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002626381H/2025-014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2-27 | |
发布单位: | 司法局 | 有效性: |
中共开化县委、开化县人民政府:
2024年,开化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和市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完成机构改革,获评“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建设成绩突出集体;公证处获评全市公证行业先进集体;华埠镇公共法律服务站获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成绩突出集体;11家村社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市级及以上民主法治村占比95.54%;8名干部获得县级以上荣誉。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统筹协调,纵深推进,深化依法治县高质量发展。抓牢思想根基,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持续擦亮“一把手讲法治”品牌,各级党委(党组)带头组织开展学习60余次,县政府常务会集中学法13次。推动法治建设,专题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开展“送法律下乡”“送法入企”系列活动200余次,全县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0余次。加强生态法治建设,相关做法得到省司法厅劳泓副厅长批示肯定。全力护航中心工作,为20余个重大项目提供专业意见300余条。建立县乡合法性审查协同机制、审查队伍素质提升机制、动态评价督察机制三项机制,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实质落地。制发全市首份复议调解书,行政复议主渠道比值等关键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二)主动靠前,增值提质,践行助企惠民高标准服务。优化营商抓改革,依托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法治服务专区,梳理涉法服务事项42项,解决企业法治需求117个,平均办件时长1.77天。编制《涉外法律风险提醒函》,惠及企业132家。推进服务增值提质效,成立企业法律顾问团,定期下沉企业开展法治专题讲座45场,累计办件150余件,为企业节省费用30余万元。政府法律顾问增值化改革做法入选2024年全省第二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织密服务网络惠民生,布局“1+15+269”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立体网络,建成商超、学校等特色点位32个,进一步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强基固本,确保基层治理高效能作为。
(三)强基固本,抓实抓细,确保基层治理高效能作为。推进边界协作,分别与休宁县、德兴市司法局开展“边际法治共同体”战略合作,与休宁县、德兴市、婺源县建成4家跨区域联合调解工作室,跨区域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100%法治氛围愈浓。擦亮普法名片,成立了全市首家法治乡村培训中心,承办全市“法律明白人”培训班2期,覆盖6个县市区412人。11家村社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护航社会安全稳定,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安置帮教对象一人一档制度,重点人群管控继续保持零脱漏管。深化重点对象教育帮扶,相关做法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表扬肯定。
二、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多调多级衔接仍不连贯,调解员队伍素质还需强化,乡镇、部门之间在纠纷调解的力量联动、纠纷联排、资源联通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对于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仍不到位,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可感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改革突破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还有优化空间,服务能力对比其他发达地区还有所欠缺;在涉外法治服务等方面还未形成标志性成果。
三、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推进法治建设情况
局党组书记、局长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学法、用法、守法作为工作根本纲要,始终以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一是带头学法用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的总纲领,在全局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二是严格依法执法。将法治建设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严格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县乡合法性审查协同推进、行政执法监督有力有效。三是全面守法普法。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积极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新的一年,开化县司法局将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强化“三种工作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样板建设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
一是实施营商环境司法赋能行动。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增值化改革,探索电商行业合规指引,出台《茶产业合规服务工作机制》,提供专业化合规指引服务。整合法院、工商联等单位组建法治体检服务团,出具法治体检报告,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需求。全面深化推行“亮码检查”,制定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实施规则,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明晰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职责,实现“两审”程序衔接、力量融合、业务贯通,提升审查质效。
二是实施执法监督法促公平行动。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合理设置检查、立案、执行等环节备案条件,强化对重点企业检查、吊销企业许可证等情况监管。聚焦营商环境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工作,综合运用专项监督、常态监督、社会监督、数智监督等方式,以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为抓手,督促被监督机关自行纠正,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督力度和效果。
三是实施公共服务扶弱托底行动。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启动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聚焦城市有机更新、住房收购“以旧换新”,着力推进房票公证改革。深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机制,简化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办理流程,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等实行上门服务。在重点场所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站,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法律咨询和宣传活动,及时发现和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
四是实施普法教育素养提升行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普法责任制提能工程,建立县级部门普法责任、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和重要时间节点宣传“三张清单”,明确普法单位、普法任务、重点普法内容和普法对象,精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聚焦基层治理、民生实事、涉法涉诉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托8090宣讲团、下乡入村普法、以案释法等形式,将相关法律知识“翻译”成“土言土语”,提升普法质效。
五是高质量实施重点人群帮扶管控行动。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全力保持零再犯罪率、零脱漏管,建立健全安置帮教管理档案,开展安置帮教对象四色赋码工作全面提升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水平。着力打造“钱江源”矫正新模式,依托心连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重点人员针对性帮扶活动,对心理评估黄红码的矫正对象及时开展专业干预矫治。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开展入监警示教育,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六是高规格实施司法行政强基铸魂行动。优化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机制,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形式,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着力深化司法所分类提升,推动司法所长列席乡镇党政联席会议常态化,参加综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助推司法所发挥“法治参谋”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