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5972094984/2025-015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3-05 | |
发布单位: | 县府办 | 有效性: |
2024年,开化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法治政府建设方向
1.深入学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强化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24次。
2.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出台《开化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县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法治政府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提交年度述法报告,实现述法全覆盖。
3.高位推进法治政府重点工作。建强执法监督体系,联合重点行政执法单位对4192份行政执法案卷完成评查整改。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飞行”抽测机制,先后抽测655名行政执法人员,合格率98.87%。《以三“防”提三“力”打造法治人社全生命周期保障链》获评全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提名项目,助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
(二)深化改革创新,政府履职效能持续释放
1.提高政务公开质量。试行“政务公开监督员”制度,全县依申请公开连续2年实现行政复议零纠错、连续8年实现行政诉讼零败诉,县府办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2023年度全省政务公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2.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通办”率99.86%,好评率99.92%。地方政府公共信用指数909.25,全市第一;企业严重失信率0.75%、自然人严重失信率0.83%,全市第二。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三分钟·我必到”高效协同处置机制,4项经验做法入选省委改革办《竞跑者》。
3.稳步推进执法改革。全面推行“亮码检查”,推动“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联合执法等模块应用,做到无事不扰,提升执法效能。法治护航国家公园等做法被浙江信息、浙江政务信息刊登录用。
(三)健全制度体系,依法决策水平持续提高
1.提升合法性审查质效。建立县乡合法性审查协同、审查队伍素质提升、动态评价督察三项机制,任命23名法审员,实现县乡两级法审员全覆盖。全面推进村社合法性审查,发放服务手册200余份、审查村级事务215件。
2.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出台《开化县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工作办法(试行)》,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细化审查流程,健全双重审查机制,实现“一决策一档案”。2024年完成2件事项决策,2件事项调整,1件事项后评估。
3.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巩固败诉复盘、三色预警、风险研判等手段,深化“4+X”行政争议联动实质化解模式,制发全市首份复议调解书,行政复议调撤率达42.62%,复议诉讼主渠道比值达3.69,全市第一。
(四)强化制约监督,行政权力运行规范有序
1.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依法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4件,政协提案143件,满意率达100%。
2.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全年办理行政应诉案件52件,审结32件,败诉率低于全市均值,行政机关出庭应诉100%。认真落实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回复率、采纳率均100%。
3.增强行政执法监督质效。全面开展涉企执法专项监督,制发执法监督通知书1份、工作提示单14份。探索出台“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衔接机制,对21家单位开展专项监督,发现问题12个。
(五)坚持良法善治,法治素养提升落地见效
1.加强普法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建成法律明白人工作站3家,全市首家法治乡村培训中心在金星村成立,吸引县外200余名法律明白人参加培训交流。
2.营造浓厚法治氛围。面向机关单位、乡镇村社、学校家庭等多类型群体,开展“开化县8090+网络普法进行时”“非遗文化+普法集市”等群众喜闻乐见普法宣传活动13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15万人次。
3.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增值,线上派单处置企业涉法需求,纳入“白名单”企业280家,服务事项满意度达98.8%,相关做法入选2024年全省第二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
(六)凝聚多元合力,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1.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加强三级解纷团队建设、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强化调解员培训考核,探索建立“警民”联调联处工作机制,将编外辅警纳入“以奖代补”范围,着力提升纠纷联排力量。全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649件,成功率98.81%。
2.聚焦重点人群管控帮扶。积极探索“社会力量+社区矫正”模式,组织24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技能培训16场次,其中200余人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等,相关做法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表扬肯定。
3.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布局“1+15+269”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立体网络,建成商超、学校等特色点位32个,在300余个人流密集场地投放可视化点位导引图。涉外法律服务“一件事”全面落地运行,惠及企业132家,全县公共法律服务满意率99.61%。
虽然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不均衡,招投标等领域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少数群体法治理念不够牢固,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改革突破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标志性成果数量较少。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强化“三种工作理念”,以高水平法治保障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样板建设。
(一)强化党对法治政府的领导。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营造学思践悟浓厚氛围。建立山区县涉外法治“飞地库”,“一揽子”解决企业涉外需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学法机制向部门乡镇全领域延伸,着力提升“关键少数”法治素养。
(二)提升依法决策能力水平。构建村级合法性审查闭环管控流程,将合法性审查向村社延伸。强化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衔接,创新两审耦合工作机制,提升审查质效。加强合同履约监管,制定行政机关合同审查工作指引,推动科学依法决策。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执法改革体系,实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设,落实执法活动备案、执法案件督办机制,建立执法态势分析机制。探索建立边界区域监督协作机制,联合开展跨区域专项监督,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