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0026265253/2021-9653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7-15
发布单位: 发改局 有效性:
开化县水利发展 “十三五”规划
时间:2021-07-15 16:32 来源: 县发改局 浏览次数:

前    言

开化是个水患多发、治水任务繁重的山区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始终把水利建设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水利建设进入快车道,水利投入大幅增加,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水利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十三五”时期,是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更是水利发展的攻坚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水思路和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就治水兴水发表重要论述,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开化县委、县政府更是适时提出建设“国家公园”战略,面对战略机遇与重大挑战并存的形势要求,如何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水利工作方针,如何适应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特征、新变化、新挑战,如何构建开化源头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增强水利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成为开化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开化水利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围绕建设国家公园,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保障防洪与供水安全,促进水环境改善,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三区一园”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2014年起,县水利局立足实际,及早谋划,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的原则,按照“一轴串一心带四溪连百库通万塘”的水利发展总体框架,多元化开展水利“十三五”规划前期八个课题研究,积极向省、市领导和专家汇报,充分征求意见,消化和吸纳县委、县政府的理念和思路,注重县级部门协同联动,使水利规划和各部门的规划更好地衔接、互动和融合;对规划思路、任务和项目等反复推敲和论证,使规划更富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编制完成《开化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    录

一、水利改革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二)面临的形势要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规划特点

三、 主要任务

(一)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二)深化重点领域管理改革

四、 投资规模和用地需求

(一)投资安排

(二)用地需求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加快前期,要素保障

(三)科学评价,争先创优

(四)加强宣传,凝聚共识

     附表一      重大工程表 ........................ 65

     附表二      面上建设项目汇总表................. 66

     附表三      管理改革任务表 .................... 69

一、水利改革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在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战略决策引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化水利工作紧紧围绕“开化国家公园”和“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实现“平安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科技水利”的目标,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强塘”、农田水利、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行业能力提升等五大工程,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完成良好,水利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4.27亿元,是“十一五”的1.46倍,占“十二五”规划总投资的91%。

——“强塘”工程深入实施,保障平安开化建设。按照防洪排涝并重、防治洪水与规避洪水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实施“强塘”工程,不断完善基层防汛体系,主要流域“上蓄、中防、下排”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逐步建成。“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座、主要干流堤防加固6.77公里、实施中小河流治理29.2公里、实施10年一遇小流域堤防加固30.3公里、新建防洪排涝分洪渠3.65公里。常山港华埠段治理工程、衢江干堤加固工程华埠华阳段、池淮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金村溪山洪沟治理工程等一批防洪排涝骨干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林山乡、大溪边乡等传统洪涝重灾区灾情有明显改善,防洪减灾成效显著。开展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实现全覆盖并初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建成了省、市、县三级防汛抗旱会商平台,防汛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尽管连续遭遇了“2011.6.15”、“2012.6.18”、“2014.5.16”、“2015.6.18”等特大暴雨的袭击,全县水库、山塘、重要堤防等无一垮塌,未出现一例人员责任死亡,灾害损失大幅降低,连续十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县”,捧回平安“银鼎”。

——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提升兴农惠农水平。以保障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保障我县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实施了第二批、第五批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齐溪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3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91万亩,高效节水1.94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提高8-10%,达到0.508以上。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注重水利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素养明显提升。“十二五”时期新建和技改电站14座,新增装机容量5523千瓦,圆满完成全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省下达的工作目标。

——水资源保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围绕“五水共治”、“小县大城”等重大战略,大力推进水资源保障工程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力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启动钱江源水库引调水工程、茅岗水库引调水工程等供水体系前期研究工作。改善了11.8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条件,农村自来水覆盖率提高到96.5%。在2013年遭遇近十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时,全县城乡供水总体正常,农田没有大范围受灾。深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全县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完成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并通过验收。在“十二五”期间,开化县被命名为“浙江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行示范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近30%。

——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初显,助推生态开化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按照“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布局调水引流工程建设,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特别是实施“五水共治”以来,全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乡水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生态开化建设的水利作用初步显现。稳步推进开化县马金溪河道生态修复、县城芹江水面景观、西渠南湖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修编重点水功能区区划,严格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监督管理。深入实施城乡河网水系和农村河沟渠塘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建设生态乡村。以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整治,推行城乡河道保洁,建立健全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实施禁渔制度,逐步扩大农村小流域禁渔范围,加大江河增殖放流力度,改善河流水质。“十二五”时期投资1.64亿元,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150公里、整治池塘980亩、绿化河道120公里、保洁河道300公里,持续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86.99平方公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等多项试点稳步推进,荣获“国家级生态县”称号,打响了“国家公园”品牌。

——水利行业能力继续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深化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行政审批职能,简政放权,县本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从25项减少到12项。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成效初显。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县水利普查并建立了水普数据库,基本形成实时水雨情采集网络,实现了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取水口实时监测全覆盖,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大,系统教育培训成效显著,水利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表 1-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序号

发展指标

“十二五”

规划目标

“十二五”

完成情况

进度   评价

约          束    性    指    标

1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190

<150

超额

2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115

<90

超额

  3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08

≥0.509

正常

4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座)

>17

13

滞后

  55

主要河流堤防加固(公里)

2.57

6.77

超额

6

中小河流治理(公里)

18

29.2

超额

7

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

10.08

11.84

正常

预    期    性    指    标

8

水库年病险率

<3%

<3%

正常

9

扩大灌溉面积(万亩)

6.35

6.35

正常

10

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万亩)

2.4

1.94

滞后

11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公里)

150

200

超额

12

新增水电装机(千瓦)

7880

5523

滞后

13

新增年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0.25

0.16

滞后

14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

79.58

186.99

超额

15

完成投资(亿元)

15.56

14.1

滞后

说明:指标完成情况超过计划20%以上,进度评价定为超额。

(二)面临的形势要求 

深入贯彻中央“四个全面”,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八战略”、“五水共治”、“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和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国家公园”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以及开化被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等多项试点,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新思路,水利要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在浙江视察时又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十三五”时期,水利工作要加快治水思路转变,努力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研究落实山丘地区抓节水新举措;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研究给洪水以出路;从注重河段单目标治理向注重流域系统治理转变;从政府主导投资办水利向多层次多渠道筹资办水利转变,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的市场活力。开化水利的发展理念、创新活力、改革成效争取在更高层次上形成领先全省的优势。

——贯彻“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水利要有新成果。“五水共治”战略决策是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也是新时期中央治水新思路在浙江的先行先试。两年来全县上下掀起了治水新高潮,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是“五水共治”的主战场,防洪保供重大工程建设政府投资重、单项规模大、占地移民多,推进任务十分艰巨。“十三五”期间,水利要按照“五水共治”三步走战略,开工建设新的防洪保供重大工程,继续传承和弘扬大禹治水精神,坚决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巩固战、持久战。要充分利用全县协同治水大平台,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新成果,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在改善水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打造“五水共治”升级版。

——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水利要有新保障。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高标准化。县城、中心镇的防洪安全要保障,城乡生产生活供水保证率需不断提高,人们对饮水品质、供水抗风险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希望河道水质不断改善,还对恢复河道原生态、重塑江南水乡“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充满了期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水利工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保障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出发,进一步提高群众受益程度和满意度,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新的更高保障。

——适应经济新常态,水利要有新手段。当前,国内宏观环境呈现“新常态”,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将水利摆到了稳增长的高度,将加快水利建设作为拉动有效投资的“三支利箭”之一。我县水利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创新资源环境约束机制,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启动一批新的重大水利工程抓有效投资促转型,采取新手段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的制约,继续保持投资规模较大幅度增长,积极履行水利促进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的新使命。顺应“互联网+”的新趋势,促进信息技术和传统水利的高度融合,重塑水利管理新形态。

——加快“三区一园”建设,水利要有新举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三区一园”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水利工作必须继续贯彻“山水林田河是一个共同生命体”理念和“系统治理”思想,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要以推进“三区一园”建设为契机,在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等工程建设方面更加注重水利的生态功能,在流域系统治理、水资源约束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巩固“五水共治”治水成果等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助推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恢复钱江源头的风貌。

