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7743941119/2024-1239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4-10 | |
发布单位: | 中村乡 | 有效性: |
一、2023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1.激发“进”的动能,提增量、稳发展
一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共富产业综合体、沐心谷研学营地、源头里历史文化村落景区三期等项目主体工程相继完工,森林康养名镇项目5月底正式开工,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梅花诗谷森林科创康养基地项目预计2024年开工建设。二是招商引资不断加强。强化主动招商、上门招商,坚持每月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成功引入杭州关外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探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来乡投资项目。三是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263.32亩调整优化验收认定,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非农化整治198.67亩,完成严格管控类耕地741亩种植结构调整,保障耕地总量不减。全年实施农业项目5个,培育特色蔬菜连片基地150余亩。
2.抓牢“硬”的举措,强保障、增福祉
一是养老服务再升级。加快推进乡村组团式养老模式,完成乡敬老院安全隐患整改,新建树范村幸福食堂,目前全乡已开放幸福食堂4个,助餐点2个,解决100余名60周岁以上老人就餐问题。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机构,乡居家养老中心及残疾人之家开展各类活动20余场次,包涵健康知识讲座、社工活动、健康检测等服务内容。二是社会救助精准精细。设置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11个,增加困难群体收入。截至11月底,共申报、批准城乡低保低边共计286户,457人,月均发放低保金29万元,生活和护理补助10万元,帮助6名残疾人申请辅助器具,有效增强了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民生工程提档升级。乡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支出2098.52万元,用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等项目;深入开展农林水利提升工程,完成2022年水土保持项目验收工作,完成2023年水利加固工程项目,实施坑口村、曹门村、光明村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改造提升工程,受益农户800余户。
3.夯实“稳”的基础,强治理、守底线
一是基层治理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稳步推进乡综合信息指挥室、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明确行政村权责清单,健全信访制度;深入落实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民生实事项目,不断深化平安、法治建设。二是安全生产落地见效。组建中村乡综合应急救援队,完善中村乡“135应急救援圈”和各村“15分钟救援圈”建设,共排查隐患1051条,上报重大隐患3条,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形成闭环。统筹推进现代社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代表全县迎接市应急局二季度考核,受到检查组表扬肯定。三是圆满完成护航亚运维稳。开展“党政大巡防”、巡回接访,按照“抓重点、找盲点、除祸点”的思路,逐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双重交办”“双重督办”工作机制,实现亚残运会期间无安全生产事故、无人进省赴京上访。
(二)标志性工作
1.全力抓改革、谋发展,乡域经济稳中有进
一是农村三块地改革有序推进。争取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批试点,有序推进入市工作。2023年7月位于张村村梅花诗谷地块由开化探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竞得,实现我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零”的突破。二是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依托“山海协作”扶持项目,统筹全乡9个行政村共同成立开化常耕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并完成股份量化资金近1000万元,多措并举致富增收。三是持续深化共同富裕。常耕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实体化运作。积极助推校地合作,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科院等机构达成合作协议。打造“源头里”村域品牌,源头里电商“共富工坊”成为浙江省首批100家共富工坊之一,稳步推进“小县大城·富民安居”工程,受益农户32户107人。
2.着力夯基础、强服务,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对企业坚持做好“四送一服”工作,帮助沐心谷项目业主多次对接交通部门及设计单位,完成沐心谷道路及中村大桥进行立项事宜。竭力服务好企业主体,助力中村昀俏日用品企业超额完成国家样本企业营收,为全县唯一超额完成企业。二是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建立乡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搭建多方交流平台,积极为企业开展项目申报,争取科技、技改、发展等资金政策扶持。三是做好引护税工作。争取外地企业税收落户我乡,培植财源,扩展税源。成功招入浙江铭远品贸易有限公司和衢州瀚通物流有限公司、浙江钱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税源落户我乡,打破我乡多年来税收低下情况。
3.致力强建管、提品位,城乡环境更加靓丽
一是持续扮靓人居环境。围绕喜迎亚运、风貌提升,开展两路两侧“三化一平”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市场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专项行动。二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推进中村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村溪主要河道水质达到П类及以上。开展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拆除1幢D级危房,改造鉴定困难家庭户危房C级3户,解危房屋12幢。发放建房许可证32份。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362.25平方米,均按照规范进行拆后利用。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等工作要求,持续开展“清废”“治污”行动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遏制散乱污行为。新建改建公厕29个、建设垃圾中转站3个、垃圾收集点11个,建成一批森林人家、森林氧吧,创成省级森林康养名镇、省级新时代美丽城镇,实现A级景区村全覆盖。
(三)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重大项目少、支撑弱,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赶超进位面临巨大挑战;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还有差距,集体经济增收措施创新还不够;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历史欠账较多,民生刚性支出增加,收支平衡压力巨大。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按照中央、省市县委工作部署要求,根据乡情实际,聚焦重点、创新举措,在新征程上为奋力打造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样板贡献中村力量。
(二)重点举措
1.聚焦干部队伍,在推进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筑牢主题教育思想根基,抓实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持续深化“六治六提”“工分+排名”,大力培育“头雁”领航,持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等基础性工作。二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贯到底,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激活干部精神状态,营造“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晾晒比拼”,引导干部分享亮点工作和特色做法,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周制定干部任务清单,实行绩效挂钩、责任捆绑、奖优罚劣考核制度。
2.坚持实干快干,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深化重点改革。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着力点,持续盘活各村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拓宽共富产业布局,壮大村集体经济,准确把握各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一村一策制定产业发展方案,丰富开化常耕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业态,与寓外乡贤、结对企业合作共赢。二是加强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服务、全程跟踪在建项目,加速推进梅花诗谷--森林科创康养基地项目,确保顺利入库。确保共富产业综合体项目、沐心谷青少年游学营地一期项目2024年二季度投入运营。依托共富产业综合体引进小香薯深加工项目,实现小香薯种植、销售、深加工一体化、研学体验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延长农文旅产业链。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加强对上项目资金谋划争取,大力组织招商活动,积极与企业进行对接洽谈,邀请相关企业来乡考察,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抢抓年末乡贤能人回乡时机,洽谈招商引资事宜,从引资升级为选资,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快突破。
千方百计拓展税源渠道,积极争取相关税源型企业落户本乡,提升乡级财政增长点,助推乡域经济多层次发展。
3.践行“两山”理念,在厚植生态文明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守住生态红线。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狠抓污染防治。二是统筹生态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工作,确保全年“零火点、零黑斑”。三是推动研学发展。传承和挖掘具有中村特征的森林文化、梅花文化、畲情文化、将军文化、移民文化等,串联将军陈列馆、畲情文化展示厅、中村记忆馆、梅花文化展示墙等多个文化康养节点,提升改造双溪梅园,加速源头里艺术村落宣传推广,启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一带两核心”的溯源研学风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