建、促改革、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斩获省级荣誉1项、市级荣誉3项,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获省级推广2次,县政府集体嘉奖1次。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精细管理提标提质

下足“绣花”功夫、拿出务实举措,增强群众获得感。在2024年上半年“城市运行测评”中,我县排名位列全市第一。一是专项行动“严抓精办”。围绕文明创建这一核心任务,对照测评体系实地考察指标分解任务,牵头开展“一月一街区一整治”“网格大比拼”“百日攻坚行动”等专项工作,以小街区小整治推动全城区大蝶变大发展。截至目前,已对10条街区开展月度专项整治,捕获无主犬、流浪犬只129只,人行道电子抓拍8219起、人工贴单781起,代转移不按规定停放机动车4511辆、非机动车561辆。二是民生实事“紧抓实办”。深化便民服务建设,新增便民服务点4处,主要包括修鞋补鞋、补衣缝衣、钟表修补;盘活全县停车资源,聚焦停车问题突出区域,着力增加停车位供给,施划、补划人行道停车泊位线18000余米,箭头45个,非机动车标志56个;打造共富微经济,以提升夜间经济活力为出发点,在城区实地踏勘后,完成“共富夜市”初步选址工作,计划在城区设置3处“共富夜市”。目前已印发《开化县夜市管理办法》,并完成夜市摊位划线、告示牌设置等基础建设工作。

(二)执法改革稳步推进

狠抓考核短板、深化法护营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二季度,我县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二【三季度省对县不进行考核】。一是监督管理规范有序。持续推进督导晾晒制度、工作约谈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并对照考核要求,对工作滞后的单位发布微提示,经提示后逾期不整改的,进行问题交办、督办。截至目前,已发布微提示9次、晾晒4次。另外,出台并常态化运用“三书一函”,提醒督促各部门强化监管、落实责任。截至目前,已发出执法建议书20份,执法督办书4份,风险提醒函5份。二是改革成果可观可见。完成县级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建设,全面推行“亮码检查”,推动“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联合执法等模块应用,减少扰企行为,提升执法效能。今年,我县餐饮监管“一件事”、旅游安全监管“一件事”被纳入省库“一件事”主题,获全省推广。

(三)执法办案突破争先

提升法治素养、增强行政执法本领,进一步提升执法质效。今年9月,我局人均办案量、重点领域办案量位于全市综合执法系统办案量第一。一是培训教育常态长效。通过集中学法、专家释法、案例分析等方式,持续开展执法办案培训会18次,提升执法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组织开展案卷评查3次、知识测验3次,监测执法人员培训效果;开展现场情景模拟1次,增强执法队伍综合应急执法能力。二是案件查办有力有效。成立“串通投标案专案组”,办理一批重大招投标案件,罚没金额达440余万元,在全县形成有力威慑;开展禁渔管理、秸秆焚烧专项整治、野生动物保护等10余项行动,办理了一批典型案例;接收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农村等领域案件线索98条,简易程序共办理928件,一般程序立案195件、结案111件。

二、存在的有关问题

(一)党风廉政建设精力投入不足。大多是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工作,主动研究谋划少。对干部的教育管理还存在失之以宽、失之以软情况,特别是对干部经商办企、兼职以及“八小时以外”的行为监督管理还存在空档,导致我局出现1名执法辅助人员违规承建辖区内的工程项目情况,违反了廉洁要求。

(二)统筹改革的能力有待加强。县指导办作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牵头部门,统筹全县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缺少载体和抓手,如执法监管“一件事”工作需全县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牵头推进、但各职能部门主动性不高、针对性不够、挖掘不深。

(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难。随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纵深推进,我局行使行政处罚事项1986项,执法领域广且专业,受制于执法人员业务不熟悉、数字执法应用相对空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度不够、执法保障不到位等因素,执法办案人员在重大案件办理上面临较大的压力。

(四)智慧城管考核评价机制薄弱。自2018年与县创建中心的考核对接取消后,智慧城管的考核一直未能独立纳入县一级的考核体系,其决策影响力显著减弱。由于缺乏强制性的考核指标,部分职能部门对智慧城管系统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呈下降趋势,导致案卷处理效率低下,个案积压严重,问题处置率和结案率“两率”下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工作目标

