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西北,距离县城59公里。村庄景色秀丽,青山如画,秀水琴扬,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人们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元末期间,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养兵息马,留下许多动听的故事和传说。革命年代,是方志敏将军率领的红二十军根据地,被市政府授于老区村。当地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礼貌待人,热情好客。山美人美,是开化县的美丽乡村。
一、平坑龙上南少林拳、棍术
平坑龙上自然村村民大多数男人都会武功,据邱氏、傅氏宗谱记载,邱、傅家族从福建上杭迁入。老人传说邱家始迁祖邱龙贵和傅家始迁祖傅尧生是姑表兄弟,为报杀父之仇,两人到南少林学艺,艺满出师,杀光了仇人(上杭县县官的岳父,他为霸占邱家的50亩良田,用计害死龙贵父亲)。被官府兵丁追杀,逃难到了开化县平坑村龙上自然村隐居。 后子孙兴旺,开徒教拳、棍武术,把少林武功传授给后人,一代传承一代,一直到如今。平坑村龙上的武术是正宗的南少林功夫,棍条、拳击虎虎生风,是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2006年参加浙江省职工“迎奥运”健身活动,获省体育局“三等奖”。
二、苏庄草龙仪式习俗及其特点
舞草龙是开化县苏庄镇的民间习俗,是村民就地取材,自己制作,自我表演的自娱自乐活动。每年中秋节,户户喜庆丰收,村村欢舞草龙。村民们头顶明月,喜气洋洋地高举稻禾扎制的草龙,在鼓乐声中翻腾起舞,为节日增添了风采,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苏庄民歌满山唱
歌唱艺术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歌曲伴随人们生活,民歌也是歌唱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歌是民间的歌曲。苏庄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当地蕴藏着许多的民歌、山歌和民间小调。加上人口流动交流,外地又传入许多民歌。当地是革命老区,流传着许多革命歌曲,因而苏庄唱民歌非常流行,不但在座唱班舞台上唱,而且农民在田间、山上劳作时也唱,真是小曲飘田野,歌声响山岗,故农民称唱民歌为“满山唱”。
四、苏庄镇古田村平坑保苗节历史渊源
元末期间,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九江,带兵溯河而上,来到古田山休整兵马。村民支持红巾军,挑着军粮,背着草料送到部队营房,使朱军得到休养生息。当地农民,田间的农作物经常被山中野兽糟蹋,朱元璋深知农夫种田之苦,见野兽毁坏庄稼,忙派士兵帮农民驱赶野兽,并把部队的旌旗插满田野,惊吓野兽,为农民保苗护青,使农家粮食获得丰收。
朱元璋和红巾军爱农助农,为民保苗护青,当地人难以忘怀,从那时开始,村民们每年要举办一次保苗庆典活动,纪念太祖的功德,每户要发“千层糕”祭祀。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民间的“保苗节”活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五、朱元璋游云台寺
公元一三六二年,朱元璋屯兵浙西开化的古田山休整。元璋久战沙场,戎马倥偬,从不游山玩水,今见古田群山叠翠,古柏参天,瀑布飞泻,云雾缭绕,风景如此秀丽。一天,他游兴大发,带着数名将领,一路游览,心情格外舒畅。过了数里,见有一古刹庙宇,造得斗拱挑檐,雕梁画栋,众人忙入内观赏。寺内古朴雅致,中堂供奉着一尊大佛,面含慈笑,栩栩如生。八角窗,扇子门,朱漆油饰的庭柱,古色古香,名曰“广福云台寺院”。众人边看边品评,都说寺院造得考究,美中不足是庭柱中堂皆无联对。无璋一生喜欢作对题联,见大家说寺中无联,正中下怀,忙提议每人作对一幅,自提联一首:
“北瞻帝阙三千里,中立台百万秋。”接着大家先后都作了联对。李善长题联:“宝鉴菩提镜,五夜钟声贝叶经。”汪广洋的联对是“溪上寒钟几度风泉杂听,云间古寺四时仙鹤飞来。”只有伯温没想到好的句子,忽然传来鸟儿“朱天子!朱天子!”的声声叫唤,原是只白头灰身子的鹦哥,元璋惊喜异常,连称宝鸟,不但会说话,还会认人。伯温见状,灵机一动,脱口作了一对:“白鸟祝皇年物显卫国受君嘉瑞,紫封来帝阙朝厘寺圣广福殊称。”
寺中长老见元璋能文能武,不胜敬慕,定要挽留他用膳。宾主欢洽,小酌谈心,直玩到月移南山,树影东斜。山区风云多变,霎时刮起风来,元璋此时余兴未艾,要众人他出对。言明以云台寺的“云”与“台”二字为首,他见天空大雨刮、乌云走,月亮时暗时明,出了上联:“云来云去风送月,”要众人答对,大家一时都没找到好对。此时,天忽然下起雨来,颗颗雨点打在寺门前的台阶上,溅起朵朵雨花。伯温见状,顿开茅塞,接口对道:“台前台后雨飞花。”巧妙的对答,博得众人赞声阵阵,此刻,元璋告辞了长老,与大家谈笑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