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002627325Y/2024-0009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1-04 | |
发布单位: | 池淮镇 | 有效性: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2023年,池淮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全力践行县委“1151”战略体系,锚定“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共富模范生目标,扎实抓好主题教育,实现以学促干,干中出彩,成功获评浙江省首批“红色根脉”强基示范乡镇、浙江省非粮化整治先进集体、省级健康乡镇样板、衢州市“五星级”基层单元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重点工作
一是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1-10月,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13个,开工率92.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6亿元,同比增长28.8%;规上企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38.8%;地方税收收入1087.6万元,同比增长31.0%;重点在谈招商项目2个,其中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99万元,同比增长18.3%。
二是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成功争取到总投资1.17亿元专项债项目—开化池淮科创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力推动池淮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提高工业发展质效。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完成农产品小微产业园、数字农业服务中心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创成衢州市未来农业园区。启动御玺未来茶乡村项目,新发展茶园面积位居全县首位。
三是改革创新取得积极成果。农业标准地、生态标准地、集体林权改革均全县第一个推进。在完成首宗农业“标准地”挂牌出租的基础上,累计建成1000亩农业“标准地”;生态标准地探索推行“一个项目颁发一本经营权证”,颁发全省第一本土地经营权不动产证书,标志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迈出重要一步;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完成试点村4797亩山林收储,同时第二批镇域8万亩进入实质收储程序,预计可为村集体和林农创收超2亿元。
四是基层治理争创典型标杆。圆满完成平安护航亚运任务,化解县镇两级信访积案8件,实现“池淮人不惹事、池淮不出事”。完成2000亩“非粮化”整治,整治面积位居全县首位,获评浙江省非粮化整治先进集体。成功获评衢州市先进基层武装部,创成浙江省“枫桥式”司法所、衢州市第四批品牌人民调解工作室。
五是民生保障持续巩固发力。基本完成池淮镇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项目建设,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坝头建材厂一期安置基本结束,结合“小县大城·富民安居”工程,完成80户群众搬迁安置。实现老年人用餐(助餐)全覆盖。以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获评省健康乡镇样板,11月30日在全省健康浙江建设政策培训会上做典型交流发言。全力打造星新社区“1+7”主题场景,成功承办衢州市现代社区建设现场会,争创市级现代社区。
六是强村富民探索更强路径。实施抱团光伏共富、“千亩轮作”和移民产业园等项目,扎实带队村集体增收。全力推动13个共富工坊建设,同心同向稳就业岗位、强产业帮扶、优资源配置,保障3000个以上就业岗位供给。
七是财政管理强化开源节流。全力打好“税源、资源、财源”三个“铁算盘”,有效保障税源培植、资源转化、财源整合,实现全年地方税收计划超过1300万元、土地增收500万元,完善财政“资金池”,整合利用各类资金3000万元以上,化解政府债务3540万元。坚决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
八是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强化“三乱”整治,查处村干部插手工程、村办企业管理乱象等问题9个,综合排名保持前列。从严从实加强青年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全力拧紧教育监督链条。用好“工分+排名”、党员政治生日等载体,切实将干部队伍思想行动作风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
(三)存在问题
一是持续发展动能欠缺,缺招商引资项目、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缺重大产业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足;二是改革创新能力不强,在特色产业、政府智治、农村改革等方面仍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未形成一批更具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三是风险管控压力只增不减,突出表现在土地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前期风险预判和风险自查工作不够到位;四是村集体经济增长不明显,发展路径不宽,可支配财力有限,带动共富能力仍然不强。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2024年,池淮镇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精准发力,蓄势突破,打造开化西南部增长极,为全县勇闯新路勇开新局贡献池淮力量,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亿元,实现翻番增长,规上工业产值力争达到4亿元,实现增长30%以上,地方税收达到15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到50%以上,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二)基础性工作
一是项目建设集聚势能。全力保障寺坞矿山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矿区遗留问题处置和政策处理,保障无障碍施工。切实加快2个专项债项目(池淮科创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池淮镇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半导体&光学晶片成型磨具制造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全面完工。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项目、污水处理厂项目。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1个,其它项目5个。