1.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推进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优化“智慧城管”改造升级,让“智慧城管”系统在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数字化手段和网格化动态巡防为依托,建立健全快速响应处理工作机制,形成“常态化巡查、可视化指挥”模式,实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的目标要求。

2.完善执法改革体系。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为总目标,按照《全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业务能力提级、办案攻坚提效、规范执法提质”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持续提升执法队伍能力素质,大力开展各类专项行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在“环公园·融治理”改革、生态领域行政执法及行刑衔接、“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等领域开展探索,争取更多试点、批示、现场会、发言。

3.强化跨区域协同。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深化“环公园·融治理”执法模式,树立“小协同”与“大协同”并行推进、两端发力的理念,强化县域协同和跨省协作,与接壤的安徽休宁、江西婺源、德兴等地开展跨区协作,合力推进执法队伍联建、森林防火联控、病虫害联防、自然资源联巡、案件联查联办,实现跨域生态环境“大保护”。

(二)重点举措

2025年,县综合执法局将立足“三个三”工作法,不断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队伍建设标准化,争取全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聚焦三个“持续”,全面强化市容管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塑造城市文明新风貌。聚焦持续推进市容秩序整治。结合班子成员“马路办公”,机关科室“网格服务”,一线队员“沿街步巡”等方式,用好“春雷行动”、“零点行动”、“错时行动”等攻坚手段,围绕短板问题推进乱停车、占道经营、流动摊贩、乱堆放等方面开展整治,实现综合执法局职责范围内创文检查不失分少失分得高分,全力保障我县创文国检排名进前七。聚焦持续开展城市管理调研。有针对性开展2025年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方案,持续开展城市赋能提效、设施提级、环境提标、秩序提质、运行提档等五大城市提升行动。全面完成六小行业排水整治提升改造,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油烟治理制度理论成果,全面开展油烟治理的示范街区打造。聚焦持续为民服务解民忧。从“细微处”入手,以“小切口”破题,聚焦群众关切的身边事、城市管理的小问题,深入推进民生实事行动,努力打通城市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持续推进疏导点、便民服务点建设,做好餐饮店墙面粉刷、隔油池清掏服务,拆除破旧隐患店招广告等,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突破三个“重点”,全面承接领域事项

坚持以执法改革为总抓手,压茬推进案件办理工作。重点围绕中心重点工作求突破。按照赋权事项清单确定的范围,围绕城镇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联合相关部门认真开展打击燃气安全隐患、“跑冒滴漏”、露天焚烧、非法占地、非法捕捞、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专项执法行动,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重点在已有案件领域精准打击上求突破。通过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整合信息、统计报表、分析研判,归纳总结水利、林业、农业农村等案件多发领域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办案的时间、点位、源头等,对行政违法行为予以精准打击。同时,在已有案件领域的办案数量进一步提升,办理更多程序合法合规、法律适用准确、执法文书规范的高质量案件。重点在办理亮点案件上求突破。充分发挥“环公园·融治理基础优势,加强与省指导办、市指导办的上下衔接,办理好生态领域典型案件,全力争取省级揭榜挂帅项目试点工作。同时,要求各执法中队每年谋划、办理、报送一起以上典型案件,内容包括创新的办案思路、完整的办案流程、使用丰富的取证手段,办理尚未覆盖的新领域案件等,并就法律适用意见分歧较大、案件事实政策性较强、案件情况复杂、影响力大的案例建立“素材库”,形成综合执法“百宝箱”“工具书”。

3.锚定三个“强化”,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铸魂根源红 筑梦执法蓝”党建品牌。强化队伍廉政建设。通过周一夜学、廉政党课、通报典型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经常性教育提醒干部职工、协管员注意防范执法风险点,自觉净化“八小时外”朋友圈、生活圈与社交圈。强化考核评价。以基层队伍“半军事化管理”为导向,在队伍考评方面建立“党建引领、队风队纪、装备管理、执法业务、工作创新”等5方面评价指标,每月一督查、每季一排名,对基层队伍实施星级评定,切实提升整体队伍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做好“五星队员”“最美执法人”“执法标兵”等先进评选活动,在全局上下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强化典型培育。围绕市委、市纪委关于打造清廉综合执法工作的要求,对标县纪委考核任务目标,进一步提炼特色亮点,总结创建成效。围绕全市“枫桥式”中队创建工作,做好执法队伍建设、创建成果提炼等方面工作,争取实现市级“枫桥式”中队的创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