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5972094984/2023-11858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开政办发〔2023〕39号 | 公开日期: | 2023-06-05 |
发布单位: | 县府办 | 有效性: | |
文件登记号: |
《开化县体系化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芹阳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开化县体系化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工作总体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开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开化县体系化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工作总体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体系化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工作总体方案》(浙政办发〔2023〕13号)和《衢州市体系化落实“十项重大工程”工作总体方案》(衢政办发〔2023〕19号)要求,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今后5年我县十项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工程(以下简称“十项重大工程”),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努力打造“重要窗口”,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一窗一地一城”目标,以“1151”工作体系为牵引,锚定5年、谋准3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突出统分结合、分级负责、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督考有力、高效协同,谋实事、做实功、求实效,做实做细做好“十项重大工程”,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样板打下坚实基础。
二、责任分工
(一)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工程
目标任务: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省、清洁能源保供、水网提升安澜、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文化旅游融合、民生设施等9大领域,以超前眼光、专业能力、高效服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到2027年累计完成投资6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用好专项债券、金融工具等多种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通过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倾斜。以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和“红旗”“蜗牛”项目评定机制为抓手,迭代完善“定期会商、清单管理、挂牌督战”攻坚机制,定期开展项目谋划“大比武”和项目前期“大比拼”,通过定目标、定举措、定时限、定责任单位,实行问题动态销号、项目闭环管理,一体化推进重大项目。
牵头县领导:陈体法常务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国资中心、县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健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县科创中心、县招商投资促进中心等。
(二)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工业强县”突破年活动,围绕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统筹推进空间腾换、招大做强、企业优强、品质提升、数字赋能、创新强工“六大行动”,加快构建以有机硅、糖醇(无糖饮料)两大主导产业链和光伏半导体、卡牌两大特色产业链构成的“2+2”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浙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比例稳步提升,“2+2”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30亿元,10亿元以上企业突破10家,新增省级“新星”制造业产业集群1个。
牵头县领导:陈体法常务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经信局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资源规划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县营商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大数据中心、县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县科创中心、人行开化支行、县银保监组、各乡镇(办事处)、国控集团等。
(三)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目标任务:聚焦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和全市人才科创桥头堡建设,创新赋能国家公园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50人年。基本建成浙西创新要素最富集、创新氛围最活跃的产业创新引领区、产业共富先行区,争创省(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市级研发中心40家以上,承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个、市级科技项目15个以上,实施县级科技项目50项以上,取得硬核科技成果2项,力争制造业项目占比达到80%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50家,力争创成创新联合体1家,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20个以上。加大科技多元化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十四五”时期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着力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入实施“钱江源英才计划”,深化人才平台建设和人才管理机制改革,争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支持衢州学院与衢州旅游学校中本一体化合作办学,完善两个高水平专业建设,形成一个“双高”项目标志性成果。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资源的对接交流,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牵头县领导:陈体法常务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科创中心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县科协、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统计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县税务局等。
(四)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
目标任务:围绕构建以“美丽+数字”为特色的“432”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以上,创新发展区实现税收超2亿元,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突破100家、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10亿级服务业企业1家以上,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100亿元以上。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扩大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土地要素支持力度,保障服务业重点平台和服务业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牵头县领导:陈体法常务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县委宣传部、县工商联、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经信局、县人力社保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招商促进中心、县税务局、县科创中心、根宫佛国发展中心等。
(五)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
目标任务: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关键通道能力提升、加密拓展网络覆盖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开化县打造成为四省边际绿色交通枢纽。全面融入省域“一小时”交通圈、四省边际“一小时”交通圈和长三角“两小时”交通圈,打造“153060”交通圈。到2027年,综合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服务能级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实现全县所有乡镇全部贯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行政村通双车道率达到75%以上。多层次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形成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现代客运体系,城乡公交一体化达85%以上,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用好用活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交通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省补资金、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工具,扩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在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中,充分考虑交通用地需求,优先保障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牵头县领导:林刘赞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经信局、县公安局、县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县综合执法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供销社、县邮政管理局、县征迁事务中心、各乡镇(办事处)、国控集团等。
