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与增值服务融合,打造形神兼备新平台。迭代升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形成项目、法治、金融等十大板块“肩并肩”的服务模式,在承接省级事项清单的基础上共梳理迭代了S6版本合计277个事项,其中民营经济“32条”事项34个,“一类事”场景11个。依托资源整合优势,探索建立“三分钟·我必到”高效协同处置机制,得到省市多方肯定。加快民生服务类事项向基层下沉,开展政银合作、医银合作,构建15分钟办事便利圈。积极推进“365共富协作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推动解决群众企业异地业务办理来回跑等问题。加强与传媒联动,积极宣传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典型做法。5月26日至28日,开化政务服务近20年取得的成效三次在浙江卫视新闻联播头条《第一视点》专栏和《新闻深一度》播出,受到省市一致好评。
二是建立涉企问题高效处置机制,迭代升级好新应用。迭代升级“企呼我应”服务企业平台,组建助企联络员184名,聘任营商环境观察员12名,打造企业社区及企业服务驿站,畅通线上线下问题收集渠道。将涉企问题“一口子”纳入“企呼我应”平台,重点问题诉求纳入县纪委县监委跟踪督查,实现涉企问题线上线下高效闭环处置。今年以来,“企呼我应”平台收集各类问题323个,解决323个,解决率100%,满意率99.3%。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完善政策标签,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今年以来,政企通平台上架政策18条,已兑现资金4391.64万元,受惠主体267家。
三是规范执法监管及信用提升,构建亲清政商新关系。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指导督促各执法部门制定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计划,高效有序开展检查,做到“无计划不检查”“未统筹不检查”“非必要不入企”,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同时,督促部门落实“双书同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今年以来,共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209条。稳步推进严重失信主体治理,督促企业及时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截至目前,开化县黑名单企业占比降至1.05%,位列全市第二。此外,统筹推进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工作,常态化提醒各乡镇、部门做好合同归集、预警提醒、履约销号、逾期处置等工作,发挥政府在诚信履约中的示范作用。
四是深化典型案例提炼,打造一批争先创优新成果。围绕小切口的微改革领域、“企呼我应”高效闭环解决涉企问题领域、领跑者竞跑者信息方向,以县域特色、重点工作为导向,精准对接省委改革办跑道,协同相关部门积极谋划,全力以赴对接省市,争取最大支持。今年以来,《开化县搭建创业孵化园,助推退役军人就业“一类事”落地》《开化县龙顶振兴服务“一类事”》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库,《开化县建立“嵌入式驿站+兜底”服务机制 超前解决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潜在“烦恼”》入选全省“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优秀案例,《开化县推动增值服务织链成网,助力龙顶茶产业振兴发展》《开化县构建“源头水”管护利用机制,勾勒水美城兴“共富景”》2项经验做法在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登。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打造“形神兼备”的综合服务体系。用好办事窗口平台向一地集中的优势,一体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优化提升。进一步完善运行联动机制,推进涉企服务事项应进尽进。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精准嵌入具体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链“一类事”。同时,在经开区、重点乡镇加快设立企业服务驿站,全力构建“1+N”企业综合服务网,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优化基层软硬件设施,推动乡镇自助一体机更新,实现“帮办代办”“自助办”全流程。加强多部门、跨地域协作,规范高频事项“全域通办”、“365协作快办”。
二是完善高效闭环的“企呼我应”机制。深化“三分钟”高效协同处置机制,推广“嵌入式驿站+兜底”服务模式,实现服务触手前移、高效企呼我应、难题未诉先服。加快推动涉企问题全量归集、完善标签建设,加强与纪监部门沟通,设立线上监督模块,对涉企问题流转、办理时限、办理质量进行全程监督,持续迭代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争取更多案例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三是加快指标提升及标志性成果落地见效。加强向上对接,实时了解省级指标考核要求,依托数字监管平台,加强监测预警和日常督导,规避低质量检查、超期件等问题发生,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找准“2+2”主导产业和钱江源特色农品发展关键环节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需求,加大“五大环境”牵头部门的统筹协调,重点围绕钱江源国家公园、阿里巴巴共富电商产业、特色文旅、低空经济等挖掘增值化改革的典型案例和亮点做法,谋划培育一批有开化辨识度的重大改革项目,力争在全省改革工作中发出“开化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