——全面深化改革,水利要有新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要奋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水利突出问题,坚决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历史重任,努力把各项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水利建设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关键问题,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从审批制度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价改革等方面入手,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争取得新突破、新亮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水,水利要有新局面。开化治水历史悠久,但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手段仍然薄弱。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切实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贯彻到水利改革发展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积极开创开化依法治水管水兴水新局面。“十三五”期间,要切实增强全社会水法治意识和水法治观念,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用法治方式加强治水管水等各项工作;全面谋划和推进依法治水管水新行动,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要有新行动。加快解决当前在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顶层设计、依法行政、严格执法、队伍建设等各项水利工作的法治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水利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受山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欠发达地区财政投入制约,开化水利基础设施仍处于低水平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1.钱江源水库少、库容小,流域防洪控制水库不足,因多年运行众多水库山塘积病成险,以水库为中心的“上蓄”工程体系仍需完善。

一是调蓄能力不足。经过多年建设,开化建成各类水库及1万方以上山塘159座,总库容8480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3座、山塘126座(重要山塘66座)。钱江源水库少、库容小,全县只有一座具有年调节能力的中型水库,众多水库山塘不具备蓄洪调洪能力,特别在连续降雨过程中,根本无法发挥滞洪错峰作用,水库自身安全成为防控的重点。二是安全隐患突出。自2003年来,开化先后完成31座水库除险加固、53座山塘整治,“强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资金、技术等原因制约,仍然存在一些水库山塘带病运行,安全隐患依然突出等问题,这是防洪安全的心腹之患。

2.水源单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渠系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滞后,农村饮水水质问题突出,城乡供水保障可靠性有待提高。

一是水源单一隐患大。开化是衢州地区唯一直接从河流取水的县,马金溪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地,一旦发生污染事件或取水工程发生管网事故,将危及整个县城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二是资源利用率较低,优质水资源留不住。工业用水方式粗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80m3,远高于43.5m3的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灌溉设施配套体系不完善,设施年久失修,建设标准低,高效节水面积少,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08,远低于0.535的省平均水平。三是工程性缺水明显,农民饮用水水源地多从山涧溪流截取,受季节及天气等环境影响因素较大,由于蓄引提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少骨干供水工程,调蓄能力较差,抗旱能力不高,季节性、工程性缺水现象十分突出,即使是丰水年,也仍有部分地区的群众受灾受损,特别在2013年遭遇1959年来最严重旱情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3.流域治理措施系统性不突出,水生态功能萎缩,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河湖水生态环境与“两美”开化建设要求有较大差距。

一是中小河流治理仍需加强。全县五条主要溪流重点河段、重点城镇未形成防洪封闭圈,城市防洪能力尚未达到规划标准,多处河段防洪标准仅有5年一遇。二是小流域山洪威胁严重。开化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有46条,流域面积1884平方公里,涉及439个自然村22.36万村民防洪安全。一旦暴雨来袭极易造成山洪暴发,对集镇村庄造成严重威胁。三是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依然艰巨。据2014年水土流失调查资料显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209.59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9.36%,全县列入省水土流失重点防御区1218.01平方公里,列入省重点治理区有61.35平方公里。虽然近年加大生态治理力度,连续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开发建设项目日趋增多,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四是水生态治理仍需加强。当前,河湖水生态环境与“两美”开化建设要求有较大差距,各种污染源还未得到全面治理,污染水域的行为还时有发生,河道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建立健全,山区性河流生态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破坏,水生态功能萎缩,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流域治理措施系统性不突出,生态性措施应用不够,与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等协调性不够。

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需加强。

农田水利基础配套体系不完善,需要开展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大量小型灌区建设标准低,需要提高建设标准;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灌溉方式粗放、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高效节水面积少,灌溉设施需要提升改造;农田水利信息化建设滞后,工程运行管理、信息数据查询、防汛安全巡查、土壤墒情测报、灌溉用水管理等缺乏现代 科技手段;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相对滞后,“明晰所有权、界定管理权、明确使用权、落实主体责任”的改革任务 依然很重。   

5.水能开发程度较高,电站运行多年,设备设施老化,生态保护对水能开发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据2004年水力资源调查规划,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9.9661)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有7.18万千瓦。截止2015年底,已建电站62处,装机4.784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66.6%,如剔除规划的密赛水库,则开发率已达87.78%。在已建设的62座电站中,1990年以前建设的电站38座,占62%,这些电站的机组运行时间长,安全隐患明显增加,效益下降。虽然水电建设和生态保护不存在根本对立的问题,而且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水电建设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水环境和鱼类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使得水电开发与管理引起争议。

6.水利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监管力量运用能力及综合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县在水利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水利安全生产状况持续保持稳定好转的态势,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和不足。部分水利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专职安全人员配备、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普遍不足,现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防范意识、受教育程度和安全生产素质影响普遍欠缺;部分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法治观念淡薄,施工安全管理有时流于形式,违章指挥、冒险违章作业时有发生;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十分薄弱,事故隐患漏洞不少;部分基层水利部门专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机构不健全、不完善;水利行业专业应急队伍力量薄弱、装备不足,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不强。救援能力有待加强。

7.水利依法依标管理有待加强。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对水利改革与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出严格依法治水,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发挥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平台作用,增强水利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任务繁重,水利管理相对薄弱,重建轻管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利依法管理和提供公众服务能力薄弱。依法行政基础需要夯实,水利依法建设、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仍需加强,水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人才科技现状与需求尚不匹配,信息化水平与“智慧水利”尚有明显差距。防洪减灾综合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中小流域、城市突发性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抢险能力不足。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有待持续深化;水资源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推行水权交易缺乏基础;河湖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需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边界不清晰、职责不落实,多数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不明确、经费不落实,水利工程专业化、市场化、物业化管理尚未全面推行。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打造国家公园新要求,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按照“五水共治”部署,突出流域生态化系统治理,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突出严格依法治水,切实加强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管理;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防洪减灾综合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基本实现水利生态化,为打造“诗画山水、国家公园、幸福开化”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根本、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坚持节水优先、优化配置。始终坚持并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最少的水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 续发展;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需求管理,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坚持系统治理、注重生态。坚持“山水林田河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以流域、区域为单元,统筹谋划水旱灾害防治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严格保护水域,强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刚性约束。

——坚持两手发力、改革驱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事关全局、保障性强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坚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明确事权,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理。强化水利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加快完善水法规体系,建立权威高效的水行政执法体制,强化水行政监督依法执行、水资源水环境依法管控、水利设施依法保护的关键环节;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发挥水利创新团队的引领作用;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作用,促进行业管理效能提升。 

(三)发展目标

至2020年,基本实现与建设“三区一园”相适应的源头特色水利生态化体系,基本建成布局均衡、功能综合、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水利工程体系和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管控有力、运行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

1.全面解决重点地区防洪排涝突出问题。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对防灾减灾提出的新要求,实现从重点防御向全面防御转变,在现有江河治理总体格局基础上,补短板、成体系,增加“上蓄”、完善“中防”,形成洪涝兼治、分级设防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增加“上蓄”,提升调洪空间。统筹考虑流域蓄洪关系、洪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推进钱江源水库工程建设,增强流域洪水调控能力。持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功能效益正常发挥。

——完善“中防”,弥补御洪短板。在流域规划确定的总体布局下,加快实施独流入海河流、中小流域防洪需求突出堤段堤防加固,基本消除重点集镇、农村防护区防洪封闭圈不闭合、防洪不达标的问题。更加注重生态,结合城镇建设,实施堤岸加固,充分发挥防洪、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

“十三五”期间,主要规划在马金溪上游新建钱江源水库,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王山小(一)型水库和西坑等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规划治理23段260.69公里。力争“十三五”末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显著提高。至2020年,主要河道干流堤防达标率大幅提升,集镇防洪工程措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集镇和农村防冲不防淹,镇级以上主要河道干流防洪能力基本达到10年至20年一遇。

2.全面提升城乡水资源保障水平。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对水资源要素保障提出的新要求, 实现从水资源开源节流并重向节水优先转变,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在现有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基础上,坚持城乡统筹,增加蓄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形成量质并重、节约高效的水资源保障工程体系。

——积极“开源”,增加蓄量。根据水资源禀赋条件,在工程型缺水问题突出、单一水源供水的地区,加快实施前期工作基础扎实、条件较好的重点水库工程,增加水资源供给能力,强化水源战略储备,提升区域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着力“引调”,盘活存量。在强化节水、控污增效、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在水质型和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的地区,加快实施引调水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改善城乡饮用水品质。实施区域多水源互通互济和联网联调,深化优 化工程调度,盘活水资源存量、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更大程度提高区域间水资源配置能力。

