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化县马金镇排田村77岁的胡兴龙,从开化县纪委工作人员手中,收到了一笔“迟到”多年的补助款,共计3750元。“我自己都忘了还有这笔钱,没想到你们帮我追回来了,真是非常感谢!”喜出望外的胡兴龙,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
这笔补助款是怎么回事?原来,在2018年,胡兴龙将自己住的祖屋进行翻新改造,并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一笔危旧房改造补助资金。但因工作人员失误,这笔补助资金被发放到了马金镇石柱村另一个也叫“胡兴龙”的村民账户上,没有收到补助款的胡兴龙慢慢地也把这事忘了。
百姓忘了,政府却不能含糊。2021年10月起,开化县纪委牵头涉农部门组建了“阳光惠农”监督应用工作专班,启动涉农资金补助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工作。通过大数据的比对碰撞,发现各类违规使用涉农奖补资金问题。在纪委的监督下,胡兴龙的补助款很快被追回,并交还到本人手中。
“太靠谱了,这么多年还能帮我把钱追回来!”年过古稀的胡兴龙一辈子省吃俭用,平时还主动承担村里接收报刊、快递、清理卫生等任务。近来,收到补助款的他逢人便说这件事,村民也为他高兴,纷纷夸赞纪委工作。
“大数据监督不仅能追回误发、错发的补助资金,还能识别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骗取补助等问题。”开化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姚立雄介绍说,“阳光惠农”监督应用上线以来,已经纠治各类问题资金154.6万元,追回资金4.04万元,5名干部被追责问责,1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完善的制度,牢牢堵住了权力运行当中的漏洞。针对数字化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包装项目虚套补助、违规向死亡人员账户发放补助、受补助人与实际收款人不一致等问题,开化县纪委先后下发交办单11份,发放整改建议书1份,督促涉农部门健全完善补助人身份校验、死亡人员身份预警等制度。
“我们还在‘阳光惠农’场景应用中部署了公开公示模块,实现补助问题‘一键举报’,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姚立雄表示,开化县将借助大数据“利器”,不断揪出涉农补助中的“蛀虫”,让涉农补助资金使用做到阳光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