二是产业发展厚积成势。工业上,纵深推进“再兴工业池淮”,易世达产业园、开利机械、正拓木业等项目投产出效。用好专项债,做好腾与换的衔接,新增2家规上企业,规上工业产值力争突破4亿元。农业上,按照“现代农业先行地、品质农业示范地、效益农业样板地”的定位,御玺未来茶乡村、农产品小微产业园、数字农业服务中心等投入使用、发挥实效。强化与省农林大学、农科院等院校合作,茶叶、果蔬、中药材三条赛道拉长产业链,打造千亩轮作示范基地、高山蔬菜种植基地、高标准茶园基地。文旅上,突出空间聚合,以“农旅融合”、“三村联创”为抓手,结合未来乡村建设,谋划打造国家公园南部驿站,实现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三产业态“三提升”。
三是抢抓机遇绿色变革。深化农村“五块地”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小田并大田”,推进农田“腾笼换鸟”,继续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工作,在完成8.5万亩集体统管山收储的基础上,探索自留山收储模式,以国储林收储打造“林业共富”开化样板。扎实推进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争再创省级样板。
四是镇村建设提升动能。积极争取池淮“小县大城·富民安居”集聚点建设,结合坝头建材厂二期解危安置工作,完成人口集聚任务。聚力打造潭头未来乡村,到2024年底,未来乡村核心区基本建成,研学体验、休闲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实现长足发展,常住居民收入达到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75万元。整合各类上级补助资金,搭建更多村集体抱团平台,保障集体稳定增收。
五是基层治理出效出彩。将“枫桥经验”在池淮落地作为全年工作目标,发挥综合信息指挥室综合处置功能,突出信息收集的灵敏度、信息研判的精准度、强化闭环管理的硬性要求。统筹公检法司力量,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夯实平安法治模块化运行基础,持续擦亮“善治池淮”品牌。切实健全机制、压实责任、转变观念,多措并举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确保打造秸秆焚烧治理持久战。
六是队伍建设打造标杆。以“做极致、干精彩、争一流、出实效”为工作导向和价值导向,切实提升镇村两级干部工作执行力。全体干部“打榜单”,坚持全员排名、全程晾晒;村级干部“打擂台”,深化支部书记比拼机制,进一步擦亮“池续领航”基层党建品牌;青年干部“登舞台”。将“排名结果”转变为“成长动力”,开展“好Young池淮”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全面提升干部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标志性成果
一是争当全省林业共富排头兵。以国储林建设为载体,搭建“国有公司+林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共富联合体,推动林农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入股林企的两次入股,会同林发公司打造收储和交易的两个平台,实现林地入股有股金、林木收储有现金、林农加盟有薪金的三项收入,目前已完成试点村石门村4797亩山林收储,村集体预计30年内收入林木收储金万元919.7万元、林地流转金493.3万元,预计平均每户农户增加收入5.3万元,2023年计划镇域实质收储8万亩,预计可为村集体和林农创收超2亿元,2024年启动自留山收储,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富新模式。
二是打造“开化农业窗口”。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验收,不断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建成数字农业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小微产业园、农产品仓储保鲜基地、果蔬乐园等产业平台,更进一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共享茶厂、御玺未来茶乡村等平台,发挥好全国冠军带动作用,保障茶产业产量、产值高位增长。继续实施特色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
三是推动寺坞矿山开发利用。进一步强化寺坞矿山的招商引资和政策处理,完成矿区遗留问题处置、安全范围线政策处理,保障净矿开发。做好门坞口自然村搬迁和篁忻线改建等配套工作,进一步推动资源转化。同时,围绕矿山开发,全力招引非金属矿物(石灰石)深加工项目,努力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四是启动人口集聚点建设。过去近十年的下山脱贫和人口搬盘,池淮镇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计划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县大城·富民安居”集聚点建设,规划27亩安置点,争取于2024年完成前期并启动建设。
五是“三村联创”区域共富品牌。整合香溢帮扶资金、未来乡村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提升“潭头—余田畈—路口”组团发展水平,潭头区块重点推进玖华玫瑰园项目盘活、景区风貌提升和农旅产业发展,余田畈区块启动水上垂钓游乐项目、水果采摘等重点业态,路口区块着力提升益龙芳景区业态布局和风貌,力促资源重组、功能重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打造国家公园南部驿站。
(四)攻坚性问题
一是低效企业腾退。工业平台空间饱和,需进一步向“存量”要“增量”,计划对3家企业65亩低效工作用地进行腾退,储备工业发展空间。
二是集镇污水处理。集镇污水处理终端建设处理规模250t/d,近年来污水量上升到600t/d,已处超负荷运行状态,出水水质无法达标,需全力破解土地、资金等问题,实施处理终端扩建,争取2024年9月开工建设。同时,全力做好矿尾水运维监管,确保不发生较大隐患问题。
三是危旧房屋解危。原坝头建材厂职工宿舍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2000年改制时将房屋用于下岗职工安置,经前期排摸,5处楼房(76户92套)存在较为明显的质量隐患,计划结合人口集聚点建设予以解危和过渡。
四是信访积案化解。目前3件挂牌信访积案未化解,计划全力以赴逐一化解,落实“5包1”稳控机制,在1月底前全部化解。同时,“以化解积案的心态办理初信初访”,压紧压实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组团联村包保责任、村社属地责任三方责任,严防基层村社推诿扯皮和矛盾上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