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91330824002626234P/2025-0036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1-14 | |
发布单位: | 县供销社 | 有效性: |
2024年,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的指示精神,聚焦三农领域,稳步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推进供销集团改革重组,聚力抓好体制机制建设、资产运营盘活、助农增收服务,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2024年标志性工作
1.聚焦三农领域,做好服务文章
一是强化组织体系,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任务方向,出台《开化县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的意见〉的任务清单》《加强“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实施方案》;新成立开化县农家小吃产业农合联,会员达50名;全县共组建1个县级、5个乡镇级、9个特色产业农合联,会员总数717个,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建成集农产品展销、会议会务、电商直播、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农合联服务之家,提升综合服务能力。2024年组织开展培训4次,培训287人次。二是抓好农资保供,保障农资供应。成立开化县农资保供联盟,凝聚各方力量,有效提升农资保供能力。修订《开化县化肥应急储备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化肥储备管理机制,保障农业生产稳定。2024年完成1000吨化肥应急储备任务,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有力保障了春耕、夏耕生产的顺利进行。三是推动产销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8次,推动农产品进入社区、单位,参加企业150余家,带动销售逾30万元。推进“供富大篷车”提质扩面,开展“庆丰收助民富暨供富大篷车”专场活动中,县供销社前往茗富、余田畈、芹源、禾丰村等12个行政村进行农产品采购,收购农产品2万余斤。截至目前,2024年“供富大篷车”活动累计帮助村集体和农户销售农产品461万元。
2.推进集团改革,理顺体制机制
一是厘清“社”“企”权力边界,推进实施政企分开。进一步科学界定县社党委、理事会、监事会、社资委、社有企业在重大决策、薪酬考核、选人用人等方面的权责,构建“供销社—供销集团—社有企业”的三级管理体系,供销社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监督指导供销集团经营管理;供销集团以“管资本”为主,负责全社资产运营,承担下属企业出资人职责;社有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推进供销集团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班子,落实社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推进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确保社、企依法依规履责行权,不缺位、不越位。三是构建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社有企业监管。实行社有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社有企业监管事项清单,社有资产处置、投融资等重大事项由县供销社(理事会)提出意见,经社有企业联席会议同意后,由供销社(理事会)进行决策实施或批复给供销集团实施。对于清单以外的日常经营管理事项由企业按照相关法律、管理制度以及企业章程自主决策。四是完善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目标业绩考核。制定供销集团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参股企业管理、房产出租、房产维修、财务管理等管理制度,建立“有目标、有计划、有执行、有落实”的企业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工资总额控制管理,合理调控社有企业分配标准,对供销集团重新定编定岗,实行薪酬与绩效考核改革,破解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建立三级十八档的薪酬体系,将员工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构建“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3.强化资产运营,提升经营效益
一是摸清资产底数,统一运营管理。对社有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70宗资产全部实地踏勘,对账、实不相符的资产进行重新测绘,摸清资产底数。7家基层社入股供销集团,并将资产委托供销集团统一运营、管理,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对接资规部门,完成4处资产的产权证补办。二是唤醒“沉睡”资产,加强开发利用。以盘活资产为突破口,让“沉睡”资产变“鲜活”资产。利用省供销社财政扶持资金,将破旧的原池淮坝头茧站全面改造升级成为池淮农事服务中心,让杂草丛生、房屋老化的老旧资产摇身一变成为集农资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农业技能培训、农资产品展示与销售、高效农机作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服务三农的新窗口,有力推动了社有资产有机更新。三是降成本增效能,做好保值增值文章。实施供销集团增资扩股,建立社有企业资金池,出台《资金统筹使用管理办法》将全社资金统筹使用,进一步降低了运营与管理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供销集团以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农资、社会事业、再生资源、乡村物流等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以及房产经营为重点,开展公司业务经营,截至目前,较2023年资产负债率下降13%,经营收入较2023年全年增加51%。
(二)存在问题
1.干部结构断层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县社机关编制数有限,新任岗位资源十分有限,于近三年招录了三名年轻干部。两名原中层干部因退休和年龄问题,分别于2023年、2024年被免去中层职位。目前中层干部仅有一名,结构断层较为突出。
2.社有企业经营业务单一、效益低下。县供销社现有存续社有企业14家,其中全资企业8家,控股企业2家,参股企业4家,涵盖了农产品销售、商品流通、资产经营、房产置业、商贸经营等多个领域,但实际经营活动单一且效益较为低下。
二、“十五五”的谋划打算
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推动供销社与农业、农村、农民更加紧密地融合;加强农合联组织建设,提升涉农服务水平,形成更加高效、协同的服务体系,实施农合联扩面壮体工程、千名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合联场地规范化建设工程、示范基地引领工程等四大工程,理顺农合联运行机制,提升农合联为农服务能力;完善“1+4+6+N”为农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全程化、综合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建成县级“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融合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农服在线大数据中心、农产品品牌培育中心等六大功能元素,为农服在线提供服务落地支撑;大力推进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强化为农服务担当。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人人有事做 家家有收入”。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社部署要求,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池淮农事服务中心装修与运营,新建设华埠农事服务中心;持续推进“供富大篷车”与农产品展销活动,争取全年度帮助村集体销售农产品600万元以上;供销集团改革全面完成,以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农资等为重点拓展公司经营业务,全年度社有企业利润总额达550万元以上,全资、控股企业农产品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努力为开化争当“两个先行”山区奋勇探路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2025年标志性成果
聚焦重大项目,依托浙江省“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推进华埠供销社建设升级;聚焦重大试点,推进2025年全省供销社基层组织赋能强基示范样板建设单位申报工作;聚焦重大改革,深化供销集团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现有资产出租率,增加资产效益。
(三)具体举措
一是持续深化供销集团改革。抓好制度的执行落实,持续推进资产分类进行处置,降低财务成本,提升资产利用效益,并以供销集团为融资平台,扩大融资规模,以股权投资为主要形式,以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农资、社会事业、再生资源、乡村物流等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以及房产经营为重点,开展公司业务经营。二是积极推进“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拓展为农服务领域。2025年将着力推进华埠供销合作社建设升级,在华埠镇兴华街建设农事服务中心,对580㎡的旧办公楼进行升级改造,并积极拓展经营业态、增加经营收入,着力做实做强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日用品销售等,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综合服务。三是加快完善“1+4+6+N”的为农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池淮农事服务中心后续建设完善,以打造根据项目进度,推进包括农业机械购置、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分区细化在内的各项工作,打造集农资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农业技能培训、农资产品展示与销售以及高效的农机作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农业服务平台。四是深入推进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工作。积极加强与各大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有效拓宽农产品的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品牌的影响力。五是健全和完善农资保供体系。深入优化农资供应网络布局,尤其在偏远地区,加大网点建设力度,确保广大农民在关键农时能够顺利获取所需农资。同时,必须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资价格的市场秩序,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六是持续深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优质高效,积极组织各类农业企业参与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依托钱江源品牌研究中心,开展农业人才培训,切实做好“三衢味”“钱江源”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推广与宣传,以品牌力量驱动农产品消费增长。七是加强资产运营。继续强化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执行力度。加强对资产安全检查管理制度、资产维修审批制度,规范租赁合同的签订和租赁金的催缴、清收工作。进一步加快资产经营转型发展的步伐,积极主动开展招商和项目开发,减少空租率。结合项目开发,做好闲置资产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