——稳步“提升”,注重质量。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实现农村饮水提质增效。

“十三五”期间,继续完善以重点水源和骨干引调水工程为主体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水资源调控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年供水能力 0.7275 亿立方米,农村饮水提质增效人口19.4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至 2020 年,主要集镇及村庄集中式饮用水合格率达到 95%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量质水平得到巩固提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用水效率稳步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为25%。

3.全面改善河湖水域生态环境。

围绕“加快建设浙江生态屏障、现代田园城市、美丽幸福家园”对水生态环境提出的新要求,实现从注重单目标治理向注重系统治理转变,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水岸同治各措施,以流域为整体集中连片推进,在保障水安全的基础上,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形成水流通畅、生态友好的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

——力推“综治”,打造美丽河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整治、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等,整体推进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文化经济等规划相融合,巩固提升“五水共治”成果,力争彰显开化特色和乡情风貌的美丽河流。

——促进“连通”,畅通河湖水系。以区域为单元,以自然河湖水系、调蓄工程和引排工程为依托,坚持恢复自然连通与人工连通相结合,综合运用疏导、沟通、调度等措施,改善区域引排条件,保障生态环境用水,修复河湖水生态环境。

——改善“涵养”,维护生态功能。做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加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集中连片推进农村河沟池塘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流域(区域)为单元,以维护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科学利用水能资源为目标,建设生态水电示范区, 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突出流域(区域)综合治理,完成 3条以上中小流域(区域)综合治理、74.61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9座电站生态修复(改造)、141公里农村河沟池塘整治,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程度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需水保障能力得到提升。至2020年,江河源头区、重点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力度继续加强,全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以上,水域面积率达到2.02%以上,水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4.全面达到农业“两区”旱涝保收标准。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对水利保障提出的要求,以农业“两区”为重点,以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为核心,以“一高二区五小”工程为载体,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防洪除涝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集中“连片”,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增产。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打通灌溉输水大动脉,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建设为引领,以灌区(灌片) 为单元,集中连片推进田间工程建设,完善末级配水毛细血管,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稳产高产。以低改与新造相结合,实施低丘红壤治理开发,配套完善灌溉设施,促进农村经济效益 提升。

——集约“高效”,助推现代农业园区增效。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依托,以服务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广使用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技术,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大力推进坡耕地雨水积蓄、水稻区管道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十三五”期间,以农业“两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持续改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0.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5万亩,开发治理低丘红壤面积0.24万亩。至2020年,农业“两区”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以上。

5.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对水利改革与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出严格依法治水,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发挥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平台作用,增强水利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为重点,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为重点,加强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多元化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全面推进水价改革,积极开展水权制度建设研究。探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工程运行管护模式。

——以依法治水为保障,加强涉水事务管理。完善水法规体系、规划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水行政执法。深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依法加强河湖水域管理与保护,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以建设市场和质量监管为重点,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以推 行工程标准化管理为重点,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以能力建设为支撑,提升行业管理效能。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为重点,加强防汛防台抗旱制度和能力建设,促进防汛防台抗旱管理规范化。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升水利业务管理与公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至2020年,各集镇及村庄防汛防台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日臻完善,完成1片主要江河及城镇保护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强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各集镇及村庄全部完成节水型社会创建。加强水利融资平台建设,完善开化水利体系。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中有升,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实施项目管理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标准体系,完成8大类共74处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力争实现水利信息化投入占水利总投入的比例达到4%以上。

6、全面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解决政府监管工作中技术力量缺乏、监管力量不足、队伍流动性大等瓶颈问题,为领导责任、属地监管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提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有效性,构建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分类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治理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促进我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到2020年,全县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基本健全,较大社会影响事故得到有效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得到坚决遏制,安全生产水平与实现“两个高水平”社会目标相适应。

表 2-1       “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指标(约束性) 

序号

类别

指标名称

指标值

1

防洪减灾

干流10年至20年一遇及以上防洪达标率

>90%

2

主要河道10年至20年一遇及以上干流堤防达标率

>90%

3

水旱灾害损失率

<1%

4

水资源保障

农村自来水入户率

>99%

5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25%

6

水生态环境改善

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7

主要集镇及村庄集中式饮用水合格率

>95%

8

水域面积率

>>2.02%%

9

农田水利建设

农业“两区”旱涝保收面积率

>80%

10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35

11

水利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

100%

12

水利信息化投入占水利总投入的比例

>4%

注:1.水旱灾害损失率取近5年平均值。

    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采用2010年可比价计算。

    3.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评价指标为COD、氨氮两项指标。

4.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主要针对按照全县基本建设程序实施项目管理的重点水利工程。

表 2-2       “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指标(预期性) 

序号

类别

指标名称

指标值

1

防洪减灾

防洪库容(亿立方米)

0.51

2

主要江河堤防加固(公里)

>113.11

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座)

>5

4

水资源保障

年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0.7275

5

农村饮水提质增效人口(万人)

19.4

6

生态环境改善

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条)

>3

7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平方公里)

74.61

8

生态修复(改造)电站(座)

9

9

农村河沟池塘整治(公里)

141

10

农田水利建设

改善灌溉面积(万亩)

0.9

11

其中涝旱保收面积(万亩)

0.5

12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0.35

13

水利管理

洪水风险图编制(片)

1

注:表中指示值均为“十三五”期间新增完成的任务量。

(四)规划特点

    ——顺应形势要求。以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加快我市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为目标,体现规划的宏观性。

    ——谋求多规融合。以水利项目为规划核心有机融合住建、旅游、环保、交通等行业涉水项目,体现规划的综合性。

    ——突出县域一体化。以中心城区为规划核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体现规划的系统性。

    ——夯实项目支撑。规划项目紧密切合现行国家和省相关水利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体现规划的现实性。

    ——保障创新实施。规划项目不仅具有政策、技术、资金等要素保障,还在规划思路、多规融合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并对水利长远发展的部分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 主要任务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总体要求,围绕水源、水系、水能、水质和水产业推进水环境整治,突出流域生态化系统治理,通盘考虑问题和需求的迫切性、功能的可持续性,集中力量推进五项重大工程,统筹建设面上八类专项项目,加快完善水利工程体系。

(一)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重大项目:

    开化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包括“一库一线一引”三个工程、常山港华埠段治理工程、齐溪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骨干工程和云景湾水库建设工程。

“一库一线一引”分别指的是钱江源水库、百里黄金水岸线和茅岗水库引调水工程。大中型水库是主要河流上的控制性枢纽工程,承担了重点流域、城镇和灌区的防洪、供水、灌溉等任务,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钱塘江流域上游缺乏控制性骨干工程,源头优质水资源无法留住,为解决开化流域防洪及水资源利用问题,“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钱江源水库蓄水或基本具备蓄水条件。百里黄金水岸线从常山港到齐溪源头建设古韵商埠区、根魂禅韵区、情怀水运区、古岸慢城区、源头保护区五个区,由于马金溪干流全长99.996公里,是我县社会、经济、交通的主要区域,因此我们将项目定位“百里黄金水岸线”。引调水工程着力研究联网联调供水格局,盘活既有水资源存量、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更大程度提高区域间水资源配置能力,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1.钱江源水库(一座大(二)型水库)。

开化钱江源水库是以防洪供水和生态调节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兼顾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坝址位于马金溪马金镇高岭村。水库按500年一遇设计,5000年一遇校核,水库总库容2.05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0.5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52亿立方米。水库拦河大坝为砼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264米,坝顶长375米,最大坝高86米。正常蓄水位253米,正常蓄水库容1.45亿立方米;投资估算52亿元,其中移民人口3897人、淹没耕地2361亩、政策处理投资16.4亿元。具体见附表一。

2.常山港华埠段治理工程。

位于开化县华埠镇境内,共新建加固堤防护岸总长13.72km;包括皂角段、独山段和华民段等3段堤防,长5.24公里,五里圩段、上茨段、下茨段、华锋段、毛力坑段、华埠鱼塘和叶溪段等7段护岸,长8.48公里;新建水闸2座;建设拦水堰1座。具体见附表一。

