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0026265178/2024-1241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4-17 | |
发布单位: | 杨林镇 | 有效性: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2023年,杨林镇始终坚决贯彻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立足实际、服务全局,对标对表全力抓好落实,激发南华党建共富联建“强引擎”,扎实推进“南华山泉-南华未来乡村-川南卡游产业园-号岭红色果粮”共富示范带,奋力打造山区共富先行浙西样板乡镇。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亿元,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3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11.27%。
(二)标志性工作
1.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立足特色农业基础,深耕农业产业发展,全面完成1500亩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大力发展水果玉米、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千亩大户2户。注重重点企业培育,规上企业光荣木制品产值总体平稳,南华山矿泉水年产值1450万,同比增长45%,“南华山泉”共富工坊被列入市级共富工坊。
2.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坚持项目为王,实行年轻干部项目“一线挂联”机制,全力推动杨林军事用地征迁、颐和国际学校二期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南华共富产业园等4个重点区块项目有序建设,其中杨林军事用地征迁一期已完成90%,二期同步进行目前已完成20%,颐和国际学校二期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南华共富产业园项目已完成验收。
3.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主动出击,先后赶赴杭州、上海、金华、深圳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跑项争资金23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072万元,包装策划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社会发展等方面储备项目14个,成功招引税源项目5个,其中总投资1.5亿元,九微年产3800吨新能源电子封装材料项目已投入生产。总投资1.1亿元,年产2000吨石英制品项目及年产5万套石英坩埚项目已签订入园协议,预计2024年2月份项目开工。
4.基层治理提质升级。结合“边界治理”创新实行“双脑并行”模式,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平安护航亚运、烟花双禁、秸秆禁烧等中心工作,运行以来开展线上防范宣传 5.2 万余人次,与杨林镇派出所联动 200 余次,调处跨界纠纷 45 起,有效分流非警务事件 120 起,妥善处置综合事件 56 起,群众满意度达 100%。真正实现了“治早治小治未燃”源头治理目标。
(三)存在问题
1.经济实力不强。杨林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目前全镇各村普遍以发展物业经济、屋顶光伏项目为主,经营性收入可持续性差,村集体收入渠道单一,对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项目上的发展热情不高,导致带动村集体增收群众共富上缺乏好的抓手。
2.产业结构不优。杨林的特色产业是农业,而全镇的农业产业整体链条不长、区域效应不足,农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不多,未形成具有区域效应的产业链条;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够、龙头带动不强。同时杨林工业底子薄弱,文旅产业又缺乏深度融合发展,导致三产发展结构不均衡,缺乏成熟配套商圈,参与周边区域竞争的能力较弱。
3.项目成效不明显。项目谋划的主动性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对镇内优势资源的整合、外包,同时信息资源不够畅通缺乏对新乡贤,意向投资公司信息的收集,项目库更新不及时,主动招商的意识不强,招商引资的方向不明确;另一方面,项目谋划的科学性不强。可谋划发展的项目少,项目谋划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缺乏对产业发展的长期谋划,发展后劲不足。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杨林作为展示开化共富先行的浙西窗口,我们在路径上坚持抓党建带全局促共富,在落实上谋划开展能力提升、发展提速、招引提效、服务提质、除险提级五大专项行动,在保障上探索优化“工分+排名”“一线党委会”“三色治理”三项机制,以实施“1153”工程推动实现党建提质、发展提效。
(二)重点举措
1.培育“既勤又专更敢”干部队伍。以全县开展“干部执行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开展干部大抓落实年行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实行重点项目、疑难杂症、遗留难题、历史积案干部“一线挂联”机制,并以鲜明导向引领担当,推动综合考核和“工分+排名”一体贯通,坚持“不换状态就换人”,动真碰硬调整一批不适应担任现职的镇村干部。
2.擦亮省际“365”共富协作区最优品牌。全力推进号岭关游步道诉讼能促成两省联调,在省际善治“365”方面先试先行形成典型案例。深入做实做优“浙赣”省际党建联建项目,加强“365”协作区域产业、项目等领域深度合作,以号岭村“红关古隘”军事研学基地项目为引流依托,以“红色果粮”共富工坊为就业平台,与江西德兴昄大乡开展合作,实施“浙赣”省际党建联建项目,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开展种植油菜育种、“两姜一芋”产业,计划提供省际就业岗位200余个,可助力群众增收0.6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
3.打造“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共富实践样板。做强做大“南华”党建共富联建项目,在原有“一园、三坊、两项目”的基础上,做好“南华”共富产业园业主招引,“佩奇姐姐”“南华山泉”“红军果粮”三个共富工坊规范提升,颐和国际学校二期、生态养猪场两个项目效益增收的产业联建后半篇文章,力争全镇11个村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全覆盖,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80%。
4.构筑“红色研学”农旅融合文章新高地。杨林镇谋划打造“红关古隘 红军果粮”军事研学基地项目,盘活镇内红色文旅资源。谋划“红色教育、军事研学、户外拓展”三大主题,为党员干部、学生研学和家庭出游提供一个寓教于乐基地。以“红关古隘”军事研学基地项目为依托,强化与西越霄龙民宿、南华山泉的文旅产互动融合,以点带面丰富镇内业态,以小切口带动新发展。
5.打造“双脑融合”基层智治模式全市样板。“双脑融合”作为2023年杨林基层智治发展的一大亮点,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2024年杨林镇将在基层智治上做深融合文章,将乡镇基层统战“三融”融进基层智治平台,打造全市试点乡镇。全力争取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试点落户杨林,成立以站所干部、村干部、网格员等为主的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服务队,负责辖区内的非警务事项的先期处置以及结果闭环。利用“双脑融合”机制优势,探索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123”模式,实现非警务事项签收受理、先期处置、联动协处、后续跟进高效闭环处置。
6.创新“村村抱团”一村一品促增收新模式。当前杨林镇强村公司作用发挥是短板,村级收入基本靠物业、光伏、林业等。杨林镇要以经营性收入增收为契机,11个村抱团发展做大强村公司,发挥土地“预流转”首创地优势,从低到高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产业,进一步拓宽稻鱼、稻虾共生等特色农业模式,打开农文旅融合小产业大格局。立足实际谋划打造一村一品,在项目上,比如新源村越野赛道项目、下庄村方舱养猪项目、号岭村“红关古隘”军事研学基地项目等。农特产上提炼提升推出“杨林十一味”,比如“友好的水、杨林的有机米、川南的清水鱼、霞光的野茶、下庄的糕点、号岭的壕姜”等。
7.全力做好王山水库扩建项目后半篇文章。因王山水库扩建工程入评基准价计算错误,项目重新启动招标程序,造成项目存在较大信访风险以及项目进度滞后。11月28日王山水库扩建工程已重新招标,2024年重点做好项目信访风险隐患的管控以及项目的施工进度,全力加快专项债使用进度。同时通盘考虑项目重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全程的稳控工作,应对一切突发事件,将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