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0026262265/2024-12317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3-01
发布单位: 县资源规划局 有效性:
开化县资源规划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思路
时间:2024-03-01 17:17 来源: 县资源规划局 浏览次数: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严守红线底线,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

一是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持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乡镇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格执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层层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高质量完成6.13问题整改,出台《开化县进一步健全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意见》等6份县级耕地保护相关文件,完善我县耕地保护制度。积极应对耕地保护“国考”,下发任务4000余亩,确保交出满意答卷。二是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今年土地整治力度远超往年,截至12月31日,已完成垦造耕地项目663亩(占应验收量的100%),旱地改水田项目888亩(占应验收量的100%),建设用地复垦项目108.60亩(占应验收量的100%)。强化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后期管护验收44处。统筹推进5个在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省政府“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一季度五星评定,二、三季度为四星。新实施百亩方工程项目11个,实现耕地连片约7105.52亩。三是全过程强化土地执法工作。全力整改卫片执法、自然资源例行督察、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排查整治、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等发现问题,累计整改完成各类问题98个,涉及面积346.97亩。重点攻坚“零新增”行动,共摸排上报问题24宗28.02亩,均于6月30日按时完成整改销号(其中4宗附条件完成整改的图斑已有3宗拆除复垦到位,1宗积极整改)。完成临时用地整改32宗,面积506亩,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进一步规范临时用地管理。

(二)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国土空间格局进一步完善。

一是强化空间规划管控。高标准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开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方案深化及报批,完成14个乡镇级总规和10个村庄规划编制。积极争取更多的预留空间,适当对“三线”进行局部优化。完成1817亩城镇开发边界线调整,其中化工园区复评使用1027亩,上报金丰、大棚坞、一场一馆一中心等1700亩开发边界调整方案;上报调整永久基本农田补划4487.63亩,保障了部分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地,积极和上级部门对接,争取将今年恢复的符合条件的稳定耕地尽早纳入,以扩充永农储备库。二是推动城镇化建设。切实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保质保量完成各季度城镇化落实清单任务。完成三元下A-02地块增补图则等十余个详细规划调整,完成“1+4+N”集聚点规划布局、选址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提升。三是健全规委会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和议事程序,增加项目读地、事后督办等环节,不断规范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程序。全年共组织召开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13次,审议通过独立选址项目32个、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编制23个,推进各类规划建设项目顺利落地。

(三)坚持统筹兼顾,推进自然资源高质量保障。

一是聚焦资源要素保障。全年获得指标972亩,有效保障上茨片区、朝阳安置地、华康、惠多利、盛远碳素、桑淤岭弃土场等项目用地开发需求。开化水库淹没段、枢纽区正式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成为全国报批的首个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的新建水库设施项目。着力推进五未地处置,截至12月31日,共消化批而未供1160亩(市级任务完成率101%),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48亩(市级任务完成率125%),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72亩(市级任务完成率91%),处置闲置低效用地10亩(市级任务完成率33%)。

(四)强化改革创新,推进改革成效提质升级。

一是全力争取创新试点,国家级山水工程完成验收,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与实践项目并被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列入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全力争取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获省级专项资金补助1.1亿元,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省级双试点县;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成功入选国家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成中村乡张村村、村头镇上村头村2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助力乡村振兴;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顺利通过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验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试点区域,成功入选浙江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应用试点;成功创建省2022年度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县,齐溪镇被评为治违控违示范乡镇,里河线评选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已通过验收;成功在举办省级测绘应急演练,提高我县测绘应急队伍响应速度和技术支撑水平;深入探索山坡农用地(非林地)与平原林地工作,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肯定,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率先推出不动产登记责任保险制度,完成首笔“交地即交证”业务,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日常登记业务下放事项,将登记窗口延伸至各乡镇,实现宅基地房地一体登记就近办。持续深化“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出台《开化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工程建设项目报批程序,为全面推广项目“拿地即开工”作出资规表率,全年共完成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47件,出具各类规划许可268件。