3.马金溪综合流域治理工程。

对马金溪干流齐溪镇至芹阳办事处龙潭大坝河段进行综合治理,治理长度共116km,拟建及改造:堤防护岸23公里,堰坝23座,绿道80公里。规划以流域乡镇为节点,自北向南,分别打造源头生态线、田园风景线、亲水养生线3条特色流动风景线。主要包括沿河单线60多公里及齐溪水库环湖绿道、二个集镇的双线绿道,对已建堤防、道路结合亲水绿道的需求进行改造提升,按照黄金节点,利用滩地、湿地打造水景公园,形成“串珠成线,连景成片,扩片成面”治水造景靓丽生态风景线。具体见附表一。

4.茅岗水库引调水工程。

优化水资源利用,改善我县饮用水品质,完善多水源联合供水体系,分片构建“城乡统筹、联库联网、多源互济、备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格局;茅岗水库引水工程取水水源地为茅岗水库,引水工程输水线路全长17.29公里,设计引水流量0.6立方米每秒,年引水量约0.18亿立方米,供水对象为开化县县城,受益人口10余万。具体见附表一。

5.齐溪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骨干工程。

继续实施齐溪水库中型灌区骨干渠系配套改造;集中连片推进灌区田间节水改造,完善末级配水渠系,新增改善灌溉面积9000亩,其中新增旱涝保收面积5000亩。具体见表3-1。

表 3-1            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实施计划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模

实施年限

投资(万元)

1

开化县齐溪水库灌区

中型

2018-2020

3000


合计



3000

面上项目:

1.四库蓄水工程。

统筹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改善等需求,重点推进一批水库工程建设。优化水源结构,提高城市供水的保证率,建设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完善城市水源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水资源调配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保护、监管和综合整治工程措施,实施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全面推进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统筹兼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水生态环境改善等需求,重点推进一批水库工程建设。

新建小型水源工程:为解决我县工程性缺水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灌溉用水水源问题,提高已建小型灌溉水库安全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田蒲、黄岗岭等4座小型水库,总库容900万m3,总投资14800万元。小型水源工程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表3-2。

表3-2               新建小型水库工程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总库容(万m3)

建设起止年限

投资(万元)

1

田蒲水库

300

2015-2022

3500

2

黄岗岭水库

300

2015-2022

77000

3

大黄山水库

50

2015-2022

11300

4

横坑水库

3300

2015-2022

330000


合计



1148000

2.五库加固工程。

巩固和提升防洪排涝成果,综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十三五”期间,开展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常态化安全鉴定,按照先除险、后加固、再提标的原则,开展病险水库(闸站)除险加固,加快完成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消除工程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在设计标准内安全可靠运行,恢复、提高工程防范和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水库除险加固。开展水库常态化安全鉴定工作,完成水库安全鉴定5座,具体安全鉴定实施计划详见表3-4,及时开展二、三类坝除险加固,完成枫桶坞、石塘内、际头山、王山、西坑等5座水库除险加固,控制病险水库年发生率不超过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表3-3。

表 3-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计划表

序号

工程名称

总库容(万m3)

建设起止

年限

投资

(万元)

1

枫桶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48.5

2016-2017

77000

2

石塘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5

2018-2019

300

3

际头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1

2017-2018

300

4

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38.5

2019-2020

1200

5

西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665.55

2020-2020

800


合计



3300

表 3-4           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实施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总投资(万元)

“十三五”估算投资(万元)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合计

1

枫桶坞水库安全鉴定

水库安全鉴定

10

10

0

0

0

0

10

2

际头山水库安全鉴定

水库安全鉴定

10

0

10

0

0

0

10

3

石塘内水库安全鉴定

水库安全鉴定

10

0

0

10

0

0

10

4

王山水库安全鉴定

水库安全鉴定

10

0

0

0

10

0

10

5

西坑水库安全鉴定

水库安全鉴定

10

0

0

0

0

10

10


合计








50

3.八源保护工程。

实施重要水库的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保护、监管和综合整治工程措施,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确保水源地具备“水量保障、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的保障体系。作为钱江源头县,要保证一江清水送下游,加强对水源地整治力度,保证水库防洪、供水、灌溉功能,对库区进行清淤及生态修复,对下游河道进行整治及生态修复。加强对县内河道的整治力度,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的保护,落实马金溪等主干流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在水资源配置中加大生态用水的比重。

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瑶坑、大溪垄、塘坞、白渡、碧家河、东坑、茅岗、齐溪等八个水库水源地整治,涉及库容7145.5万m3,工程总投资6600万元。整治包括库区和下游河道整治,通过整治措施提高河流防洪标准,不仅可以显著减轻山洪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可以通过工程和植物措施达到景观、生态、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形成完善的景观河道、生态河道、防洪河道的有机统一体和河岸防护体系。水源地整治工程年度实施计划见表3-5。

表 3-5            水源地综合整治实施计划表

序号

水库名称

总库容(万m3)

建设起止年限

投资(万元)

1

瑶坑水库

115

2016-2020

500

2

大溪垄水库

233

2016-2020

600

3

塘坞水库

115

2016-2020

500

4

白渡水库

143.7

2016-2020

500

5

碧家河水库

756

2016-2020

800

6

东坑水库

149.8

2016-2020

500

7

茅岗水库

1116

2016-2020

1200

8

齐溪水库

4517

2016-2020

2000


合计



6600

4.十河综治工程。

建立或改善江河湖库水体之间的联系,提高区域防洪、供水保障能力,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全县主要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规范入河排污口审核,基本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和危害;推进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解决小水电下游河道脱水问题,确保生态基流,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加快老电站更新改造进程,积极推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强化水电安全监管;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保障衢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湖库塘清污(淤)”工程。为贯彻落实省、市“五水共治”《关于全面开展河湖库塘清污(淤)工作的通知》(浙治水办[2016]7号)、《关于加快落实“清千塘美百河”春季治水大会战行动的通知》(衢治水办发[2016]3号)精神,围绕“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工作目标,狠下治水决心,加大力度开展河湖库塘清污(淤)工作,真正让水活起来、清起来、净起来、美起来,全面改善居民生活,助推国家公园建设,让开化好地方水更清,更美。本工程涉及15个乡镇(办事处),9座水库,23座山塘,60片池塘,189.01公里河道,清污(淤)181.808万方,总投资5281万元。汇总见表3-6。

表 3-6     河湖库塘清污(淤)工程实施计划汇总表

序号

类型

数量(座/片/公里)

清淤量

(万方)

清淤方式

投资

(万元)

备注

1

水库

9

58.23

干水作业

1895.48


2

山塘

23

78.23

干水作业

315.65

官台、上坞塘带水作业

3

池塘

60

11.01

干带水作业

309.37


4

河道

189.01

104.33

干带水作业

2760.5



合计


 181.8089


5281


     生态水电示范建设。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两美浙江”和“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我县将重点开展农村水电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合格设置生态放水闸保障下游生态需水量,对外部环境整治、上下游漂浮物清理等河道保洁、厂区环境绿化等措施,提高水电站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程度。对运行年限长,设备老化,安全隐患突出的水电站,加大更新改造力度,提高自动化水平。对环境影响明显,无法通过改造等手段解决的水电站,采取逐步淘汰拆除方式,使水电站有序推出。“十三五”期间生态改造电站9座。生态水电改造实施计划详见表3-7。

表3-7    生态水电示范建设工程计划表

序号

电站名称

水电站

座数

建设起止

年限

投资

(万元)

1

何田一级二级电站生态示范建设工程

2

2016-2017

131

2

开化县新联农村水电生态示范建设工程

1

2016-2017

122

3

开化县明廉电站生态示范建设工程

1

2016-2016

515

4

马金溪华埠段生态示范建设工程

4

2016-2016

269

5

下星口农村水电生态示范建设工程

1

2016-2016

298


合计

9


1335

为进一步落实水电站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构建完善的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在“十三五”期间,要求全面完成装机1000kW以上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通过以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等内容的创建,切实提高农村水电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十三五”期间我县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达标主要任务为9座电站,电站安全鉴定2做,具体实施计划详见表3-8,3-9。

表3-8      水电站标准化建设计划表

序号

电站名称

装机(kW)

实施年限

1

衢州市龙潭电站

1500

2016

2

碧家河一级电站

1260

2016

3

碧家河二级电站

1000

2016

4

碧家河三级电站

1000

2016

5

齐溪三级电站

  12000

2016

6

青河电站

1600

2016

7

罗坞口电站

1500

2016

8

欣欣电站

115000

2016

9

齐石二级电站

1890

2016

表3-9      水电站安全鉴定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总投资(万元)

