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4002626381H/2025-007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1-17 | |
发布单位: | 司法局 | 有效性: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学习宣传体系化。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持续擦亮“一把手讲法治”品牌,各级党委(党组)带头组织开展学习60余次,县政府常务会集中学法13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作为年度学习首要内容,专题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开展“送法律下乡”“送法入企”系列活动200余次,全县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0余次。
2.法治建设制度化。建立县乡合法性审查协同机制、审查队伍素质提升机制、动态评价督察机制三项机制,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实质落地。深化“4+X”行政争议联动实质化解模式,制发全市首份复议调解书,行政复议主渠道比值、行政诉讼败诉率等关键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3.惠企便民长效化。依托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法治服务专区,梳理42项涉法服务,解决企业法治需求117个,编制《涉外法律风险提醒函》,惠及企业132家。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增值化改革,成立企业法律顾问团,定期下沉企业开展法治专题讲座45场,累计办件150余件,为企业节省费用30余万元。织密服务网络惠民生,布局“1+15+269”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立体网络,建成商超、学校等特色点位32个,进一步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
4.基层基础精细化。边界协作稳步推进,分别与休宁县、德兴市司法局开展“边际法治共同体”战略合作,与休宁县、德兴市、婺源县建成4家跨区域联合调解工作室,跨区域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100%法治氛围愈浓,成立全市首家法治乡村培训中心,承办全市“法律明白人”培训班2期,覆盖6个县市区412人。
5.安全稳定常态化。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安置帮教对象一人一档制度,440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全部纳入公安精密智控系统,33名风险安置帮教对象纳入公安红码管理,重点人群管控继续保持零脱漏管。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2024年共调解矛盾纠纷5649件,成功率98.81%。
二、2025年工作思路
1.实施营商环境司法赋能行动。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增值化改革,探索电商行业合规指引,出台《茶产业合规服务工作机制》,提供专业化合规指引服务。整合法院、工商联等单位组建法治体检服务团,出具法治体检报告,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需求。全面深化推行“亮码检查”,制定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实施规则,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明晰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职责,实现“两审”程序衔接、力量融合、业务贯通,提升审查质效。
2.实施执法监督法促公平行动。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合理设置检查、立案、执行等环节备案条件,强化对重点企业检查、吊销企业许可证等情况监管。聚焦营商环境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工作,综合运用专项监督、常态监督、社会监督、数智监督等方式,以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为抓手,督促被监督机关自行纠正,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督力度和效果。
3.实施公共服务扶弱托底行动。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启动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聚焦城市有机更新、住房收购“以旧换新”,着力推进房票公证改革。深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机制,简化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办理流程,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等实行上门服务。在重点场所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站,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法律咨询和宣传活动,及时发现和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
4.实施普法教育素养提升行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普法责任制提能工程,建立县级部门普法责任、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和重要时间节点宣传“三张清单”,明确普法单位、普法任务、重点普法内容和普法对象,精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聚焦基层治理、民生实事、涉法涉诉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托8090宣讲团、下乡入村普法、以案释法等形式,将相关法律知识“翻译”成“土言土语”,提升普法质效。
5.高质量实施重点人群帮扶管控行动。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全力保持零再犯罪率、零脱漏管,建立健全安置帮教管理档案,开展安置帮教对象四色赋码工作全面提升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水平。着力打造“钱江源”矫正新模式,依托心连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重点人员针对性帮扶活动,对心理评估黄红码的矫正对象及时开展专业干预矫治。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开展入监警示教育,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6.高规格实施司法行政强基铸魂行动。优化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机制,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形式,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着力深化司法所分类提升,推动司法所长列席乡镇党政联席会议常态化,参加综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助推司法所发挥“法治参谋”职能作用。