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部署要求,聚焦聚力“工业强县、城市蝶变、龙顶振兴、数字变革”等中心工作,全面推进稳就业、聚人才、育工匠、治欠薪、强保障、防风险、促改革,为我县探索“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特色共富新路径提供人社支撑。
二、主要目标
全年通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0000个以上,带动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引进大学生人才3500人以上,新增省市县各类专家工作站12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备战根治欠薪“国考”,确保欠薪隐患动态清零,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2%以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两项参保率维持在99.5%以上,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和符合条件困难群众资助参保率均达到100%。
三、重点任务
1.稳就业。实施“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人社五大专项行动,开展用工招聘40场以上,打造“一线四区”就业共富和沿江特色就业示范带,新增高质量就业村10个,最大限度实现就近就业,保障企业用工;开展SYB等创业培训450人以上,举办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依托马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选拔培育创业项目50个以上,以创业带动就业;动态掌握3500余名水库移民适龄劳动力的就业和培训意愿,分户分人精准施策,常态化开展送岗送技上门服务,拓宽移民群众就业致富渠道。
2.聚人才。发挥专家工作站“引才聚能”效应,新增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新进博士后3人;依托人才“蓄水池”等模式,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00人以上;晋升专技人才460人以上,提升人才“两专”水平;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深化绩效工资改革,落实一线医务人员待遇保障,规范教师待遇发放,促进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稳定,提升工作活力。
3.育工匠。开展“万人持证、技能开化”专项行动,通过“学徒制培训”“订单式培养”等模式壮大“金蓝领”队伍,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1000人;开展全县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打响“开化技能”品牌。联合教育部门协作共建开化高级技工学校(大专学历),力争2023年持续扩大生源,2024年创成高级技工学校,每年可输送中高级技能人才1000人。
4.治欠薪。打赢根治欠薪国考“准备战”、劳动关系三年行动“收官战”和劳动争议“化解战”,按照“一条底线、二大重点、三个注意点、六项制度”抓好落实,以最优状态迎接国考;完成企业用工体检300家、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300名,实现电子劳动合同全覆盖;提高基层纠纷化解能力,保证调解成功率85%以上,网络办案率45%以上。
5.强保障。精准提标扩面,完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正向激励机制,力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继续位居全市首位;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数据共享,强化普法宣传,引导企业据实为员工参保缴费,提高参保率保障退休职工的转移支付收入。强化医疗保障,实现困难群众综合保障率保持80%以上,“惠衢保”投保率80%以上,全县两定机构医保电子凭证接入率100%。
6.防风险。强化基金监管,严格落实“分段把关、分人负责、相互制衡”的经办要求,借助“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大数据动态智能监控和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监管等措施,提升社保医保监管水平,守好群众“养老钱”“保命钱”。探索门诊按APG付费改革,倒逼各级医院主动强化控费管理,压缩目录外用药品耗材占比、控制县域外患者流出,确保我县城乡和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7.促改革。按照百姓好用易用原则,优化完善“智享用工”应用,通过“工分+排名”,督促乡镇落实属地推广责任,提高应用的普及度和使用率,争取通过平台实现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加快应用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的复制推广,成为百姓就业增收的一张最亮眼的“金名片”。争取“病贫共济”项目省级试点,用好用活医疗救助政策保障机制,共建共享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从源头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