“十三五”估算投资(万元)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合计

1

库坑电站安全鉴定

电站安全鉴定

10

0

10

0

0

0

10

2

新朋电站安全鉴定

电站安全鉴定

10

0

0

10

0

0

10


合计








20

小水电建设。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综合等功能,合理有序开发水电清洁能源,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实施“农村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推进农村水电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增效扩容建设,加快农村水电扩容增效。“十三五”时期增效扩容电站11座,具体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表3-10。

表3-10    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计划表

序号

电站名称

原规模及新增装机

 (kW))

建设起止

年限

投资

(万元)

资金来源(万元))

项目

自筹

中央财政奖励

地方配套

1

齐溪林场

180/55

2018-2019

89.32

65.85

16.45

7.05

2

东坑二级

250/50

2017-2018

81.27

51.27

21

9

3

金开

320/160

2017-2018

163.67

115.67

33.6

14.4

4

士谷

325/245

2017-2018

123

66

39.9

17.1

5

东川

400/0

2016-2017

85

45

28

12

6

林山

375/105

2017-2018

116.07

68.07

33.6

14.4

7

大石龙

150/170

2017-2018

101

69

22.4

9.6

8

池淮

150/50

2017-2018

86.94

66.94

14

6

9

旭日

155/45

2017-2018

106.15

86.15

14

6

10

东方红

200/120

2016-2018

89

57

22.4

 9.66

11

茹山

320/180

2016-2017

164.22

124.22

28

12


合计



1205.64

529.5

245.35

105.15

中小流域综合整治。推进马金溪、龙山溪、池淮溪等3条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干支流河长138余公里,其中马金溪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治理长度为116km,投资7.02亿元,已被列入重大工程项目。中小流域综合整治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表3-11。

表 3-11       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计划表

序号

工程名称

治理长度(km)

建设起止年限

投资

(万元)

1

开化县龙山溪河流综合治理

15

2017-2020

 12000

2

开化县池淮溪河流综合治理

7

2017-2020

 6000


合计

22


18000

        水土保持工程。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规划总投资5258万元,加强对重大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力度,控制低丘缓坡开发,遏制水土流失,深入推进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小流域、坡耕地及林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生产建设活动和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强化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十三五”期间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61km2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30%以上,区域内95%以上的水系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分区水质标准。具体见附表二。

    5.百沟治理。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改善农村河道“水混、水脏”的问题已成为老百姓的迫切需要。根据“小县大城”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优先治理洪涝易发、人口集中、经济聚散、农田连片的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逐步提高中心镇和农村的防灾避灾能力。

农村河沟治理。涉及15个乡镇(办事处),整治河长141公里。其中穿村庄河长90公里。农村河沟治理详见表3-12。

表 3-12          农村河沟治理实施计划表

序号

乡镇名称

整治河长(km)

建设起止年限

投资(万元)

1

华埠镇

20

2016-2020

3000

2

池淮镇

10

2016-2020

  2000

3

马金镇

15

2016-2020

  2600

4

杨林镇

8

2016-2020

   1000

5

苏庄镇

10

2016-2020

 1500

6

桐村镇

  10

2016-2020

 1500

7

芹阳办事处

5

2016-2020

 1000

8

齐溪镇

6

2016-2020

 1000

9

村头镇

10

2016-2020

   2000

10

林山乡

8

2016-2020

 1000

11

何田乡

5

2016-2020

800

12

大溪边乡

4

2016-2020

   800

13

中村乡

10

2016-2020

 1500

14

长虹乡

5

2016-2020

   800

15

音坑乡

15

2016-2020

 2600


合计

141


23100

6.万亩节水工程。

    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旱粮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地制宜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完善灌排配套渠系;继续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泵站的更新改造(齐溪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已被列入重点项目工程),提高灌溉水保证率和有效利用系数。积极推进“一高四小”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小山塘、小堰坝、小机埠、小沟渠的新建、改造、整治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低丘红壤治理开发”工程为依托,优先在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区等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扩大管道输水和喷微灌受益面积,着力提高农业灌溉水平,开发农田土地,为全县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坡耕地雨水集蓄旱粮喷灌和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扩大管道输水和喷微灌面积。“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00亩,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生产效益。高效节水灌溉年度实施计划见表3-13。

表 3-13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计划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模(亩)

实施年限

投资(万元)

1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3500

2016-2020

1420


合计



1420

    低丘红壤治理开发。在注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互相统一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地加强低丘红壤治理开发力度。规划到2020年开发低丘红壤面积2400亩,大力推进坡改梯、灌排水渠、蓄水池、沉砂池、小型泵站、管道工程、机耕路等工程,为全县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计划开发土地面积2400亩。低丘红壤工程年度实施计划见表3-14。

表 3-14            低丘红壤工程实施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亩)

实施年度

投资(万元)

1

音坑乡低丘红壤开发治理项目

400

2016

60

2

中村乡低丘红壤开发治理项目

400

2018

60

3

华埠镇低丘红壤开发治理项目

400

2019

60

4

村头镇低丘红壤开发治理项目

400

2020

60

5

杨林镇低丘红壤开发治理项目

400

2017

40

6

池淮镇低丘红壤开发治理项目

400

2018

40


合计

2400


320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完善灌排体系。“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以下主要内容:新建山塘6座,整治山塘17座,改造泵站22处,新建堰坝14座,整治堰坝89处;沟渠整治长度368km。“四小”工程分年度实施计划见表3-15。

表3-15                            “四小”工程分年度实施计划表

序号

乡镇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起止

年限

投资

(万元)

山塘

小型泵站

小堰坝

小沟渠

新建座数(座)

整治座数(座)

小计
(座)

新建座数

(座)

改造座数(座)

小计
(座)

新建座数(座)

整治座数(座)

小计
(座)

整治长度(km)

1

华埠镇

1

4

5

0

2

2

1

7

8

40

2016-2020

2800

2

池淮镇

0

2

2

0

3

3

1

2

3

25

2016-2020

1500

3

马金镇

1

1

2

0

2

2

2

8

10

25

2016-2020

2500

4

杨林镇

1

0

1

0

1

1

1

5

6

20

2016-2020

1200

5

桐村镇

0

5

5

0

0

0

2

15

17

20

2016-2020

1500

6

芹阳办事处

0

1

1

0

2

2

0

10

10

30

2016-2020

1500

7

齐溪镇

0

0

0

0

0

0

2

2

4

20

2016-2020

1000

8

村头镇

1

1

2

0

5

5

2

5

7

20

2016-2020

1200

9

林山乡

0

0

0

0

0

0

1

5

6

18

2016-2020

920

10

何田乡

0

0

0

0

0

0

0

5

5

20

2016-2020

1000

11

大溪边乡

0

0

0

0

0

0

0

4

4

20

2016-2020

1100

12

中村乡

0

1

1

0

0

0

0

4

4

20

2016-2020

1100

13

长虹乡

0

0

0

0

0

0

0

4

4

20

2016-2020

1000

14

音坑乡

1

2

3

0

5

5

0

10

10

40

2016-2020

3500

15

苏庄镇

1

0

1

0

2

2

2

3

5

30

2016-2020

1500


合计

6

17

23

0

22

22

14

89

103

368


23320

    7.百万饮水工程。

在提前完成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改善提高饮水质量的要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标准,解决和改善19.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在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中,更加重视水源建设和水质监测,提高供水质量,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符合开化县情的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根据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的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四项指标中存在的饮水不安全人口范围、问题类型及其成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20103万元,其中标准化管理5300万元,建筑工程投资14803万元,到2020年规划改善19.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详见表3-16、3-17、3-20。

表3-16         “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主要建设工程概况表(200m3/d以上)