(六)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目标任务:聚焦增强县城产业平台带动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支持县城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完善交通、水电气热网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老城有机更新与新区建设,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到2027年,全县滚动推进重大项目70个以上,完成投资额超500亿元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自然村整村搬迁148个,县城人口达到15万人;和美乡村建成率达到9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4亿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超6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9以内;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为全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开化方案。围绕新型城镇化、未来社区、城乡风貌、“千万工程”、集成改革等各项工程,强化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统筹整合,鼓励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牵头县领导:方明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健局、市生态环境分局、两山集团等。
(七)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农用地整治、美丽村庄整治、低效工业和城镇低效用地整治,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护。到2027年,开展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9个,其中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个。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5000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00亩,复垦农村建设用地61.4亩,垦造新增耕地300亩,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盘活200亩。以跨乡镇省级试点工程为核心,打造浙江山区土地综合整治样板地,争取3个以上项目入围省级精品工程。
牵头县领导:张月桥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资源规划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信访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市生态环境分局等。
(八)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
目标任务:围绕四省边际文化文明和全市全域旅游桥头堡建设,实施文旅投资“十百千”工程,促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全面打响“衢州有礼·根源开化”城市品牌,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能级,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配套开化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保障重大文旅项目土地、资金等需求。到2027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旅游总收入超60亿元。全县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超200亿元;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省5A级景区城,创建五星级酒店1家、金鼎级特色文化主题酒店1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培育千万级核心大景区1个。
牵头县领导:林刘赞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文广旅体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档案馆、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人力社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招商投资促进中心、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根宫佛国发展中心、各乡镇(办事处)、国控集团、两山集团等。
(九)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
目标任务:聚焦电力和天然气保供稳价,加快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电力和天然气体制改革,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效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打造相对宽松的能源供需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公园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支撑。到2027年,能源供应能力明显提升,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能源价格总体处于合理区间。预计全县全社会用电量15.47亿千瓦时,天然气消费量1300万方,电力总装机432兆瓦,单位GDP能耗下降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达到90%。
牵头县领导:陈体法常务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国资中心、县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执法局、县机关事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供电公司、各乡镇(办事处)等。
(十)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
目标任务: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加强优生优育服务保障,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促进儿童健康,率先构建全链条、一体化善育服务体系,到2027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5个,普惠托位占比保持在85%以上;加快实现“学有优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建设“学自开化”品牌,率先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到2027年,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督导评估率实现100%,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率实现100%;加快实现“劳有所得”,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率先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到2027年,力争实现新增就业人数2.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下;加快实现“病有良医”,高水平推进健康开化建设,提升医学创新和临床诊疗能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率先构建上下贯通、联动提升的医疗健康服务格局,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2.7岁,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降低至8.5%,“浙里惠民保”投保率保持在70%,数字健康重点应用年服务人次达18万以上;加快实现“老有康养”,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全覆盖、多层次、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到2027年,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护理员持证人数达到27人,探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助餐送餐服务覆盖85%以上村(社区),大中型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全覆盖,至少1家县级医院建有安宁疗护病区,康养联合体实现乡镇全覆盖;加快实现“住有宜居”,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住房品质和安全,率先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到2027年,实现我县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25%以上,实现危旧房屋动态清零,住宅小区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加快实现“弱有众扶”,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到2027年,最低生活保障年人均标准达到1.5万元,救助家庭探访关爱率、“幸福清单”送达率保持100%,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到85%,推进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社会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达到18项。
牵头县领导:杨选科副县长
牵头单位:县府办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人力社保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文广旅体局、县营商办、县大数据中心、县残联等。
三、工作机制
(一)专班推进。建立“1+10”专班工作体系,总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十项重大工程”,由陈体法常务副县长担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牵头单位为成员单位,合力推进各领域工作。总专班负责承接规定工作、晾晒督评情况、协调重大问题。各工程专班由县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召集人、县级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责任单位配合,聚焦重点工作、突出问题、关键环节,推动政策集成、资源集聚。
(二)会商协调。建立周盘点、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机制。周盘点,各工程牵头单位原则上每2周研究会商,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月调度,各工程牵头县领导每月专题研究,难以协调的事项提交总专班;季分析,每季度召开例会,对上一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分析通报、评价晾晒;年总结,县政府常务会上对“十项重大工程”推进情况进行“比晾晒”。
(三)清单管理。实行清单管理,各工程根据5年实施方案,每年年初制定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按照“项目化、清单化、时间化”要求,统筹编制主要指标进度表、重点任务进度表、问题销号进度表“三张清单”,做到工作目标清晰、措施具体、节点明确。
(四)督导服务。各工程专班要开展常态化督导服务,多维度、多渠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县政府督查科配合总专班办公室协同组织实施督导,针对各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未按期完成的工作任务等,加强跟踪督查、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