(五)聚焦党建引领,推进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一是聚焦绝对忠诚,在政治建设上走深走实。持续深化对党忠诚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性学习的“第一议题”。本年度已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书记上党课6次,集中学习28次,循迹溯源现场教学人均1次、集体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人均1次,有力引导全体干部在“学”上务求实效,在“悟”上入脑入心,在“干”上担当作为。二是聚焦基层基础,在强基固本上落实落细。基本完成机关中层干部双向选岗的工作,共调整岗位18个,提拔10人(其中正股3人、副股7人),90后占比80%。干部队伍更年轻、更自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本年度三个支部共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3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6次。把廉洁教育作为党支部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双重组织生活等党内政治生活。三是聚焦争先表率,在服务大局上抓准抓实。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党建助推中心”工程,积极发挥资规保要素、促发展、惠民生功能。持续推进“三服务”活动、组团联村,全局参与低收入农户帮促1000余次,积极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工程。积极组建文明劝导队,开展红色物业联盟活动30余次,集中创建50余次,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出贡献。

二、存在问题

1.依赖外延扩张保障发展的模式将难以为继。2022年9月,“三区三线”批复实施,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全部带位置下发,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责任给基层带来的压力正在逐渐显现。截至2023年底,全县城镇开发可调整空间仅剩857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库资源1117.7亩,后备资源的日益紧缺,致使下一步必须深化土地供给侧改革,强化节约集约,挖掘利用存量空间,以更好保障发展需要。

2.原先土地财政的经济发展结构将难以为继。一是土地出让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降温,卖地收入持续下降,土地出让产生收益也随之下降。二是指标调剂方面,国家占补平衡政策马上会有大的调整,统一“进出平衡”和“占补平衡”两项制度,“恢复属性”地类将纳入补充耕地项目的后备资源,因其体量大、成本低,占补指标价值将会大幅度下跌,基本不存在交易空间。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党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做实“丹心守红线、妙手绘蓝图”党建品牌,最大程度 “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干部队伍“全链条”培养机制。一是持续完善党建阵地建设,有序推荐“强要素,保资源”、“绘蓝图,保发展”、“优服务,保民生”为主题的各支部品牌建设。二是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和党员显亮工程,在全系统开展“身边的感动”“最美资源规划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全面营造创先争优氛围;三是强化业务骨干的培养,在聘请专家在资规大讲堂上授课的同时,继续鼓励中层干部、业务骨干上讲堂,持续打造资源规划“内训师”队伍,建立师徒结对的“传帮带”制度,迅速帮助业务骨干成长成才。四是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坚持以案为例,不断完善机关内部考核督查机制,持续打造模范机关、清廉机关。

(二)坚持保护优先。一是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统筹推进百千万亩方、耕地属性恢复等工程,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确保耕地“国考”顺利过关。二是持续做好“违建别墅”、“大棚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零新增”等专项行动,确保全年违法耕占比控制在2%以内。三是全力5个正在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完工验收2个,精心做好全域精品工程的项目包装,力争获得全域精品工程1个。

(三)坚持发展为要。一是重视规划的落地性。随着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报批实施,把空间规划约束性指标传导至乡镇,指导完成14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向上争取计划指标800亩以上,重点做好县重点项目、特别国债项目、专项债项目29个的保障工作,坚持以项目质量为导向,按照“能省则省”的原则,提前介入,强化项目用地的审查,合理配置资源,按照“有奖必争”的原则,协同做好省级重大产业类项目的包装,让有限土地资源发挥更高价值。三是持续做好节约集约利用,力争消化批而未供土地800亩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00亩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00亩。

(四)坚持民生为本。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巡查管控,按照“即查即治”原则,对发生的灾情点或发现的隐患点,及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全年力争销号隐患点6处。二是积极推进农经权数据整合,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宅基地及农房房地一体等涉农不动产登记,最大限度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合法权益。三是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健全完善《开化县已处置国有建筑改建、拆旧建新管理相关规定》、《开化县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办法》等一系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