序号

/

水厂

输配水管网新建和改造

 工

水厂占地增加

改造水处理设施

改造消毒设备

改造供水泵站

新建水质化验室

m3/d

新建/改造

新建/改造

/

/

/

/

/

/

km

km

km

km

万元

1

开化水厂

芹阳办

改造

50000

45000

12000

改造








60

13

130

25

783

2

马金水厂

马金镇

改造

10000

35000

13321

改造


179

101

264

113

839

3

黄岗岭水厂

杨林镇

新建

1000

10000

10000

新建

新建

94

94

75

75

1523

4

塘坞水厂

马金镇

改造

900

5000


改造

改造

20

12

54

34

99

5

金井水厂

池淮镇

改造

2000

20000

5000

新建

改造

10

10

200

20

240

6

毛坦村

苏庄镇

改造

570

3800


新建








8

8

4


235

7

泗洲

音坑乡

改造

364

2426


新建








4

1

30

9

151

8

大路水厂

音坑乡

改造

400

2610


改造








5

1

60

10

155

9

立江

池淮镇



1560














93


合计



65234

125387

40321









380

240

817

286

4118

表3-17         “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主要建设工程概况表(200m3/d以下)

序号

乡镇

工程数量(处)

工程(行政村)

新增受益人口(人)

水源(处)

村头以上管道(km)

村内管道(km)

工程总投资

(万元)

新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1

华埠镇

18

旭日村、龙太、大路边、联盟村、大郡村、杨村、许家源村、大史、新青阳、郑家、溪东村、友谊、新华、叶溪村、溪上、王家、联丰

20804

2

19

86.9

44.4

74.34

73.9

1373

2

大溪边乡

12

大溪边、墩南、阳坑、黄谷、阳坑口、上安、下湾、方田、大桥头、茂新、月岭、公淤

13655

0

25

0.9

30

29.4

9.5

879

3

何田乡

5

丘畈村、高升村、陆联村、田畈村、柴家村

3256

  77

0

0

12

0

18

210

4

马金镇

5

金溪、杨和、高坪、富川、大堑

4865

4

1

0

25

10

29

193

5

齐溪镇

8

上村村、里秧田、仁宗坑、左溪、江源、岭里、丰盈坦、龙门外

5746

1

14

7

12

6.2

10.4

314

6

中村乡

6

茅岗村、西畈村、张村村、树范村、曹门村、新门村

4924

0

6

13.3

0

21.2

0

304

7

杨林镇

10

友好村、杨林村、云山桥村、川南新村、霞光村、蕉荷村、下庄村、新源村、平川村、东坑口

14274

12

32

11.9

117.2

12.4

138.9

1029

8

长虹乡

3

霞川村、北源、桃源

3145

1

2

0

6.1

0

23

258

9

林山乡

11

利平、下江、塘源口、詹村、大举、舜山、西山、霞湖、禄源、姜坞、菖蒲

16244

0

10

39

129

35

163.5

1054

续表3-17        “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主要建设工程概况表(200m3/d以下)

序号

乡镇

工程数量(处)

工程(行政村)

新增受益人口(人)

水源(处)

村头以上管道(km)

村内管道(km)

工程总投资

(万元)

新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10

池淮镇

17

航头村、池淮村、坝头村、横龙村、虹光村、黄庄村、白渡村、中畈村、油川村、爱国村、塘林村、潭头村、余田畈、路口村、玉坑村、篁岸、立江

15979

20

14

395.9

0

125.6

0

1399

11

村头镇

7

芳林、武源、上边山、礼田、青山、长庆、石畈

5396

7

0

16.2

0

0

0

338

12

音坑乡

17

底本、河山、洽川、景峰、明廉、什城、城畈、王家店、对门、杨家、青山头、戴家、华联、姚家、下淤、汶川口

21832

15

2

17.7

17.6

129

98.2

1255

13

桐村镇

9

杜坑、黄石、桐村、建丰、裴源、华山、严村、王畈、门村

8651

10

12

6.4

21.4

36.4

34.6

537

14

苏庄镇

6

古田、富户、方坡、余村、苏庄、高坑

7100

8

0

11

15.5

20

0

428

15

芹阳办

10

丰源村、五福村、五丰村、 岔里村、 宋村、同丰村、金路村、文圣村、黎明村、 金村村

8145

7

0

46.5

28.2

68.3

57.3

518

16

20m3/d以下

65


9111







596


合计 

209


161567

94

105

655

476

570

649

10685

(二)深化重点领域管理改革

按照从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防汛防台抗旱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投融资、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水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行业能力建设,构建水利现代化管理体系。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 

按照“建管并重”要求,因地制宜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切实改变水利工程管理薄弱的状况,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以公益性较强的水库、重要堤防为重点,研究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标准体系,因地制宜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做到管理责任、机构、人员、经费和制度“五落实”。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小型水利工程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维护经费、健全监管制度等为重点,全面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对农田水利的新要求。积极培育水利工程物业管理市场,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和物业化管理,努力实现水利工程专业化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能。开展水库综合整治试点,研究水库库区和下游泄洪河段统一管理的政策性突破,解决水库下游泄洪河段与水库泄洪能力不配套的问题。

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标准体系。组织开展大中型水库、重要堤防等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标准化创建工作,创建标准化管理单位已明确。

水库综合整治试点。统筹考虑水库自身与下游防洪安全、库区生态保护,以瑶坑等水库综合整治为试点,探索研究水库应急放空(调度)设施、下游泄洪河道、防汛道路、水源保护(库区清淤、消落区整治、库尾生态修复等)、管理和监测设施等措施的标准化建设问题,为全面推行水库建设和管理标准化奠定基础。

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模式。结合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推行群众管理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等多种管护模式。开展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建设,至“十三五”期末,创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合作组织10个以上。

表3-18        标准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任务表

序号

工程类型

单位

数量

1

水库

32

2

山塘

11

3

堤防

5

4

农村供水工程

2

5

水电站

11

6

水文测站

13


合计


74

2. 防汛防台抗旱管理规范化。                                                                                                                                                                                                                                                                                                                                                                                                                                                                                                                                                                                                                                                                                                                                                                                                                                                                                                                                                                                                                                                                                                                                                                            

按照“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推进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水旱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抗旱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和督察检查,研究制订县防指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防汛防台抗旱行为。组织修订马金溪等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和防御超标准洪水方案,进一步优化水雨情等有关防汛信息自动采集网络,提高主要河道防洪、城镇内涝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构筑以洪水风险图为龙头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防汛综合支持系统。继续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把基层一线作为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主战场,实现规范管理长效化,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完善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物资储备和管理维护;加快推进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基地建设,逐步扩大运用市场机制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进一步完善防汛物资储备和应急调配体系;加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体系与能力建设、防汛抢险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增强抢险装备科技含量和抢险技术水平,建设一支“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防汛防台抗旱队伍。

制度建设。研究制订县防指应急响应工作规程、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管理办法、河道防汛特征水位管理办法、洪水调度管理办法、防汛防台抗旱督查检查办法、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办法、防汛防台抗旱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完善汛期值班、会商等制度。

完善各类预案。组织修订防汛防台抗旱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马金溪、池淮溪等主要流域洪水调度方案或防御超标准洪水方案。

完善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和完善水雨情监测站网,大力推进水文测站标准化和水文监测自动化,加快水文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防汛防台抗旱的信息保障和服务能力。新建(改造)雨量、水位、流量、蒸发、水质等监测设施5余处。

编制综合治理规划。启动马金溪、池淮溪等主要流域防洪规划编制,更加突出规划对流域防洪管理和其它涉水行业管理的指导与约束,合理安排行洪通道和调蓄空间。

编制洪水风险图。全面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十三五”期间,完成马金溪洪水风险图编制。

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储备科学、管理规范、调配快捷的防汛防台抗旱物资储备基地,加快推进乡镇级防汛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加强县级防汛物资储备基地在重点流域的建设布局和建设力度。谋划开展重点流域(区域)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建成县级、乡镇及以下共3个层次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地方与军队武警相结合、防汛与抗旱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探索建立流域(区域)互助互救机制。“十三五”期间防汛防台抗旱管理规范化总投资2000万元,具体投资见表3-19。

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化。

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针对水资源需求的特点,不断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用法制化保障制度化。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总量“三条红线”控制目标落实到位。完善和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预警机制,完善相关水资源配置规划,优化水资源调度,探索建立水资源市场配置和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经济社会的空间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依法加强水域保护和管理,严格实行占用水域的审批管理,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水域不减少,争取略有增加。试点引领,不断探索创新符合各地实际的河湖管护机制,完成县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积极推进县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管理范围内土地界线与权属清晰的要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全面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加强取水许可、计划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有偿使用管理,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加强地下水监管,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提高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跨河流交接断面、城乡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

4.节约用水社会管理常态化。

按照“节水优先”的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使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研究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推行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累进加价部分可作为政府性基金用于社会的节水建设和奖励。建立工程原水水价与公共供水水价同步调整机制,争取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在全县推广水库原水水价中附加水源保护费、专项用于水源保护的政策性突破做法,推动全县加大对水库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快节水型载体建设,制订和完善节水型载体建设标准,建设一批节水型示范灌区、企业和单位。

建立节水约束奖惩机制,提高节水主观能动性。结合开化县实际,由开化县水利局牵头和县财政局牵头,会同县机关事务局、县经信科技局、县住建局等部门制定出台开化县节约用水奖惩相关政策文件。针对落后企业及高耗水产品,市场限制准入,限期淘汰。对违反节约用水有关规定,造成用水浪费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处罚;针对各领域设立节水先进灌区、节水先进单位、节水先进企业、节水先进小区、节水先进个人五个奖项明确奖励标准和程序。由县广电总台积极宣传节水约束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节水主观能动性,提高节水意识。节水管理投资详见表3-20。

5.水利投入体制机制多元化。

根据“两手发力”的新要求,针对开化的县情和水情,深入研究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推进水利投资多元化。适应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趋势,争取实现“开化县水利平台”,积极研究盘活现有水利资产,先期整合产权明晰、效益良好的优质水利工程资产,通过资产融资等方式,巩固和提高现有水利融资平台融资能力,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资金需求。用好县级农业发展投资基金政策,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建立水利产业基金和水利资产证券化方面有所突破,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项目适宜的投融资模式,完善产品定价、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切实解除政策玻璃门,推动以PPP模式实施重大水利工程。选择若干前期酝酿较充分、相关方共识较多的区域进行水权交易试点,逐步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探索利用市场机制节约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提高流域防御超标准洪水的能力。

重大水利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与发改、财政、金融机构等加强协作,共同研究出台产品定价、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力争完成1个PPP试点项目。

    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选择若干前期酝酿较充分、相关方共识较多的区域作为试点,开展水权确权登记办法、交易规则及流程、公平性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出台规范政府间水权交易行为的管理办法。

    利用市场机制落实水库预泄和超蓄保障。选择齐溪等水库作为试点,探索建立水库预泄和超蓄的经济损失实行政府补偿与洪水保险相结合的机制。 

6.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化。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把水利工程建设的市场管理和项目管理纳入阳光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和监督,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要求,依法加强规划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依法对勘察、设计、科研、咨询、建设、施工、监理、检测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使水利行业能够适应全面依法行政的新要求。根据省政府专项资金改革的新形势,研究制定分级分类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切块资金安排和项目建设管理的监督检查。完善县水利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加大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息公开的范围,鼓励社会公众对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积极探索信用信息在企业资质申报、人员资格管理、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加强质量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中有升,工程质量监管能力显著提高。严格依规组建项目法人,提高项目法人履职能力;研究推行代建制、总承包等建设管理模式,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化水平。

探索信用信息应用。探索信用信息在企业资质申报、人员资格管理、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应用。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实施项目管理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水利工程质量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培育水利市场。通过发展水利行业协会、水行政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政府购买水利公共服务事项等措施,制订培育水利公共服务市场、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推进水利行业协会制订行业从业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  

7.涉水事务行政管理法制化。 

按照“依法治水”的新要求,不断完善水行政管理和水行政执法的法制化水平,更好的保障水利改革和发展。深化以“三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权力事项网上运作,实现权力运行的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完善权力清单的相关配套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加强对各科室事权落实与执行情况的监管,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研究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特性,明晰水行政监管的内容、手段、程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巩固常态化检查效果,严格查处水事违法案件,推进无涉水违建县创建。

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权力清单的相关配套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围绕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防汛抢险能力、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能力、规划与政策研究能力、政务与宣传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等六大能力,统筹配置和盘活现有行政事业机构和编制资源。

水行政执法

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决策后评估、纠错制度以及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中的参与机制。开展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建立水利与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水政执法与综合行政执法无缝衔接的监管机制。

强化水行政执法能力。建立普法及全员法治培训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涉水、涉渔违法行为的发生。按照快速有效查处案件的要求,提升执法装备水平。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强化水行政许可项目论证及批后监管。 

8.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信息化。 

按照“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战略要求,继续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四大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智慧水利以“保障水安全、强化水行政、深化水事务、推进水服务、丰富水信息”为主要建设内容,逐步实现管理环节闭合、使用对象闭合、实施地域闭合的推进机制。以管理办法和标准体系制定为抓手,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尝试以流域为单元整体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遵循“整合、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推进水利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深入开展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实现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进工程带科研,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强水利应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创新水利人才培养开发、考核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水利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团队建设,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团队和带头人,全面提升全县水利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智慧水利建设。以防汛、水资源、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为重点“保障水安全”;以水行政、水保、河道水域管理为重点“强化水行政”;以人员管理、协同办公、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深化水事务”;以公众、政府行政、市场主体服务为重点“推进水服务”;以综合感知、数据中心、资源空间库建设为重点“丰富水信息”。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制定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和标准体系,明确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到验收各阶段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规范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实施程序和验收要求。

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基层水利职工专业培训;开展全县统一招聘基层水利员,吸引专业人才向水利行业流动,定期组织全县水利行业技能竞赛。

表3-19         水文设施“十三五”规划实施汇总表

序号

项目

实施站点

性质

数量

(套)

投资

(万元)

1

水位

马金、华埠

新建

2

200

2

雨量

陵塘、举林、黄坞、上坳、后山湾、大麦坞、洪源、

新建

7

70

3

墒情

密赛、油溪口

新建

2

20

4

水文

开化

标准化

1

150

5

水文自动测流

开化

自动化、信息化

1

50

6

蒸发

密赛、油溪口

自动化、信息化

2

10

7

视频

马金、华埠

自动化、信息化

2

30

8

省级报讯站卫星备用通道

齐溪水库、开化、茅岗水库、油溪口、马金

自动化、信息化

5

40

9

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体系


服务

1

140


合计



23

710

表3-20             标准化管理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划工程

投资(万元)

总投资

(万元)

1

防汛防台抗旱管理

应急能力建设

900

2000

洪水风险图编制

200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

900

2

取用水管理

建立水量实时监控系统

500

500

3

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

600

5300

应急供水能力投资

200

水质化验中心投资

500

水源保护投资

1000

管理维护

1000000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

55000

水土保持

1550000

4

标准化建设规划任务

建设水库、大中型灌区、山塘、堤防、农村供水工程、水电站、水文测站

13600

13600

5

信息化建设

无纸化办公,水利建设监控系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防汛信息化

5000

5000


总计



26400

9.水利安全生产责任化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结合我县水利安全生产实际,及时制定和完善确保水利安全生产的经费保障、人员保障、制度完善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健全安全监督职能机构,大力加强水利建设项目现场安全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监督检查与考核,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求,落实水利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局各业务科室专业监管职责。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经费投入,将安全生产工作经费列入财政算,建立安全生产财政投入稳定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宣传、监管工作,切实保障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人才力量为水利安全管理和政府监管、执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培训和考核管理,监督检查“三类人员”延期培训、专(兼)职师资配备情况。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深入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着力提高水利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隐患查处、事故应急能力。

健全水利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机制,建设联动互通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依托相关部门应急救援力量,加快水利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着力提升基层一线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推进生产社会化服务,发挥水利护渔协会、小水电协会等行业协会、水利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安全技术优势,引导、支持水利建设和管理实施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推行委托专业机构或聘请专家开展安全巡查与督查,增强安全检查的有效性。

四、 投资规模和用地需求

(一)投资安排 

根据“十三五”期间水利建设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考虑当前我县水利投入的水平和适当加大水利投入的可能性,对建设项目进行了统筹安排。

已完成前期设计的工程,以设计文件的概算投资为基础;对新建工程方案和除险加固方案的投资估算进行分析调整后,列入规划投资估算。其他小型工程,通过工程类比法匡算工程投资,列入规划投资估算。

经匡算,全县“十三五”期间水利规划工程总投资为82亿元,其中“十三五”投资49.11亿元,转结投资32.89亿元。重大工程投资34.73亿元,面上工程投资14.38亿元。重大工程及面上工程投资按年度投资汇总见表4-1,图4-2:

表4-1        “十三五”规划年度投资       单位:亿元

项目类别

年度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合计

重大项目

2.20

2.81

8.80

9.70

11.22

34.73

面上项目

2.94

2.84

2.80

2.87

2.94

14.38

合计

5.14

5.65

11.60

12.57

14.16

49.11

                     图4-1

重大工程与面上工程投资所占比例如图4-2:

                     图4-2

“十三五”规划工程投资按照分类投资具体见表4-2,图4-3。

表4-2-2      “十三五”规划分类投资  单位:亿元

序号

工程分类

投资

份额

1

四库蓄水工程

1.48

3.01%

2

五库加固工程

0.34

0.68%

3

五大重点工程

34.73

70.72%

4

八源保护工程

0.66

1.34%

5

十河综治工程

2.90

5.90%

6

百沟治理工程

2.31

4.70%

7

百万节水工程

2.51

5.10%

8

百万饮水工程

1.48

3.01%

9

标准化管理建设

2.71

5.52%

                   图4-3

(二)用地需求 

土地是水利工程推进的重要保障要素之一,“十三五”期间,一方面,要依法依规用好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用地政策,强化水利工程用地保障;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坚守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的原则,多措并举,强化水利工程土地节约利用。

全县“十三五”重大水利工程规划新增建设用地1.03万亩,其中占用耕地0.35万亩。具体看表4-3;

表4-3            “十三五”规划用地需求            单位:亩

序号

项目名称

新增建设用地

总用地
面积
(亩)

耕地
(亩)

其中

基本
农田
(亩)

林地
(亩)

园地
(亩)

其他

占地
(亩)

1

开化县钱江源水库工程

2661

0

2013

1619

2520

8813

2

开化县常山港华埠段治理工程

477

0

9

111

83

680

3

开化县马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00

0

100

100

0

400

4

开化县茅岗水库引水工程

200

0

100

100

0

400


总计

3538

0

2222

1930

2603

10293

五、 保障措施

“十三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重、改革难度大、管理要求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加大政策支持、扩大公众参与,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各项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水利改革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水利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运输、环保、农业、林业等多部门协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合力推进规划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化细化工作方案,将规划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主体,明确时间节点,列明任务表、路线图、责任单,咬定目标不放松,严格考核,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加快前期,要素保障 

“十三五”期间水利项目尤其是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任务重,突出抓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各乡镇(办事处)部门要配合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前期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进度,提高成果质量。依法依规简化前期工作程序和审批流程。主动协调国土等相关部门,确保用地需求,妥善解决移民征地等严重制约水利工程建设进程的问题。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调发力,为水利建设和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三)科学评价,争先创优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规划调整或修订意见,推进规划科学实施,确保规划总体目标如期完成。做好规划实施和水利项目进展水平的年度评估,将评估成果与“五水共治”考核相结合,对规划实施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发挥激励作用。 

(四)加强宣传,凝聚共识 

完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通过教育培训、典型示范、展览展示、主题宣传、新闻发布等,加大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水忧患和水危机意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意识、灾害防御自救意识,宣传水利规划成果,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表一                                 重大工程表                                单位:亿元

序号

工程名称

主要内容

投资(亿元)

总投资

已完成投资

十三五投资

结转投资

1

钱江源水库建设工程

新建大2型水库1座,配套溢洪道等枢纽建筑物引钱江源水库水至开化县城,作为城市供水主水源,沿线供水齐溪、马金、音坑、中村、村头、城关等乡镇村庄,引水干支管长度150公里。

52.00

0.00

23.00

29.00

2

常山港华埠段治理工程

建设堤防5.238公里;建设护岸8.48公里;新建水闸2座,建设拦水堰1座

3.61

1.50

2.11

0.00

3

马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综合治理干流116公里,河道水生态保护

7.02

0.00

7.02

0.00

4

茅岗水库引水工程

引水线路长18km,引水流量0.6m3/s,年供水量0.18亿m3;

2.30

0.00

2.30

0.00

5

齐溪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改造拦水堰坝30座,改造提水泵站15座,改造干支渠50km

0.30

0.00

0.30

0.00 

6

合计


65.23

1.50

34.73 

29.00


附表二                                面上建设项目汇总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总投资

投资安排计划

负责

科室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合计

四库   蓄水  工程

1

小型水库建设

新建小型水库

38600

2960

2960

2960

2960

2960

14800

规建办


小计


38600

2960

2960

2960

2960

2960

14800


五库加固 工程

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坝体防渗处理,坝坡整治、新建管理用房及增设观测设施

3300

700

300

300

1200

800

3300

防汛办

  2

水库安全鉴定

水库安全鉴定

50

10

10

10

10

10

50

防汛办


小计


3370

710

310

310

1210

810

3350


八源  保护  工程

1

水源地整治

库区生态修复及下游河道整治、库区清淤

6600

1100

1000

1300

1200

2000

6600

规建办


小计


6600

1100

1000

1300

1200

2000

6600


十河  综治  工程

1

河湖库塘清污(淤)工程

对5座水库,23座山塘,60片池塘,189.01公里河道,清污(淤)181.88方

3883

1744

535

535

535

534

3883

河道所

2

农村水电生态示范建设工程

增加生态放水闸保障下游生态需水量,对外部环境整治、上下游漂浮物清理等河道保洁、厂区环境绿化等

1335

790

410

135

0

0

1335

小水电

3

农村水电标准化建设

大坝、输引水设施、厂房、升压站等设备设施评级、标志标识、厂区环境,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教育培训管理、档案管理、各类预案等

81

81

0

0

0

0

81

小水电

4

电站安全鉴定工程

对2座水电站进行安全鉴定

20

0

10

10

0

0

20

小水电

续附表二                              面上建设项目汇总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总投资(万元)

投资安排计划

负责

科室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合计

十河  综治  工程

5

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工程

对水电站水工建筑物加固维修,机组拆除换新机组,厂房改造翻新。

1206

174

778

254

0

0

1206

小水电

6

中小流域综合治理

新建/加固防洪堤、堤岸、绿道、穿堤建筑物,保护修复生态滩地、水生植物

18000

4000

3600

3600

3600

3200

18000

河道所

7

水土保持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5258

269

328

724

504

1235

3060

水保站


小计


31181

7058

6010

5607

4988

5320

28983


百沟

治理 工程

1

农村河沟治理

河道治理

23100

4600

4600

4600

4500

4800

23100

规建办


小计


23100

4600

4600

4600

4500

4800

23100


百万

节水 工程

1

坡耕地、水稻区百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

1420

280

280

280

280

300

1420

规建办

2

低丘红壤治理开发

灌排水渠、蓄水池、管道工程、机耕路

320

60

40

100

60

60

320

规建办

3

四小工程

小山塘、小泵站、小堰坝、小沟渠治理

23320

4700

4800

4500

4600

4720

23320

规建办

4

小计


25060

5040

5120

4880

4940

5080

25060


续附表二                               面上建设项目汇总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总投资(万元)

投资安排计划

负责

科室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合计

百万

饮水 工程

5

农民饮用水工程

水源、管网、水厂改造

14803

2960.6

2960.6

2960.6

2960.6

2960.6

14803

规建办


小计


14803

2960.6

2960.6

2960.6

2960.6

2960.6

14803


标准化管理工程

1

水文设施新建、改建与自动化

包括水位、雨量、墒情、水文等设施的新建与改建,自动信息化等

710

142

142

142

142

142

710

水文站

2

信息化建设

无纸化办公,水利建设监控系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防汛信息化

5000

500

1000

1000

1500

1000

5000

防汛办

3

水利工程设运行管理

水库、山塘、堤防、大中型灌区、农村供水工程、水电站、水文测站

13600

2720

2720

2720

2720

2720

13600


4

标准化管理项目

防汛防台抗旱管理、节水管理、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管理

7800

1560

1560

1560

1560

1560

7800



小计


27110

4922

5422

5422

5922

5422

27110


29


总计


169804

29350.6

28382.6

28039.6

28680.6

29352.6

143806


附表三                                 管理改革任务表

序号

管理改革内容

单位

管理改革任务

1

有效灌溉面积

17.6

2

河道保洁制度

形成一套适合开化的河道保洁制度。

3

新增创建节水型乡镇

10

4

新增防洪风险图编制

1

6

灌区现状调查


对县域内灌区现状进行调查

7

水利改革与管理


在县域内开展实行建管一体化、健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公开公示制度、探索多元化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方式等改革任务

8

渔业普法及执法


建立普法及全员法制培训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涉水、涉渔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